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论文:纳米仿生技术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龚龑 2011-1-20 10:09
摘要:纳米仿生学的研发方兴未艾。本文介绍了多种纳米仿生技术在温度变色、结构生色、防弹纤维等功能性纺织品中的研究与应用 , 并初步探讨了仿生复合材料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难题。 关键词:仿生复合材料 ; 功能性纺织品 ; 论文附件: 纳米仿生技术在功能性纺织品开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5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利用电子鼻技术鉴别棉织物的异味
龚龑 2011-1-20 10:06
摘要:利用 PEN3 电子鼻分别对带有鱼腥味、煤油味、霉味、香水味、芳香烃味以及正常的纯棉织物进行了检测 , 并利用样品雷达图对各种样品进行了鉴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 和线性判别分析法 (LDA) 进行数据分析 , 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棉织物中的各种异味。 关键词:电子鼻 ;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1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得标准者得天下——试论制定中国生念纺织品标准的战略
龚龑 2011-1-20 09:10
摘要:随着绿色浪潮的兴起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历史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战争 , 这种战争的结果是得标准者得天下 . 故建立一套国际领先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成为抢占纺织服装市场制高点一把利器 . 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 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0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孔雀羽毛的纳米结构生色机理及其仿生结构器件的应用初探
龚龑 2011-1-20 09:08
摘要:孔雀羽毛的绚丽色彩启发人类考虑是否能够将羽毛的结构色和动态色中的光子晶体应用于印刷品、纺织品中。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孔雀羽毛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 并参照二维光子晶体结构模型 , 深入探讨混合色的形成机理及结构变化因素对颜色合成的影响。同时结合纳米仿生制备技术 , 提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36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孔雀羽毛的仿生纳米结构研究及其在纺织纤维中的应用初探
龚龑 2011-1-20 09:06
摘要:孔雀羽毛拥有非常丰富的鲜艳颜色 , 这一现象启发我们是否能够将羽毛的结构色和动态色中的光子晶体应用于纺织品中。本文采用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孔雀羽毛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 并参照二维光予晶体结构模型 , 深入研究了混合色的构成机理及结构变化因素对颜色合成的影响。同时 , 本文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5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拉曼光谱技术在色谱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龚龑 2011-1-20 09:03
摘要:讨论了色谱分离与拉曼光谱检测的联用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技术所固有的灵敏度低的问题 , 所设计的与液相色谱联用的装置可以获取色谱柱流出液的拉曼光谱。评价了联用装置的重现性、动态范围和分析潜力 , 发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和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都可以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7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拉曼光谱技术在色谱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龚龑 2011-1-20 09:00
摘要:本文讨论了色谱分离与拉曼光谱检测的联用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技术所固有的灵敏度低的问题 , 所设计的与液相色谱联用的装置可以获取色谱柱流出液的拉曼光谱。评价了联用装置的重现性、动态范围和分析潜力 。 关键词:拉曼光谱 ; 液相色谱 ;&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18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纳米技术在毛纺织领域节能上的应用
龚龑 2011-1-20 08:57
摘要:毛纺织工业一直是中国传统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而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能源消耗集中的行业 . 在 21 世纪纳米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机,如何将纳米材料与技术广泛应用于毛纺织领域,特别是节能应用,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 纳米催化技术和纳米润滑技术就是两种在毛纺织行业很有前景的节能环保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17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生物分子手性与宇称破缺能差
龚龑 2011-1-19 15:52
摘要: 生物分子的手性起源来自宇宙中手性力的影响 . 弱中性流宇称不守恒通过 Z0 子的交换结合长程库仑力作用于原子和分子产生宇称破缺能差( PVED ) . 通过多种近代物理、化学方法 : 差分绝热量热法( DSC )、量子磁强计( SQUID )直流磁化率和交流磁化率测定、 X 射线四圆晶体 ...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2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