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c009 我本布衣,躬耕在希望的原野上。

博文

欲说还休(5)——科学的迷信 精选

已有 5910 次阅读 2012-4-29 02:01 |个人分类:躬省力行|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迷信, 知其所止

前几天在坐火车,邻座的一位老伯看俺在看书,笑嘻嘻的跟俺说,“这里面(书)就是古今中外的东西。”俺一开始还没回过神来,加上他地方口音,弄了半天才听出他说的“古今中外”一词。俺觉得这个概括确实很精辟,不是吗?书上的知识无非就是古今中外的东西嘛,这老伯确实睿智。但鉴于俺一贯对知识上的问题都是开动自己的大脑,总是习惯性的先问个为什么或是什么。这次俺这次问的问题是“古今中外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俺没有直接问老伯,只是请他解释一番,老伯笑了笑,很自信的跟我扯许多。闲谈了一路,觉得这老伯也确实有趣,其实他压根不知道俺读的什么书!故而俺脑海里一直就“古今中外是什么”的问题,挥之不去。
后来俺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这老伯确实睿智,不仅如此,俺还发现这位老伯的“睿智”是典型的“中国式睿智”。这种中国式的睿智是无所不知的智慧,这与苏格拉底式的智慧——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睿智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俺不知道这睿智在科学界有几何,虽说俺混迹于科学网,却不知什么是科学,也不知科学是什么。
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人们总能够给科学一词下定义,告诉我们科学是什么,同时也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这个科学的定义,自然而然的就陷入了科学的迷信。后来那位老伯很自信的跟我说“书本上的知识无非就是古今中外的东西”,其实科学的迷信跟那位老伯的认识没任何本质的区别。
俺认为这种“中国式睿智”或“科学的迷信”古已有之,庄子很早就对这个问题,提出过批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语出《庄子·养生主》)不过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解释却有三重:一、学海无涯;二,献身学海;三、不要献身学海。俺认为这三重解释:一、断章取义;二、断章取义;三,还是断章取义。然而哪个断章取义是可取的呢?断章取义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未必就是错误的。生命有限、知识无涯,珍惜时光、努力追求,有错吗?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事情,追求不完的智慧,不要强求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自己,有错吗?谦虚好学,学无止境,不要自命为拥有很多知识,自己很有智慧,有错吗?
好像以上解释都没错,但不是很矛盾吗?
俺觉得以上的话一点都不矛盾,而且精彩纷呈,更主要的是非常逻辑严密。俺说到这,那些认为中国人逻辑很糟糕的,肯定对俺这么说意见很大,其实俺觉得不是中国人不懂逻辑,只是后辈们不争气,把祖辈的 逻辑掩埋了,连个祭奠都没得。
扯远了,继续回到庄子的批判上来。这里批判的对象包含两部分内容:以有涯随无涯,为知者;按照逻辑来说,批判应该有前提条件的,这里的前提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结论殆己!殆而已矣;简洁有力。但是还是需要解释下,因为:这里的“随”很多人认为是追求,“殆”是疲惫的意思,俺认为很有问题,随应该是跟或从的意思,引申一点就是一并、一道,这里的两个殆都是危险之意。若不然,以有涯的一天学习有涯的24小时知识也是疲惫不堪的,尤其是最后面一句,认为自己是智者,有什么好疲惫的,不自鸣得意才怪!这里的批判的是“有限知识、智慧==无所不知”,进而在这个前提下才有“认为自己是智者、无所不知的人”,不是更加危险吗?庄子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批判上,而且还以庖丁解牛为例,给出了详细的论证,并以良庖和族庖进行对比,这里面阐述的的确有养生之道,还有为学之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精神。估计文惠君得养生之道,读这篇文章的那么多睿智人士却未必,俺认为其中的养生之道,无外乎就是“知其所止”,也就是《大学》中所阐述的“知止”。这里的科学精神,依然是要用有限的生命无限逼近无穷的知识,要知道这无穷的知识也是无限的有限生命探索追求的结果,是无穷有限智慧的结晶;要敢于质疑自身有限的知识,不断突破有限的束缚,打破有限知识的权威,而不自以为是智者。
用现在的术语来讲,这里不仅是在批判认识论(科学的迷信),同时还提出了实践论(科学的治学精神和路径)。庖丁解牛的过程,不仅论证了以上认识论的问题,在演示科学实践的同时,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有兴趣的可到网上查阅相关实验的详细过程介绍和报告的内容。俺最后再分析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断章取义的问题。
科学的迷信本身是自我的迷信,自以为是。其实科学是一座座绵延不绝的山脉,可是不少人占领了一座小山,以为自己站到了科学之巅,自命为“山大王”或自成一派,更有不少还没登上山顶的人以为这个就是最高权威,而不知道山山相连,更不知道山外有山,一山还比一山高。于是乎,派系林立,科学迷信丛生:我迷信我的,你迷信你的,若有不服或不合,在科学的迷信下,还诞生了科学江湖!
(文中观点为个人见解,不针对个人,可以精选置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0882-564800.html

上一篇:爱情与科学的流水故事
下一篇:一瓦炊烟何处起
收藏 IP: 123.84.62.*| 热度|

22 余昕 严海燕 武夷山 蔣勁松 蒋继平 陈国文 唐剑锋 陆俊茜 张檀琴 柯浩 骆小红 庄世宇 熊伟 卫军英 刘波 肖振亚 马德义 刘进平 郑融 王春艳 yxh3161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