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新儒家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小议

已有 3605 次阅读 2011-7-17 22:21 |个人分类: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华文明, 民族文化, 新儒家, 民族复兴, 现代化转型

   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新儒家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小议

 

 

                                                          杨文祥

 

 

长期以来,在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遍布国内外的新儒家群体是一股众所瞩目的学术流派。这一学术流派不仅涌现了为数众多的学术代表人物,而且以其深入地研究和丰富的思想成果形成了一种蔚为大观的学术气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儒家目前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流学术思想。

 

尽管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新儒家又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与建设的中流砥柱,却不可因此而以偏概全地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就是儒学思想的现代转型。就是说,无论如何,新儒家只能够解决儒家学术与学理的现代化转型,而不能够独立地承担和完成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与建设问题。

 

本人认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与建设必须是一种内外兼顾全面开放的历史运动过程,而不可以是一种局限在儒家和儒学自身的框架之内的封闭型研究。

 

所谓内外兼顾全面开放就是指在深入发掘儒家具有普世、普适和恒久的人文价值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中华文化的内部,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还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建设都必须向以佛家和道家为主要代表的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开放,兼收并蓄;而在中华文化的外部则必须面向世界各国,首先是各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开放。

 

就是说,只有在吸收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先进文明成果的有益营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具有足够先进性的当代中国的民族文化。

 

 

总而言之,只有超越儒家-儒教的学理局限,在全面整理国故精华的同时,吸纳世界优秀文化营养,构建起一个在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历史进程中主动与世界先进文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有效互动的文化建设模式,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富有现代生机与活力的实现中华文明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马立诚《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b8c780100stej.html#comment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465743.html

上一篇:革故鼎新:重温《交锋》
下一篇: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从朗费罗的记忆到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反思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8 柏舟 程木 杨学祥 钟炳 王号 张玉秀 crystalize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