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住手!放了那只燕面呼子!

已有 5378 次阅读 2020-2-4 20:40 |个人分类:故乡纪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蝙蝠, 冠状病毒, 保护自然

201922369.gif

昨天,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一篇论文,初步断定2019-nCoV病毒的天然宿主是野生动物蝙蝠。我在朋友圈转发这篇报道,没料到老家的堂弟在朋友圈留言说,“大哥,你还记得咱小时候抓燕面呼子啵?”

堂弟的微信加了近两年了,他一直潜水,从来没和我微信聊过天。隔离在家无事,便和他闲聊了几句,了解一下老家村里的疫情防控情况。听他说,这次疫情老家的形势也挺严峻的,已经封村了。最后他问:“大哥,网上说这次病毒是从燕面呼子身上传给人的,我咋不相信呢。我记得咱小时候,经常钻进村头的破砖窑洞里抓燕面呼子,咱为啥从来没得过传染病呢?”

蝙蝠,我们农村老家鲁西南地区方言叫“燕面呼子”。听朋友们说,我们周边几个地区方言里,蝙蝠有叫“燕变呼子”、“绵绵呼子”的,还有叫“皮达呼子”的,发音比较接近类似。从小听村里老人说,蝙蝠和老鼠是一家,老鼠偷吃盐以后就会变成蝙蝠。这大概是乡下人不懂动物科学常识,看见蝙蝠和老鼠的模样长得有些相似,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所以,村里老人们经常叮嘱我们:“小唻,盖好你家厨屋的盐罐子,千万别让老鼠偷吃喽!”

蝙蝠白天猫在屋檐下、树洞里睡大觉,傍晚时分开始“起床”工作,“上班”捉虫。春秋季节,每当夕阳西下,成群的蝙蝠在村头昏暗的天空上飞翔。它们一边飞翔,一边发出若有若无的鸣叫声。资料上介绍,鲁西南地区的蝙蝠大多属于食虫类蝙蝠。这种蝙蝠的食谱非常广泛,包括蚊子、夜蛾等害虫,一只蝙蝠一夜的捕食量可达数千只害虫。这些其貌不扬的家伙,堪称捕虫高手。所以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农村的孩子调皮,闲来无事时便逗气蝙蝠取乐。蝙蝠视力不好,但听觉发达。它飞行、捕食等活动基本靠超声波的回声来定位。据说雷达就是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特殊本领,根据仿生学原理发明的。夜幕下,伙伴们把土坷垃抛向空中,蝙蝠通过它奇特的超声波定位,飞快地追逐着空中的土块,原来它把土坷垃误以为是“猎物”了。引逗地小伙伴们开怀大笑。有小伙伴吹嘘说,如果把鞋子脱了向空中的蝙蝠投过去,蝙蝠会钻进鞋子里,村里谁谁用这个方法逮住一只蝙蝠。我小时候曾傻呵呵脱鞋投过几次,但一只蝙蝠没抓到过。后来猜测,大概是以讹传讹,大人们编这个故事来糊弄小孩的。

由于从来没有近距离观察过蝙蝠,所以非常好奇,总想抓一只看看长什么样子。有一天,堂弟悄悄告诉我,说村头破砖窑洞里住着一群蝙蝠,问我敢不敢去捉?村头的那座破砖窑已废弃多年,窑洞口有一人多高,蝙蝠吸附在洞顶上,我们小孩子个子矮,根本够不着啊。堂弟人小鬼大心眼多,他找来一根长木杆,杆子的顶端绑上一只网兜,便制成一个简易捕捉器。我俩喊了几个小伙伴,兴冲冲地向村头破砖窑方向跑去。到了破砖窑前,但见窑洞口长满高高的野草,里面阴森森地,有些怕人。我们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钻进洞里。洞里阴暗潮湿,有许多蚊子,似乎还弥漫着一股奇怪的臭味。仰头看见洞顶上,密密麻麻的趴着一群蝙蝠,黑乎乎一片。我们赶紧举起捕捉器,没费什么大劲,就抓到了几只蝙蝠。一些蝙蝠受了惊吓,纷纷飞出洞口。破砖窑洞里环境恶劣,我们赶快钻出洞口,把网兜放在砖窑旁边的小道上。网兜里的几只蝙蝠拼命挣扎,发出“吱吱”的叫声。这些小家伙个头不大,模样长得丑陋无比,头部像老鼠,前爪子和躯体两侧之间,生有一层薄翼膜,膜上没有毛,可以很清楚见到翼膜上的血管。正当我们玩地嗨皮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大喝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书香爷,背着一个破粪筐,站在我们旁边。只见他怒气冲冲,用粪铲子指着我们训斥道:“你们这些小王八羔子,毁坏燕面呼子玩,真是活腻歪了,你们不怕老天爷爷打雷劈啊!”吓得我们丢下蝙蝠,一溜烟跑散了。

书香爷是村里老一辈的的文化人,人送绰号“书鱼子”。他老人家常说蝙蝠是吉祥物,捕捉蝙蝠会遭天谴。他家是我们村里的地主,大门口用砖雕刻着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他家堂屋中堂上挂着几幅发黄的字画,其中一幅绘着蝙蝠的图案。书香爷腰里别着一块玉,雕刻的一只葫芦,葫芦上趴着一只蝙蝠。书香爷经常给人吹嘘,说这块玉曾经救过他的命。书香爷的很多故事都很传奇,其真实性待考。后来我读过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闲书,发现其中的“蝠文化”还是很有讲究的。由于“蝠”与福字同音,蝙蝠的图案和造型便被赋予一些美好的寓意,象征好运和幸福等。类似“五蝠临门”这种谐音讨口彩的比附词语,汉语里还有很多。就连蝙蝠的粪便也是宝贝,有一味中药叫“夜明砂”,就是以蝙蝠的粪便为原料,炮制而成的。这种带着浓浓的原始“禁忌”色彩、貌似有“巫文化”痕迹的古老习俗,是一把双仞剑。好的一面是警醒我们: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坏的一面是,误认为蝙蝠有食药补益作用,吃了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让人走火入魔

西方也有“蝠文化”。记得初中英语教材里就有一篇关于蝙蝠的课文,在一场鸟类与野兽的战争中,蝙蝠扮演了两面派的角色。除了现代电影中演义出蝙蝠侠这么一个正义形象外,其他西方文学作品中,蝙蝠一种黑暗可怕的生物,它们是“吸血鬼”的化身,其形象一般都代表邪恶、魔鬼。现代生物医学科学不断揭示,蝙蝠身上携带有4000多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就有500多种。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马尔堡病毒、欧洲蝙蝠丽沙病毒、梅那哥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2019-nCoV病毒,这些令人胆寒、造成人类严重损失的病毒,如果追根溯源都能赖到蝙蝠身上。虽然“毒王”蝙蝠携带如此多的病毒,但是由于它自身免疫系统强大,能与这些病毒“和平相处”,自身并没有生病毒死。这种会飞、丑陋的小型哺乳动物,竟然是个自然界的超级毒“bug”。

蝙蝠,这个在大自然进化中生存了数万年的精灵,人类每逢大疫虽然总是与你有瓜葛,但是蝙蝠无罪,其罪在人类。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是人类行为的放纵,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蝙蝠身上的病毒侵染给人类。经历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人类更加懂得了如何爱护自然,如何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

自打那次挨了书香爷的骂,我再没碰过蝙蝠。假如今天看见有人捕捉蝙蝠,我也会大喝一声:住手!放了那只燕面呼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216992.html

上一篇:快来看看,抗新型冠状病毒“神药”长啥样?
下一篇:网上在线教学,Are you ready?
收藏 IP: 117.59.84.*| 热度|

32 范振英 程少堂 武夷山 刘炜 杨卫东 杨学祥 王从彦 吴嗣泽 朱晓刚 朱志敏 李世春 冯大诚 徐长庆 姚远 王启云 韦四江 苏德辰 王安良 许培扬 李学宽 马鸣 栗茂腾 张晓良 刘欣 陈志飞 王德华 文端智 周忠浩 帅凌鹰 杨正瓴 张鹰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