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动力学成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binmse 动力学-缺陷物理与工程-半导体SiC-Si-GaAs

博文

老师如何激发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

已有 8479 次阅读 2011-9-10 11:40 |个人分类:师生情谊|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生, 激发, 兴趣, 引导, 王老师

    我们经常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等诸如此类的名言,我们也听说兴趣要从小培养,那么对于老师们来说,如何启蒙学生的兴趣,以及当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不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且艰巨的问题。今天适逢教师节,我以我高中物理老师的一个真实例子,从一个侧面窥探一下这个似乎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谨于此文深切纪念我的高中物理老师-王老师。同时,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算挺好的,这体现在考试分数上是比较高的。对物理这门课来说,虽然考试分数还不错,但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并没有真正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用自己记孰的一些物理定理来解答试卷上的题目。后来上了高中,开始的时候还是大致延续初中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就题答题”,自然成绩也是不错的。直到有一天的到来,才使自己明确感受到了对物理研究的兴趣。自此以后,自己开始步入思考问题的行列并一步一步坚持下来。那么,物理老师王老师是如何激发和引导的呢?

 

    王老师是我们班的物理老师,同时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那时候,他特别年轻,和我们学生很能打成一片。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跟我们几个酷爱篮球的人去玩上几个小时。在高中那种考试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这成了我们最快乐和放松的时刻。至今回想起来,那种幸福的美景仍历历在目。

 

    话题回到他是如何诱导我的物理研究兴趣的。清楚记得,那时我们学到了高中物理的电学部分-电路的串连和并联问题。当一个上午的第四节课上完后,我走上前去问王老师:“王老师,我现在有个问题把我弄糊涂了。是这样的,当我们手电筒(3节电池)在不用的时候,为了避免每次使用的麻烦,我们经常不是把3节电池都取出来,而是把其中的1节电池倒过来即可。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灯泡亮的,自然我们也认为电池的电量是不会慢慢减少的。可是用今天学的电路的串并联理论,2节同向排列的电池加上1节倒向排列的电池,最终的结果是还有1节应该在工作啊,但为什么我们通常看不到灯泡亮呢?”王老师想了想,好像生活中的常识也的确是这样,确实不好回答。大概想了十多分钟后,王老师拉着我走到了我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在那里,我见到了很多的物理仪器设备。王老师顺手拿来3节电池,按照我刚才问题的构想,连接好了电路。当开光闭合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灯泡真的亮了。当时我的感觉,现在其实也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但那种“惊愕”却渐渐激发了我对物理研究的浓厚兴趣。以至于后来,我学习物理是在用兴趣去学,是在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解答书本上的题目。我印象中还很深刻的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是“太阳光传到地球要好几分钟,但为什么我们一抬头就能见到阳光呢?”

 

    后来,凡是我问道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问题,王老师总是会耐心的引导我去思考,其实我们思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个固定答案。在王老师的激发和在以后的逐渐引导下,我对物理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现在的专业虽说是材料学,但我更多的还是在从事材料中物理行为方面的研究。从高中时的一个偶然,老师没有敷衍了事的草草回答,而是用亲历亲为的实验,点燃了一个学生的科研乐趣,以至于他现在从事的行业也和这相关,可见激发和引导兴趣的重要性。如何去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上面的例子或许能有点启发意义。

 

    如今,王老师离开我们了,他走的时候才四十多岁,得的是脊髓星形细胞瘤。如此年轻,他却轻轻的走了;谁的眼泪在飞,凄楚痛哭的旋律凝露生命的无奈与宝贵。谨以此文深切纪念敬爱的王老师!也祝愿所有的老师都保重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幸福长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4218-484816.html

上一篇:挑战极限:如何“辨认区分”不同物质的原子?
下一篇:学生损坏仪器,是责骂,纵容还是鼓励?
收藏 IP: 14.200.132.*| 热度|

5 王安邦 文双春 罗帆 rainyboy thubw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