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钻桌子底 精选

已有 10374 次阅读 2011-12-14 12:53 |个人分类:人物风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文化, 崇拜, 诺贝尔奖获得者

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钻桌子底

(王德华)

 

与国际朋友聚会闲聊,听来一个故事。

 

说是在一个小型学术会议上,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听报告。屋子很小,前面是投影仪的幕布,通往门口的路只能是从放置投影仪的桌子后面转过去,顺着屋子墙边出去。这位大牌科学家估计有事情要出去,他采取了另一条捷径,从桌子底下爬出去了。他出去后,有人说,知道刚才那位是谁吗?他可是诺奖获得者。大家赶紧钻桌子底、爬出去吧,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如果您想获得诺贝尔奖,就向他学习)。大家自然哈哈大笑。

 

朋友接着介绍说,这位诺奖获得者很传奇,他的简历上列举了多个冠军奖项,如硬币游戏(大意好像是,利用弹性将一枚硬币弹向另一枚硬币,不知道是什么游戏),最后一条是:xxxx 年,获得诺贝尔奖。(注:没有查到Tim Hunt 的完整简历,不确定是什么比赛的冠军)。

 

(注:经核实,这位诺奖获得者是2001年的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英国科学家R Tim Hunt, 获得诺奖的原因是:发现了控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分子) 。

 

故事很有趣,也很耐人寻味:

1、科学家不是怪兽,也有很多爱好。业余爱好照样做得不错。这位诺奖获得者,好像科研成了“业余爱好”了。科研做到这个分上,多让人羡慕。最近央视上经常有各种“达人”亮相,金光大道上挖掘的那些充满百姓情怀、纯朴憨厚的农民歌手,很受欢迎。

 

2、荣誉不是炫耀的,是敬仰的,是羡慕的。诺奖获得者出会议室,不需要陪同,不需要让路,不需要特殊照顾。有荣誉,不见得要摆谱。在中关村早上上班的时候,经常看到数学家王元,总是那身整洁的便装,手里提着个类似买菜的布袋子,有时候夹着一些文献材料;也偶尔遇到吴文俊老先生在院子里走动。如果不认识的话,外人看不出他们是“大科学家”、是“院士”。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也经常见到一些大牌的科学家,在听报告的时候也是很随意坐在听众席上。如果报告开始了,会悄悄地弯着身子在地毯上席地而坐,等报告结束后,再站起来找个位子坐下来。似乎亚洲人比较喜欢崇拜名人,记得在日本参加国际生理学大会的时候,瘦素(leptin)的发现者之一美国学者JM Friedman 教授做了专题的特邀报告,听众自然很多,报告结束后,请教的听众排了很长的队,我也在队中,最后也没有轮到。当然学术界是有些规则的,研究水平高的在国际上自然有不少熟悉的同行,交流起来也容易。如果自己的学术水平差得很远,请教都很难,机会也不多。

 

再写点国内的经历。记得是中科院建院50周年纪念会,大会邀请了李政道作大会报告。那阵势可是了得,前呼后应,从进入会场到上演讲台。报告结束后,简单回答几个问题后,又是前呼后应,一阵骚动,护送、追随直到走出会议室,会场才平静下来。

 

崇拜名人,崇拜不同领域的名人,与本土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崇拜不见得是坏事,礼节多不见得不好,尊重和敬仰不见得就迷信。所以,理性思考很重要,明辨是非的能力很重要。

 



诺贝尔情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518375.html

上一篇:优秀的科学家理应成为院士
下一篇:家里的那棵老槐树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52 李学宽 戴小华 文文 黄锦芳 魏正涛 许培扬 赵建民 乐道 蔣勁松 苏木亚 刘庆丰 李维音 谢鑫 曹聪 武夷山 王芳 汤治国 李海亭 傅云义 刘立 王桂颖 张志东 严成增 吴飞鹏 李永丹 马磊 佟冬 刘玉仙 秦川 王正庆 刘锋 黄飞 郭向云 王晓明 吴斌 贺乐 钱磊 杨晓慧 赵金丽 陈国文 张天翼 王涛 程杨 廖爱民 余世锋 zhaoyy89 zgg lingling101 liuhh07 ustcMBD liangfeng zhouguanghui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