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monism

博文

谁有资格质疑科学理论?

已有 2988 次阅读 2021-6-26 22:3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谁有资格质疑科学理论?

曾纪晴

近日,某大学教授宣称推翻相对论的的研究项目报奖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由于该教授的专业是油气钻采工程,与相对论并不相关,而且其主要是从哲学层面去质疑相对论,因此遭到大批吃瓜群众嘲弄,认为他是“外行”、“民科”,“没有资格质疑相对论”。那么,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谁有资格质疑科学理论?”

在我的博文如何检验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中已经明确指出,科学理论首先要接受常识理性的检验,然后才接受实验的检验,而常识理性的检验贯穿在整个检验的过程中。所谓常识理性的检验,就是通常说的批评和质疑。可见,只要是一个智力健全、具有常识理性的正常人、普通人,都有资格批评和质疑科学理论。这似乎超出了许多人的“常识认知”,他们觉得科学理论,特别是像相对论这样“高深”的理论物理理论,普通人哪有什么资格去质疑呢?但再次确认科学理论的检验程序之后,我们还是要不得不承认:任何人具有常识理性的正常人,都可以对科学理论进行常识理性层面的质疑。

常识理性就是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就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和显而易见的道理。显然,它是人类千百年来反复实践得到的核心经验与知识体系,它就是人类认识一切未知现象的基础。图1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常识理性处于人类经验和知识体系的核心地位。在常识理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探索一切未知现象,得到各种专业知识。而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出各种创新理论。

图1.JPG

1. 人类经验和知识体系结构示意图

 

显然,普通大众都具备常识理性,而专业人士掌握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某些民间学者或跨学科专业人士往往掌握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少数前沿学者则创造新的知识、提出新的理论(图2)。

 图2.JPG

2. 社会人群经验和知识结构示意图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差异极大,有所谓隔行如隔山的说法。由于人们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难,往往大学需要学习四年,研究生要学习三年,博士生还需要再接受三年训练,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因此跨学科的研究往往非常不容易。这就很容易造成专业壁垒。某个专家在其熟悉的研究领域是行家,而在别的领域则可能一窍不通。因此,来自外行的意见往被内行人士嗤之以鼻。

然而,这其实是问题的一面,但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刻板的认识。实际上,现代社会在高度分工的同时,也越来越变得高度综合,高度合作。科学尽管分门别类形成两个许多不同的学科,但科学本身实际上是统一的,它具有一致的逻辑性。现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在大学之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全科教育,甚至在大学低年级也是基础科学教育。因此,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普通人,完全具备了足够的常识理性,即对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的掌握足以应付更进一步的任何专业知识的学习。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每天学习8个小时,3年半就可以掌握任何专业领域的知识。可见,跨学科的研究很难,但也并非不可能。现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就是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它几乎涉及所有学科的知识。现在我们中国面临的半导体芯片研究与制造难题,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研究的例子。还有工业软件的设计,不仅需要程序设计能力还需要专业领域知识。航天工程更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可见,跨学术研究与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已经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常态。不同领域相互交叉融合,向整体论、一体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

然而,现在许多人的思想依旧非常刻板,认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殊不知,重大的科学创新往往都是跨界学者作出的。同一个行业、领域内长期形成了某个固定的范式,往往容易墨守成规,在圈内权威的控制之下,新的思想、方法和理论难以突破。而跨界学者往往没有这些包袱,不受这些限制,往往容易作出创新性成果。

当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言归正传,回到本文提出的问题,谁有资格质疑科学理论?前面已经分析,跨学科专业人士别说可以质疑,甚至还可以在别的专业领域作出重大创新形成过。某些民间学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学历基础和专业训练(比如高中和大学学历),在某些专业领域长期钻研,也不排除可以作出一定成绩。而普通大众,虽然不具有科学专业领域知识,但也具备起码的常识理性,对科学理论进行批评和质疑也是有资格的。因此,在常识理性的层面对科学理论进行批评和质疑,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只需要对科学理论进行基本事实和基本逻辑的检验就行了,如果该理论得出的结论明显违背的基本事实和基本逻辑,即便完全不懂该理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推导出来的,也完全可以对该理论判死刑。

比如,如果依据某个理论得出结论说,儿子先于父亲出生,那么不管该理论如何高深,违背了因果律这个常识理性,就可以立即宣布该理论是错误的。你总不能说,你是外行,这个理论用到了高等数学、“超等数学”,你一个高中生根本没有资格质疑它。人家质疑你这个理论,仅仅是根据这个理论得出的结论来判断它是否违反常识理性,又不是质疑该理论的数学推导哪里出了问题,怎么需要懂高深的数学理论呢?

可见,由于科学理论的检验存在两个层面的检验,第一是常识理性的检验,第二是实验检验,而任何具备常识理性的人都可以进行常识理性的检验,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对科学理论进行批评和质疑。当然,对科学理论的批评和质疑门槛很低,而常识性检验也是对科学理论检验的最低要求。否定一个理论是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这就需要更高的要求,这就不是普通大众能够胜任的了,需要专业的训练和敏锐的创新思维。但也不能因为是非专业人士,不能提出新的理论,就认为没有批评和质疑的资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21-1292906.html

上一篇:如何检验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修改】
下一篇:未来中国教育改革设想
收藏 IP: 14.23.165.*| 热度|

9 赵振明 杨学祥 杜学领 郁志勇 李学宽 徐耀 黄玉源 鲍海飞 姚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