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专辑】多酸化学 |《科学通报》

已有 5722 次阅读 2018-12-3 16:06 |个人分类:《科学通报》|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通报》2018年第32期出版多酸化学专辑——


12-033.jpg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简称多酸(POMs), 是一类含有V, Mo, W等的金属氧合物, 在吸附、催化、生物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多酸化学历经2个多世纪的发展, 在基础科学前沿和工业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近10年, 多酸科学家发展了一系列多酸组装新方法、拓展了多种多酸体系新功能、构筑了一批功能导向多酸新材料。与此同时, 多酸化学在保持经典研究方向的基础上, 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也得到蓬勃发展。面对世界多酸化学欣欣向荣的发展变化, 中国多酸化学如何能找准方向、把握定位、迎接挑战、做出特色, 这是每一位多酸研究同仁都密切关注的话题。为此, 《科学通报》特别推出了“多酸化学”专辑。由于篇幅有限, 我们仅能从某一侧面展现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 敬请理解。

       我们特邀了活跃在一线的国内多酸化学家就多酸化学发展前沿和热点进行了介绍。魏永革题组介绍了近年来在Anderson型杂多酸的可控修饰方面的工作; 郑寿添课题组展示了在多钽氧簇聚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张志明课题组介绍了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多酸基晶态框架材料方面的研究; 颜军课题组介绍了小分子还原态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结构与应用; 殷盼超课题组对散色技术在多酸溶液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王恩波、陈维课题组报道了夹心型多酸修饰TiO2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胡长文课题组介绍了无机有机杂化铜钒酸盐及其催化应用; 苏忠民课题组介绍了多酸基金属-有机分子笼的合成与吸附染料性能; 吴立新课题组报道了基于同多阴离子和柔性三羟基配体的Cu(II)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牛景扬、王敬平课题组介绍了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钨氧簇稀土化合物; 宋宇飞课题组报道了多酸插层化合物研究; 兰亚乾课题组介绍了基于多酸制备新型氮化钼基复合材料这些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反映了当前国内多酸化学的发展现状

      我们衷心希望本期“多酸化学”专辑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中国的多酸工作被大家认可, 使中国的多酸化学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


下载阅读专辑全文: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CSB/63/32?slug=browse&journalBaseId=tJmzTo54emWeubAbY



多酸化学”专辑篇目


编者按

多酸发展新动向

宋宇飞, 魏永革 

进展

Anderson 型杂多酸可控烷氧化修饰策略新进展

秦召贤, 李琦, 黄毅超, 张江威, 李杲, 魏永革

多钽氧酸簇聚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虞豪,  郑寿添

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多酸基晶态框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兰青, 靳素娟, 张志明

评述

小分子还原态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结构与应用新进展

晏倩雯, 于卫东, 颜军

散射技术在多酸溶液研究中的应用

郑昭, 赖钰姸, 张明鑫, 李牧, 陈坤, 殷盼超

论文

夹心型多酸修饰TiO2在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张鹤, 建平, 陈维林, 王恩波

无机-有机杂化铜钒酸盐Cu2(eIM)6[V4O12]的合成及其硫醚氧化催化性能

李季坤, 魏传平,  胡长文

立方八面体构型的多酸基金属-有机笼的合成与吸附染料性能

巩亚茹, 王新龙, 赵洪民, 苏忠民

基于同多阴离子和三羟基配体的Cu(Ⅱ)配合物结构及性质

段凤雪, 刘晓婷,  徐娓, 陶艳春, 李豹, 吴立新

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钨氧簇稀土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

杨宗斐, 马鹏涛, 王敬平, 牛景杨

多酸插层层状硅酸盐及其在催化氧化环辛烯中的应用

王泽林, 许艳旗, 宋宇飞

基于多酸制备的新型氮化钼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王晓丽, 张阿曼, 李顺利, 兰亚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1149625.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杂志社十一月封面文章集锦
下一篇: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校园服务之楷模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