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 J. K.——金鹿凯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jk 为中原之崛起而奋斗!

博文

海绵城市所内涵的“蓝”、“绿”、“灰”相互结合的雨水综合调蓄与控制体系

已有 8669 次阅读 2021-9-13 17:25 |个人分类:海绵城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在被提出的初期,是对标美国“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即初期主要被理解为源头减排的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问题较多,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城市水系即蓝色基础设施,和排水管网、泵站、调蓄池等灰色基础也都是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范畴内的。

在我国海绵城市最早的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当中,即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即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隧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因此,海绵城市在我国大力推广之始,就是包含了“绿”、“灰”、“蓝”三种基础设施的。

在住建部2015年印发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当中,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包含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等6个一级指标。这6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其中就包含了地块源头方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的要求、水系方面岸线生态化恢复率和水系水质的不黑不臭要求、雨水管网避免雨水径流和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的要求、以及城市内涝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的要求。这进一步说明,海绵城市建设暗含了“绿”、“蓝”、“灰”三类基础设施的构建。

2016年,住建部以“建〔201650号文”印发实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当中,要求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和要求。这当中包括了,控制源头年径流总量的要求;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水体黑臭等问题的要求;科学合理地保护自然生态本底的要求;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的要求;明确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保护和恢复的要求;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受损修复的要求等等。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海绵城市从规划开始,就应统筹“蓝”、“绿”、“灰”三类基础设施。

20181226,《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正式发布,该标准,给海绵城市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坡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这里所说的统筹协调“绿色与灰色”、“岸上与岸下”,同样明确了海绵城市包含了“蓝”、“绿”、“灰”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且在该标准中,海绵城市建设也需考虑达到“复兴城市水文化”的目标,海绵城市的内涵,再一次被延伸,延伸到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包含了传统的雨水管渠系统和新型调蓄池、深隧、地下河等“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协调统筹城市河湖水系等“蓝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协调统筹“蓝”、“绿”、“灰”三类基础设施的海绵城市,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可有效落实的,否则,则是片面的、狭隘的、几乎无法实现其建设目标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4114-1304033.html

上一篇:知识越是被分享越是有价值
下一篇:郑州市“7·20”之前对于“北方也会下大雨”为何群体性失忆?
收藏 IP: 171.15.16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