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之何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helai 交通工程博士,交通安全研究 huanghelai@csu.edu.cn

博文

科学博客大赛和SCI影响因子

已有 10567 次阅读 2010-6-21 04:41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科学网, 影响因子, 博客大赛, 灌水

作者:黄合来
 
科学博客大赛刚刚落下帷幕,SCI影响因子发布又掀高潮,科学网同志们不亦乐乎?首先要向博客比赛中获奖博主们表示祝贺,同时也恭喜SCI文章影响因子升高了的同行,祝各位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科研工作蒸蒸日上!
 
博客大赛是比赛,发表SCI文章也可以看作比赛。博客大赛一年一次,40天博客表现计算成绩;SCI文章是一如既往,天天都忙着做研究写论文,考核、升职、拿奖,一次一次算成绩。
 
本人两个比赛都参加了。不过很遗憾也很抱歉,博客大赛期间刚好非常忙碌,当了逃兵,连基本文章数都没有达到。而SCI论文虽然也发表了一些,但是由于学科领域的传统性或“非科学性”,影响因子对我来讲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和关注兴趣,因为本领域影响因子0.2和2.0的杂志基本一样权威,只是偏重方向不同而已。
 
虽然在两个比赛中都属于旁观者,但还是有些体会。

【先讲SCI论文和影响因子】
 
毋庸置疑,发表SCI论文是为了向学界同行发布最新科研成果,用于学术交流。发表SCI论文门槛很高,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科研水平,当然还必不可少的需要一定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比如要遵守真实性、科学性、原创性等基本规则。简单讲,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对同行读者负责。
 
虽然大道理是这样,SCI灌水现在似乎也很常见。在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写作经验后,发文章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了,以绝对量化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很多科研人员开始习惯了“灌水”,一个内容拆成2、3篇,一篇文章改改补补发表2、3次,没有东西写也无病呻吟凑文章,何其常见!其后果就是杂志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文献浩如烟海。大家SCI文章都多了,于是追求更多,最后大家都疲于奔命,读文章的很累,写文章的更累,何必!?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没办法解决,只有自律,只有通过科研人员心中那根对科学敬畏的准绳。科学跟宗教同为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不要妄想用任何一种规则尺度进行合理评判。SCI影响因子原本就是个折衷方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引用律,本来就存在正引用、负引用和被谁引用的区别。


【再谈科学网和博客大赛】
 
博客,我也一直认为是写给别人看的。如果是自己的日记就应该藏在笔记本里,既然贴到网上就必然是想给博友看,所以写到网上的东西就应该对得起读者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网络博客不可能有文章质量审查(如果说有政治审查的话),敲几下键盘,轻轻点击几下就可以发表,于是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灌水”之风盛行,“标题党”大兴,网络中充斥着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于是我很憧憬只有竹简为书的时代,简简精华!
 
科学网是个好地方。记得今年3月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非常兴奋,一下子可以跟这么多科研前辈和同行交流。慢慢习惯上这里溜溜,经常可以读到佳文,或诲人不倦,或意味深长,或忧国忧民,或逸趣横生。后来觉得看贴不回帖很无耻,于是从来没有开过博客的我在这里开了博客,也写了几篇自认为对科学同行有点探讨价值的文章。
 
但是,很遗憾的是,在科学网时间长了也看到了另一方面,那就是灌水,比SCI灌水更甚。人类都有喜欢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习性,科研学者可能也不例外。我平均一周在科学网上逗留的时间应该不超过4个小时,我认为这是适度的,因为这不是主业。于是我希望在这几个小时里能读到一些好的文章,不过很多时候我在漫无边际的文章中迷失。
 
这种感觉在博客大赛期间最为明显,40天,一个人100篇!10个人1000篇!让我怎么读?不能否认,这100篇里可能有很多佳文,但我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辨,很累!于是慢慢丧失兴趣。坦白讲,获奖博客的博文我读过不超过10篇,因为我绝对不认为一个人在40天时间能写100篇好文,唐朝300年好诗才300首呢!于是我又要问这个问题了:何必?!看获奖博主们的感言不约而同都有两个字:“很累”。我认为40天10篇足够,作者不累,读者也不累!我甚至认为博客大赛有点多余,因为我们的学者们在SCI论文比赛中本来就已经很累了!至少比赛规则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过于强调点击率总和。
 
科学网开博的目的是以文会友,写出自己的科研体会,也从别人的文章中得到自身的提高,我想大多数博主应该都是这个心态。既然这样,我们写博文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自己的文章是否对得起博友们的阅读精力和时间,是否对得起科学网编辑们辛勤的工作。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群高学历,而且大多数以写科技论文为生的学者来讲,更应该形成习惯对自己出手的东西负责,多一份严谨,少一份浮躁!所以我提倡博文应该贵精不贵多,宁缺毋滥!
 
 
写着写着又跟上面SCI论文评论相似了。是的,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虽然我们也经常为了职称、为了生计,去SCI期刊灌灌水,但科学网跟生计无关,评的奖也只是象征性的(第一名一个相机吧?)。既然我们经常不满恶劣的学术环境,抨击一些社会和学界不良习气,那我们能不能如武夷山老师博文中提到的“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能不能那怕就在科学网这个小小的平台一起营造一个宁静、纯洁、厚重的学者家园。
 
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于是我想大声疾呼:
 
 
科学网博客,请停止灌水!!!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1679-337352.html

上一篇: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之“5C”法则
下一篇:实证型高水平英文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体会
收藏 IP: .*| 热度|

27 武夷山 唐凌峰 余世锋 陈儒军 孙学军 刘红超 曹聪 梁建华 曾纪晴 吕喆 盖鑫磊 金小伟 赵晖 孔晓飞 李学宽 姜虹 张旭 李泳 许培扬 徐耀阳 姜咏江 王永林 王维锋 伊振中 罗汉江 李海霞 tarimr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