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wangust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hwangustc

博文

[转载]科学·基金·通讯——第93期

已有 2530 次阅读 2020-4-17 18:36 |个人分类: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基金·通讯——第93期

科学 基金 通讯 

第93期
  2020年04月17日

 

□ 欢迎订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是由官方发布、全面系统展示科学基金重要成果、交流科学基金重点工作,弘扬科学基金优秀文化、记录科学基金发展历程的重要报告。

报告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2019年度财政预算支出与资助总体情况,结题总体情况,各类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基础科学中心等重要成果巡礼,全面记录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项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等,内容详实,数据准确,对于广大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科学家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值得收藏的重要资料。

来源:基金委网站


□ 关于发布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来源:基金委网站

□ 关于发布焦虑障碍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重大项目2020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焦虑障碍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重大项目2020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来源:基金委网站


□ 关于发布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申请。

来源:基金委网站


□ 动物所焦建伟团队揭示星形胶质细胞精准产生机制及其异常导致自闭症研究揭示了调控星状胶质细胞产生和其功能的机制。这项研究为神经干细胞的顺序分化和星形胶质细胞发生时间的精确性调控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以及胶质细胞产生异常导致自闭症,为自闭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BioArt


□ 《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广州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自然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了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tepwise             selection on homeologous PRR genes controlling flowering and             maturity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PRR同源基因逐步进化与选择提高大豆适应性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首次系统报道了作物驯化过程中开花期基因的进化与选择分子机制。

来源:广州大学


□ 上海药物所郭跃伟/李序文团队揭示中国南海多叶鳃海麒麟化学生态学分子机制该论文对中国南海西瑁岛海域的软体动物多叶鳃海麒麟(Placobranchus ocellatus)进行了化学新分子的挖掘和生物合成途径探索,呈现了源自于我国南海软体动物典型的化学生态学特征及其化学分子结构骨架的多样性。

来源:上海药物所


□ 南方医科大毛琛、杨杏芬团队联合研究成果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发表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中老年人群习惯性服用葡萄糖胺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发现定期服用葡萄糖胺可降低15%的全死因死亡风险、1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6%的癌症死亡风险、27%的呼吸道疾病死亡风险以及26%的消化道疾病死亡风险。该研究为葡萄糖胺补充剂“老药新用”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改善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活细胞与活体NAD+代谢监测成像新技术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赵玉政教授与杨弋教授合作,报道一种NAD+代谢成像新技术,可原位、实时动态追踪细菌、哺乳动物细胞、斑马鱼、小鼠以及人源尿液干细胞等多种生物体内NAD+代谢水平。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 北京大学倪晋仁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揭示全球黄金航道的可持续性课题组首次提出了黄金航道的概念和识别方法,并构建了全球黄金航道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来源:北京大学


□ 深圳先进院研发出基于预合金化铝负极的高性能锂离子杂化电容器该研究提出一种通过同步预合金化与构筑人造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策略,显著改善了高容量铝金属负极的稳定性,并成功用于高性能锂离子杂化电容器。

来源:深圳先进院


□ 清华大学王灿与蔡闻佳联合课题组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首次构建了2010至2100年五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未来分省人口(含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及高分辨率(1km)网格化人口数据库。

来源:清华大学


□ 广州大学朱竑教授组织“中国移民研究的新理论对话”专辑在《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出版此次专辑的成功出版有助于中国移民研究在概念、理论和分析工具方面的创新,也是对“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精神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专栏的研究成果对重新思考和改进不同方向的移民政策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来源:广州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结构生物学研究团队揭示叶绿体DNA重组修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鉴定的BR loop对其它类型特异性识别和切割DNA的HJ解离酶,具有普通的参考意义。

来源:华中农大


□ 苏州医工所高欣与复旦中山医院刘嵘合作提出一种基于影像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适应的肝癌患者筛选方法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实现了对肝癌TACE术后肿瘤进展情况的术前无创预测。

来源:苏州医工所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制备具有高稳定性钙钛矿蓝光电致发光二极管这项工作表明多重阳离子调控策略为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多重阳离子调控与“绝缘层—钙钛矿—绝缘层”结构的强强联合,为未来设计兼具高效且高稳定的蓝光PeLED器件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新策略。

来源:西安交大


□ 上海交大向导教授和张杰院士课题组将超快电子衍射实现优于50飞秒时间分辨率上海交通大向导教授和张杰院士领导的课题组近期与上海科技大学万唯实教授合作,将加速器领域的双偏转消色差(DBA: Double Bend Achromat)技术与激光领域啁啾脉冲放大压缩技术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时间抖动电子束脉宽压缩,并将超快电子衍射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优于50 fs (FWHM),将美国同行保持多年的分辨率世界记录提高了近3倍。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 科学家通过模型估算新冠病毒传播时间点中国香港大学世卫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控制合作中心刘浩然及同事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94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排出时间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在出现初始症状的两三天前便开始排出或分泌新冠病毒。

来源:中国科学报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或在有症状两三天前就排毒自然科研旗下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可能在出现初始症状的两三天前便开始排出或分泌新冠病毒(SARS-CoV-2)。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世卫组织:无证据表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15日发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指出,迄今没有证据表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目前不推荐通过接种该疫苗预防新冠肺炎。

来源:新华网


□ 钟南山关于疫情的12个最新判断,信息量很大!现在可以摘口罩了吗?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吗?动物之间会传染病毒吗?全球疫情的拐点会在何时到来?带着这些问题,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奔赴广州,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 全球学者竞相研究新冠肺炎的社会影响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8日报道,随着新冠肺炎几乎渗入全球生活每个环节,社会科学家们正竞相收集有关人们如何应对这一流行病的实时数据。

来源:科技日报


□ 首个“区块链+疫情防控” 标准发布由山东大学校属企业山大地纬牵头编制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正式获批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区块链+疫情防控”标准,也是山东省首个区块链地方标准。

来源:中国科学报


□ 首份新冠影响神经系统研究:有患者在出现新冠症状前突发偏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美国圣约瑟夫医院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Wuhan, China”。在这项研究中,214名患者有超过三成(36.4%)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来源:澎湃新闻


□ 顶级期刊复盘武汉疫情92天:5阶段,2月前医护感染风险高在疫情接近平息之际,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认为,需要用更长时间范围内的数据来阐释曾经的疫情震中湖北武汉的流行病学特征全貌,以及多项控制缓解措施实施前后对疫情控制的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


□ 伪装潜入人体细胞 新冠病毒像“披着羊皮的狼”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日报道,英美科学家携手制作出首个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模型,揭示了病毒如何伪装自己,潜入人体细胞而不被发现。

来源:科技日报


□ 治本之道 糖原或能阻控新冠肺炎致命“风暴”《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找到调控细胞因子(炎性因子)风暴新方法的研究论文。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经常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目前控制手段有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的糖原代谢通路可控制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来源:科技日报


□ 新冠患者康复后会反复或再感染?这份新冠抗体研究值得细读研究团队指出,这些结果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有一部分能够在没有出现高滴度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康复。这些患者如何在没有中和抗体的帮助下康复,以及是否存在病情反复或再感染的较高风险,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澎湃新闻


□ 中国攻关联盟解析新冠“要害”,筛选出多种病毒抑制小分子来自中国的“抗新冠病毒攻关联盟”正式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2.1?新冠病毒Mpro(又称3CLpro)与 N3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

来源:澎湃新闻


□ “嘉庚”号起航执行2020年首个科考航次4月15日下午6时许,在完成系列备航工作后,“嘉庚”号科考船从厦门起航,赴南海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南海中部海盆综合科学考察航次(航次编号:NORC 2019-06)春季航段调查任务,这是今年“嘉庚”号执行的首个科学调查航次。

来源:厦门大学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 清华神经调控实验室研发成功新型脑起搏器4月11日,第

九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在线举办。论坛上,由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带领的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展示了神经调控最新技术成果——“AI+脑起搏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 浙大团队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代谢机制,成果登《自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青岛大学、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以及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浙江大学医学转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吕志民教授团队、梁廷波教授团队联合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洪明奇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肿瘤细胞脂质感应异常及脂质合成持续激活的重要机制。

来源:浙大新闻办


□ 病毒溯源难度大 要科学举证“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其对传染病防治意义重大。找到病毒源头,理解病原是如何发展成为对人类致病的病毒,才能回答病毒会不会反复出现,也就是大家关心的是否会卷土重来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赵国屏研究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来源:科技日报


□ 从3篇《科学》论文中学什么?院士详解有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热点科学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受关注的解决策略?近期发表文章对热点科学问题有什么贡献?带着这些问题,4月15日,《中国科学报》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舫。

来源:中国科学报


注:这是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向科学基金相关专家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         

如果您不希望收到此类信息,请回复邮件 (scc@nsfc.gov.cn)退订。

衷心感谢您对科学传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传播中心 编辑制作 (责编:曹克让 刘兆庆 彭杰 唐隆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73-1228858.html

上一篇:论文回眸:复杂网络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复杂性科学会议报告:影响力中心与战争风险模型
收藏 IP: 114.102.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