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Ze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njn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

博文

医患关系紧张根源在于信任 精选

已有 8392 次阅读 2012-3-20 21:04 |个人分类:医药动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技术, 医生, 纠纷, 医患关系

最近,无意间看到东方卫视一档名叫“东方直播室”的电视节目以《医患关系怎么了》为话题做了一档节目。节目中,主持人骆新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教授戴剋戎坐阵大谈医疗纠纷的方方面面。更请到了新闻界赫赫大名的记者潘志贤对现在国内的药品价格机制做了详细的解释。通过潘记者几年的明访暗探,最后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国消费者买到的药品价格实际为生产出厂价格的10-15倍;其中医院收入占到了50%的比例。同时,潘记者认为,现在医疗政府投入只占医院10%的收入,而其余90%是通过医院自筹创收。

 

 

不得不说,医疗纠纷自医药改革以来越发频繁。这类纠纷不仅关系到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对国家的医改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我在不久之前也写了一篇文章,对我国医改情况作了客观分析,详见《我对新医改的一点点看法》一文;此外我也撰文对药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推广做了全面的介绍,详见《刨根问底:2、药品的生产、价格和推广》一文。应该说我在上述文章上对药品过程的诠释与潘记者的调查不谋而合,特别是对几个价格机制的诠释,具有高度的意见统一。

 

应该说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推行,发生的医药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作为一个医药界的业内人士,我一直对医患纠纷这个问题非常关注。节目选取了大量的医生朋友谈论自己从医感言,也请到了非常多的纠纷患者表述心声。大家针尖对麦芒,一度将医患关系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档节目患者看到,一定是群起奋勇,感觉医生丧失良知;但如果是医生看到,会觉得自己有苦难言,无法释然。从这些年我的从业经验来看,我觉得影响现在医患纠纷升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医患双方信任感的丧失。

 

从患者角度出发,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医疗知识的普及,患者的医药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医生的诊断颇有自己的看法,一旦医生诊断结果与自己的认识不符,则容易引起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同时鉴于目前医疗诊断费用居高不下,很多患者一肚子抱怨,比如,患病住院的病人,对于医院抽血检测HIV、传染病病毒或无直观联系的拍片检查表示非常怀疑,认为这是过度检测,是医院为了创收的恶意结果,如果在患者满肚子抱怨的时候再加上医生服务意识的粗暴或解释的不积极,医患矛盾将迅速升级成为不可调和的医疗纠纷。

 

从医生角度出发,不得不说在中国做医生真的是一种悲哀。选择从医就等于选择了终生学习。在医校里,人家都在双宿双飞恩爱热恋的时候,他们在啃书本,解剖标本或帮导师做课题;而毕业上岗后,别人轻松拿到年薪十万的时候,他们还在拿着不到2000的月薪拼命啃书本、做样本试验、啃书考职称。来自生理、生活上的强大压力无处释怀的同时还得饱受病人各种非议。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使得超过70%的医生都具有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在这个时候,部分医药公司医药代表的进入明显能使得医生经济能力或心理压力得到一丁点的释然,然而就是这种经济上或心理上的短暂释然却被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间被冠以拿红包的低素质医生。被患者冠以这种印象后的医生不断受到患者的质疑和挑刺,甚至有患者拿着录音看病,医生压力陡然上升,觉得患者在找茬对自己不信任;更有患者大打出手,医生生命受到威胁。再加上职业医闹的加入,使得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全面升华,使原本已经不可调和的医患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从根源来看,医患纠纷的增多是患者和医生双方面不信任产生的。患者和医生都少了一些理解和宽容,都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其实患者应该理解,对于医院的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诊断或检查其实有其中的合理性,因为大多数医生都会按照诊断指南对患者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比如对于HIV的检测,诚然患者认为自己未携带HIV病毒,但医院人多手杂,它需要排除一切的可能性,最低限度上杜绝传染的发生。如果忽略这点,到时候如果0.01%的几率出现,试想又有几个患者不会再找医院滋事?而医生是否也忽略了患者感受?诚然医生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压力巨大,解释起来有难度,但是良好的态度至少能够得到大多数病人的理解。外部环境的舒适至少对内部压力的释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有,我真的是觉得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抬高了医疗纠纷的百分比。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有压力就得有释放缺口。医生通过开药收受红包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可能收得更多更猛。所以不要什么愤怒都发泄在医生身上,没有人愿意成天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受气。

 

       另外,最近听到有医院的朋友提到,国家为了切断以药养医,减少医生收受红包的概率,新一轮医改将修改现在的绩效工资模式而采用医院统筹模式,也就是说医生每天看一个病人和看一百个病人收入待遇均一样。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如果真这样执行,那势必会降低医生看病的积极性或加速医生的转行,到时候医疗资源的短缺将更为明显,最终吃亏倒霉的还是病人。其中缘由留给大家去思考吧。最后弱弱的呼喊一句:技术人才的收入远不应该如此的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391-549875.html

上一篇:科学网博客上的惊天秘密
下一篇:我对当代结婚彩礼的一些看法
收藏 IP: 119.145.0.*| 热度|

10 林志弟 吉宗祥 张焱 葛兆斌 邓旭坤 李宇斌 followme wozaikexuewang sanfengzhang ddsers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