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有多少“人生”看不完

已有 1707 次阅读 2020-4-11 17:51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个人待在家里,又处于疫情时期,不免有点“无聊”,找一些影片来看。看着看着,忽然发现,好像变老了:怀旧!
《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对越反击战的电影,八十年代初拍的,反映的并非正面战场,而是带有那么点思考。唐国强主演的指导员,是高干子弟,下到炮兵连队,是为了好调到师部机关,提升得快点。结果,对越反击战开始了,他妈妈四处找关系,为的是不让其上战场。一起搭班子的连长,劝他不要当逃兵,他最终作出正确选择。战斗中,连长为了救他,牺牲了!还有前线提拔的副连长,对看不惯的事喜欢说,给战友砍甘蔗时触雷身亡,战后连三等功都不给记。另外一个小伙子,动不动说将来想当元帅,叫连长称他“北京”,也牺牲了。总之,仗是打赢了,半山坡却堆满了新坟。
影片到这里,难道不是对战争的反思吗?经历过战斗,指导员政治上成熟了,人格上健全了,代价似乎是惨痛的。连长的母亲和妻子,带着他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来了。为了节省路费,有一段路竟走过来,抚恤金、路费加卖猪的钱,刚好还连长生前借战友的债。在儿子坟前,老母亲告诉首长,自己三个儿子,前面为革命牺牲了两个,最后这个也牺牲了。可当她得知首长唯一的儿子“北京”也死在这次战斗中,不无感慨:看到了希望!
不说连长毫不犹豫奔向战场,当时就连指导员都说出了“我也是中国人”。国家面临危难时,好男儿不当上战场吗?
昨天看了《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动画片,黑白剪影式的画面,简洁,突出,不经意间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历经伊朗这个国家动荡的年代,她叔叔为了政治信仰被杀害,她被父母送到欧洲,因为那儿安全。可是,正如她长大回到伊朗,对家人说的:在欧洲,她一直感觉很孤独,即使哪天死在路边,也没人管。可是,当时的伊朗,她即便结婚了,依然过不上正常的生活。最终,又离婚,逃到欧洲。总之,再怎么自由,生活得都不如意!
这两天看日本电影《步履不停》和《菊次郎的夏天》,又唤醒了早年对日本的记忆,如《阿信》、《寅次郎的故事》,那都是“含泪的微笑”。日本今天的发达,是怎么来的?日本人的韧性。那么,在“发达”的下面,普通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亲身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又一直战斗在一线,我总觉得人还是活得真实的好,时不时应该有所反思: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凡的,可活一回总得有点价值。这个价值,肯定不是安逸和享乐,而是生命不止的奋斗,哪怕没有高远的目标。

2020年4月11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1227874.html

上一篇:《红楼梦》的空灵感
下一篇:人性的“背影”
收藏 IP: 119.100.38.*| 热度|

1 舒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