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为何中国容纳不了学术性电视节目 精选

已有 8919 次阅读 2008-12-6 10:2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08A)|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百家讲坛, 收视率, 学术性电视节目, 社会效益

为何中国容纳不了学术性电视节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126日发布

 

现在的电视节目比起改革开放前丰富多彩了,也更受老百姓欢迎了,然而使笔者不解的是真正的学术性电视节目现在则几乎没有,一个朝向现代文化和学术迈进的大国,不能提供有助于学术性电视节目发展的良好环境,谈何发展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的学术繁荣不仅依赖于精英化,而且需要学术普及的大众化,但是学术普及的大众化绝不是娱乐化,把学术娱乐化当作学术普及的大众化是一种对于学术的误导。我们的科普知识需要深入浅出地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但是趣味性绝不能以损害科学性和知识性为代价;同样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不能以娱乐化来损害学术性,那样的普及与历史实际及学术科学判断往往相佐。

 

既然是学术性节目其受众率自然不能和娱乐性的受众率相比,不能同样实行所谓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的做法只是一种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的淘汰制,不符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的指导原则。这好像电视台只顾收钱不顾广告真假,播了假广告,害了老百姓并没有惩罚播发广告的电视台。现在电视台只顾收视率,不顾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做法危害不浅。

 

美国是一个商品化、娱乐化泛滥的国家,也是一个谁唯利是图却有所节制的国家,美国的几百个电视台中仍有专门的学术性电视台或者栏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却容不了学术性节目的存在和发展,却要把原本是学术性节目扼杀在摇篮中,或者让他转型为娱乐化的所谓学术品牌呢。

 

恕我直言,多年来主管学术和文化的最高官员往往并不真正懂得学术和文化,往往是政治领导,主要关注的是政治化学术、主流化文化,他们几乎极少说出点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学术与文化见解。百家讲坛某些话题所以走红恐怕与政治化学术倾向符合主流导向不无关系。

 

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万卫最近称:“文化传播应该由精英传播向大众传播转变,这也是大众的需要。”,问题是电视台何时传播过精英学术?对于电视台精心策划和包装的某些所谓学术的违背历史和学术的见解,电视台又何时给予了学者和普通观众以话语权?

 

“万卫认为,百家讲坛栏目的主旨是‘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但它并不是一个学术栏目,也就是说,百家讲坛不是精英化的学术阵地,它的传播对象是大众。我们不能把百家讲坛当作一个专业的学术传播平台。”同一个万卫为何现在和当时的说法却截然不同。笔者《也谈‘百家讲坛’和‘学术讲坛’》一文(见黄安年的博客2007416日,附文于后)对此已有评论。2001年开办以来的定位有“建构时代常识”、“追求学术创新”的宗旨,2005年称实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说得更明白,:“打造学术演讲明星从‘清十二帝疑案’开始,节目组渐渐揭摸清了这个节目的规律,那就是让一个主讲人连续讲,成系列,摒弃原来一个主讲人只讲一次的做法,而且在选题、定位上更贴近观众兴趣,在制作手法上更加符合电视节目的规律。所以当时刘心武的‘秦可卿身世之谜’播出后,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百家讲坛’再一次借势提高了知名度和收视率。”(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3/index.shtml

其实,“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学术精华,既然要“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为何“不能把百家讲坛当作一个专业的学术传播平台。”呢?万卫的自相矛盾恰恰表明不为学术却还得打出学术的大旗,行学术娱乐化之实。(请另见《小议“打造学术演讲明星”》(黄安年的博客2007417日);《再谈“打造学术演讲明星”》(黄安年的博客2007421日);《张扬学术正气  抵制谬误炒作——兼谈学术不是娱乐》(黄安年的博客,2007830日)。

 

现在回到了为何中国容纳不了学术性电视节目”这个主题,在笔者看来问题出再电视台唯利是图上,出在主管领导至少是官僚主义作风上,出在口头上重视学术,行动上不作为上。

 

附文:

*************************888

(一)

也谈《百家讲坛》和“学术讲坛”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7416日;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7415日首发

 

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一个以发展和繁荣学术为目标的中国,一个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电视媒体,需不需要有一个更加贴近学术本身的电视栏目,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因为有受众需求,也有发展和繁荣的需求,也有已经存在的我国各行各业的一流专家,只是,这样的栏目不会也不可能有太高的“收视率”,而这类栏目即使在追求收视率的西方国家中,也是有的。但是我们现在有吗?坦率地说,没有,2001-2004年间曾有过尝试,像那时的《百家讲坛》就是,但是,现在没有了,现在的“百家讲坛”变成了离初衷甚远,愈来愈追求“收视率”和“打造学术演讲明星”的栏目,尽管很热闹,也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但是味变了,现在的中央台甚至离像凤凰电视台那样的“大讲堂”都没有了。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中央台“百家讲坛”自己宣称的栏目定位:

*百家讲坛20017月开办以来的定位是明确,“《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200179日开播的汇集名家名师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要面对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受众。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目前大家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形式不拘一格,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 ”

http://www.nwnu.edu.cn/jky/wjy/lianjie/CCTv.htm

 

*但是2005年以后,中央台调门发生了变化,请看他们自己的表白:

“百家讲坛 坛坛都是好酒 200179日中午,《百家讲坛》这所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正式开学……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51221/100608.shtml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说得更明白,他说:

“打造学术演讲明星 从‘清十二帝疑案’开始,节目组渐渐揭摸清了这个节目的规律,那就是让一个主讲人连续讲,成系列,摒弃原来一个主讲人只讲一次的做法,而且在选题、定位上更贴近观众兴趣,在制作手法上更加符合电视节目的规律。所以当时刘心武的‘秦可卿身世之谜’播出后,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百家讲坛’再一次借势提高了知名度和收视率。”

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3/index.shtml

 

正是由于“百家讲坛”在把握自己宣称的定位上,出现了众所周知的矛盾现象,所以笔者发表《从刘心武“秦学”引发的争议看学术批评》一文(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栏目20051121日首发),文章专门谈到:

 

围绕“秦学”引发争议的是一门被称为新兴“秦学”,是在中央电视台开设的学术讲座百家讲坛上向全国亿万观众宣讲的,而不是对在娱乐节目如评书,演义、戏说、搞笑、猜谜之类或言明属创作的连续剧等非学术层面的表演。《百家讲坛》属专题讲座,是“科学与教育频道”的重要栏目,如中央电视台栏目介绍所说:“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目前大家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形式不拘一格,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显然刘心武先生的长时间连续播讲定位于“建构时代常识”和“追求学术创新”是无疑的。

 

既然是“建构时代常识”、“追求学术创新”,而是否“学术创新”,是否符合“时代常识”,就必须要遵循学术规范,就要检验是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否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是否反复论证,一丝不苟。我们在学术问题面前只能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事实已经十分清楚,“秦学”的提出并没有建立在事实依据和科学论证之上,所以不少人批评刘心武先生的“秦学”不讲学术规范,指出“秦学”作为一门学科不能成立,这绝不为过。演义、戏说、揭秘、猜谜,可以博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一时喝彩,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赢得可观的收视率和滚滚财源,但是不能被视为创新学术。要建立一门立于不败之地,并非过眼烟云的创新学术绝非易事。如果刘心武先生公开言明自己是在像《康熙微服私访》那样的戏说,那么谁也不会从学术创新的角度来评价“秦学”,然而刘心武先生偏偏强调自己是在创新学术,所以出于尊重他自己的选择来评估“秦学”不和学术规范是理所当然的。一门新的创新学术地位的确立靠的是事实依据和科学论证,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宣讲。搞学术绝不能大跃进,也不能靠大帮哄,靠网络投票。

 

我们的电视媒体如果在事实上只凸出收视率而戏说、臆说《红搂梦》,其负面导向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不客气的说,中央电视台在臆说《红楼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开了一个不良的风气。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艺术创作,笔者不反对戏说,但是既然是学术层面的讨论,既然“秦学”自封为科学“创新”,就绝不能学术臆说,我们的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在严肃的学术讲台上不能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学术臆说大开绿灯,不能为庸俗化的学术解读推波助澜,不能人为制造社会文化混乱。中国只有一部《红楼梦》,在振兴中华,弘扬中华文化的今天,我们的中央电视台上怎能做自毁古典名著的事来,我们怎能把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引向误区。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学术研究和讨论的不实宣传报道屡见不止,实在有悖新闻职业道德,在推进健康的学术争鸣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方面,希望我们的电视和新闻媒体报道真正地负起责任来,真正把社会效益防在重要的位置上。

 

 

“百家讲坛”现在的定位已经是“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追求“知名度和收视率。”他们已经不再宣称百家讲坛的学术性,而是受众的可接受性及收视率,等于用另一种方式宣布他们在中央台精心推出的“秦学”并非宣传学术,而是为了收视率了。

 

  今天(15日)“百家讲坛”专门播出小崔和易中天对话节目(下),在这个节目中,易中天先生公开申明他的《品三国》不是“学术论坛”而是“百家讲坛”,定位不是学术,而是大众传播。记得于丹也曾说过,她讲的不是学术层面的《论语》,而是心得层面的《伦语》,意思都是说,在“百家讲坛”讲的是和学术有区别,显然他(她)们是吸取了“百家讲坛”上连续讲授“秦学”的教训。在笔者看来,和易中天、于丹和“秦学”作者不同,确实是十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传播使者,他(她)们用受众浅显易懂的生动活泼方式力求做到个人的学术见解普及化。但是,正如易中天本人所坦陈的“他已经上了贼船”,所以他为“百家讲坛”栏目的美言,使人担心某些宣讲人和百家讲坛有可能成了特殊的利益共同体,由他这样一个特殊人物出来为百家讲坛辩护,显得是相当、相当的苍白无力。

 

  我们再来看“百家讲坛”网上显示,所谓“百家讲坛”已经成了几家讲坛了,请看下列事实为证:

20017-12月, 主讲人共计130多人;

2002 250多人

2003 180多人

2004 130多人

2005 27

2006 24

(以上人数为笔者按照公布的名单粗略统计)

 

显然那种“让一个主讲人连续讲,成系列” “打造学术演讲明星”“知名度和收视率”之举,大有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名,和“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名义,打造媒体、个别专家、出版商相互依存的特殊利益集团,来吸引受众的眼球,那倒是我们应当警惕的。中央台拿纳税人的钱来精心“打造学术演讲明星”,把原来的“百家”打造成“几家”,这合适吗?既然中央台坦言就是要“打造学术演讲明星”,为何易中天又否认是“学术讲坛”呢,看来即使要打“知名度和收视率”,不打出“学术”旗号还是不行的,话又说回来,真正的学术成果和专家是无需“打造”的。

 

写于415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研究/2007415日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1282&cid=24

 

*****************************************88

(二)

学术娱乐化、娱乐学术化”论令人担忧

黄安年文  2007730日星期一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媒体片面强调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科学宣传,不仅把学术问题娱乐化,而且又标榜娱乐学术化。今天凤凰卫视女主播陈玉佳在“新闻放轻松”节目中公开鼓吹“学术娱乐化、娱乐学术化”论,此论出自著名电视台实在令人惊讶。

 

我们知道学术问题是科学问题,学术问题既不能政治化也不能娱乐化,这不等于学术问题需要普及化、需要大众化,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形式向老百姓和年青人普及,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学术问题可以娱乐化。在红学界就有这种怪现象,中央电视台在“百家讲坛”中把本来的百家争鸣的大家讲的讲坛变成了刘心武没有科学依据的“秦学”一家谈,明明是娱乐、是戏说,却一再表白是学术,这就搞乱了学术。

 

现在凤凰卫视女主播陈玉佳则把气象娱乐化和娱乐气象化,使人们不敢相信是科学预报还是在娱乐搞笑?这位主播常常说些缺乏历史知识的话,如说出什么,1907年是苏联共产党诞生的年代(730日讲),我们知道俄共(布)是1912年事,苏联成立在1022年底,苏联都没有成立怎么在1907年就产生了苏联共产党?但是类似这样的胡说竟被娱乐化、学术化了,它对年轻人通过娱乐接受历史知识带来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明明是戏说、是娱乐的活动却被冠以“学术”的美誉,“学术”被泛化、娱乐化了,结果混淆了黑白,颠倒了是非,而一些媒体在其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这种专门制造假“学术”的媒体,其恶劣影响不亚于制造假“新闻”。

 

20077302015

写于天通苑地区因宽带网15时遭雷击,20时修复后不久

 本文引用地址:http://159.226.26.14/blog/user_content.aspx?id=5084

*************************8

 

(三)

中央电视台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和百家讲坛的起死回生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71113日;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71113日发布

 

2002年底中央电视台推行的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一直引发争议,但是中央电视台对此我行我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电视台市场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唯收视率的倾向愈来愈强烈,注意社会效益的导向越来越淡薄。别的不说,在几十上百的栏目中,先是“读书”栏目在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下被毙,接着定位学术精品的百家讲坛也面临快被淘汰的命运。该栏目为避免被淘汰而放弃了百家讲原定追求学术精品的风格而变为现在许多人所熟悉的在弘扬学术名义下娱乐化、大众化、评书化特色,虽然不断引发人们的质疑,但毕竟起死回生,挽救了一个栏目,只是中央电视台又多了一个大众文化节目。但是综观中央电视台的几乎所有栏目,时下既无读书精品也没有学术精品,这能适应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要求吗?如果我们单纯追求收视率,那干脆在全国开禁凤凰电视节目,让凤凰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决收视率高下如何。或者干脆在全国播放不加删节的《色戒》,则其收视率一定是全国之最的。如果你不导向规定每天晚上7点为全国雷打不动的新闻联播节目,其收视率又会怎样,我在广东的短时间时就明白那里的不少居民晚上7点是根本不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新闻联播节目的。

 

作为中央电视台还是需要一定的导向,要讲求社会效益,一味强调唯收视率则会把方向引入歧途,对于一些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但是符合部分群体需求和文化发展防线的例如读书、学术等栏目,仅仅强调唯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这是很不平等的,无疑是将它们置于死地,有人说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当年批评资本家丑恶本质的说法,叫做唯利是图!我不理解的是号称社会主义文化的影视,怎么就不能容纳学术精品节目。在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几百个电视台节目中就有几乎是纯学术性电视节目,观看这个节目的收视率绝对是属于低收视率之列的,他们是靠唯收视率来生存的吗?现在百家讲坛中一些从事学术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也得伏伏贴贴、低三下四地被“改造”和“打造”成“媒体人”了,是什么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异化了?难道仅仅是被逼无奈为生存而博来迎合这个唯收视率?利益相关者心理十分清楚这个唯收视率的背后是及其具有诱惑力的名和利,为人民争名夺利固然有个名份,不过变成了“唯利是图”就变味了。美国是最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能够做到的低收视率继续生存并有逐步扩大态势,我们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为何做不到?我们的主管部门都在干什么了!难道是没有读书和学术的影视收视率才符合特色道路的口味?

 

百家讲坛为生存,要追求收视率,放弃了学术精品的定位,现在的百家讲坛不以学术精品取长了,而以迎合娱乐化、大众化为趋向了。这样的话由别人来说你有点不相信,百家讲坛掌门人也一再强调他门是所谓学术栏目,然而在了解内幕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马瑞芳先生今年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中是却说的明明白白的,请看下面的文字片段:

 

早期的《百家讲坛》“多请多为大腕、大师、泰斗级的人物,结果怎么样呢?不幸得很,收视率极低,栏目也面临末位淘汰。”“这样一来,《百家讲坛》在选择主讲人十,就不能只考虑学问多少、名气大小、水平高低、权威与否。”“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他有没有‘观众缘’。有‘观众缘’,其他方面达标合格,本人也愿意,他就有可能走上讲坛,甚至成为‘坛主’。没有‘观众缘’,学问再好,水平再高、名气再大,也可能与讲坛失之交臂,因为他原本‘无缘’。”(易中天序“我看《百家讲坛》”,第4-5页)

 

“阎崇年不承认是‘开坛元勋’,但使百家讲坛在影视观众竞争战中起死回生,他是首功之人。”“百家讲坛初创时基本是‘大家讲坛’,以片头人物为代表: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时间简史》作者霍金、欧元之夫蒙代尔、古典诗词研究名家叶嘉莹。有意思的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大家,组成个‘铁锡节目’。所谓‘铁锡’开始指播出时间‘铁锡’,是最不合适的中午。后来收视率也‘铁锡’,几乎在科教栏目垫底。我说‘几乎垫底’,是百家讲坛后边还有个真正垫底的‘读书时间’。电视观众才不管你主讲人有没有世界性的学术地位,才不管你有没有名气或有多大名气。你讲的不对我心思,我就打台,我一打台,收视率就掉下来。而中央电视台对栏目实施收视率的‘末位淘汰’。‘读书时间’以被淘汰出局,马上轮到‘百家讲坛’了。”“阎崇年走山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开始走下神坛。”“百家讲坛收视率渐渐蹿红,雪藏书斋五十年的阎崇年一举成名。”(马瑞芳《‘开坛元勋’阎崇年》,第17-18页)

 

附网上评论一篇

中央电视台的“末位淘汰制”利弊谈

 

中国传媒经济学会客厅

 

“末位淘汰制”流行于中国各行业管理中的一种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我们从中央电视台实施末尾淘汰制谈起。

 

一、案例:

20049月,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栏目,走过8个年头,终于寿终正寝,其直接原因是因为中央电视台采取收视率末尾淘汰制的缘故。

中央电视台于20029月开始推行的“栏目警示及末尾淘汰制”于近日得出结果,中央电视台12个频道中将有10个栏目从电视上消失,另有10个栏目受到警示。在停播和受到警告的栏目名单中,除了《中国人口》、《电视购物》、《商界名家》、《外语教学》、《农业新闻》等实用栏目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如《地方文艺》、《音乐再现》、《原声电影》、《戏剧绝活》、《音乐厅》、《外国文艺》、《世界名著与名片》等7个栏目。这些栏目,与目前社会上所不看好的“弱势门类”艺术有着直接关系,其比例高达35%

 

二、案例分析:

核心问题:“末尾淘汰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评判的标准决定评判的结果。如果以摇滚青年的标准来评判,那么摇滚以外的所有栏目甚至包括《新闻联播》也许都不是最重要的;而假如以戏迷的标准来评判,那么通俗歌曲和电视剧则显得有点多余。喜欢韩剧日剧的观众,也许恨不得一打开电视全是金喜善全智贤;而喜欢美国大片的,恨不能所有的频道只放汤姆汉克斯和飞机大炮飞炸弹乱爆。

2、照说中央电视台对收视率低观众反映差的栏目进行末位淘汰,使节目的质量和层次提高,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这起码反映出在加入WTO之后,面对越来越紧迫的形势和口味越来越刁的观众面前,中国电视的老大哥也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3、将此话题大而化之到整个社会,我们会发现,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书就应该把图书馆和书店干掉?是不是历史、哲学、数学等弱势知识因为选修的人越来越少而从此就让它们消失?很多报纸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彻底地取消了副刊,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目前不太乐观的电视文化现状来看,我们的电视其文化含量本来就不高,有文化品质的节目本来就屈指可数。央视这次大规模削减而不是改良文艺类节目使我们看到一些危险的征象。

 

三、结论

1、我认为中央电视台实施末尾淘汰制是失败的。

??2、原因:末尾淘汰制是适用于多部门或者多项目的组织,一些人积极主动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则被动工作。末尾淘汰制是激励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工作。如果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工作,则末尾淘汰制一般不适用。

 

四、思考、反思

“末尾淘汰制”作为一项制度,有其使用的条件,有的组织适用,有的组织不适用。“末尾淘汰制”到底还有有哪些其它适用条件?什么样的组织适合?什么样的组织不适合?

http://web.cenet.org.cn/web/tangmaolin/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88880&detail=1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研究/20071113日发布

http://211.152.9.134:8087/show.aspx?id=21834&cid=24

 

******************************

(四)

学术与娱乐能否兼容百家讲坛该怎么讲

20081205 08:49:57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曾经轰动一时的名牌栏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最近又遭诟病,一时之间,百家讲坛成了众矢之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百家讲坛的收视率真的暴跌了吗?百家讲坛要被末位淘汰了吗?带着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万卫。

 

  收视率暴跌了?

近来,关于百家讲坛收视率暴跌、甚至面临央视栏目的末位淘汰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就此问题万卫提供的中央电视台2008年第三季度收视分析报告显示,百家讲坛的平均收视率是0.17%。记者随机抽看了以往年次不同季度的收视分析报告,在百家讲坛相对火爆的2006年第二季度为0.18%2007年第一季度为0.22%,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收视率状况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暴跌”甚至面临淘汰的情况。记者还看到,在这份详细的分析表格中,有许多项统计数据,包括:“时段权重、类别权重、收视指标、类别指标、品牌分等等”,百家讲坛的综合评定得分仍排在央视科教频道各栏目的首位。

万卫说:“绝对收视率的数据并不是评判一个电视栏目的唯一标准,电视栏目受时间和季节等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对电视栏目进行动态评估和综合评价,即所谓的绿色收视率。”即使在百家讲坛最火爆的时候,其最高收视率也没有鹤立鸡群,而只是排在央视科教频道收视排名的中游位置,季度平均收视率保持在0.15%至0.22%之间,然而栏目的综合排名始终名列前茅。

 

栏目定位要不要变?

百家讲坛开播之初,其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医学等各个方面,但收视效果并不理想。20045月,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专题让百家讲坛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易中天《品三国》系列和于丹《论语》心得使百家讲坛火爆异常,并一跃成为央视科教频道的名牌栏目。

许多人对百家讲坛在近几年只讲人文历史题材提出了异议,万卫解释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许多栏目,每个栏目都有其内容定位的细分,百家讲坛本身的栏目定位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百家讲坛并不是百科讲坛,何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目前也只探索到它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的传统文化题材值得说。”万卫透露,百家讲坛也经过自我调整,在选题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明年会推出《新说水浒》、《解读三字经》、《解放战争史》等新题材,“相信观众也会爱看。”

 

  学术与娱乐能否兼容?

百家讲坛的火爆时值“国学热”升温,一时间,百家讲坛似乎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抒发国学情怀的机会,它依赖电视媒体这个平台,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百家讲坛的成功,带动了全国的“讲坛热”,在推动学术文化普及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学术太过娱乐化”、“主讲人口误连连”……一直以来,百家讲坛不断遭到质疑,而阎崇年被打、于丹受威胁等事件的出现,让许多人认为,百家讲坛的美誉度出现了问题。对此,万卫认为,百家讲坛栏目的主旨是“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但它并不是一个学术栏目,也就是说,百家讲坛不是精英化的学术阵地,它的传播对象是大众。我们不能把百家讲坛当作一个专业的学术传播平台,“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所讲的内容必须是要有学术含量和根基的”。作为面向最广大观众的电视栏目,百家讲坛的传播受众在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过于学术化的语言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得了,听得明白,文化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是需要摒弃狭隘的“精英心态”的,“文化传播应该由精英传播向大众传播转变”,这也是大众的需要。(记者 宋嵩)

 

学者评说

  收视率降低是很正常的事,任何一个电视栏目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百家讲坛曾经火爆了几年,现在即使不那么火了,也很正常。我们应该从一个电视栏目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不可能常青。

——人民大学教授 陈力丹

现在的百家讲坛越来越娱乐化,过度注重收视率,它又不是“幸运52”和“开心辞典”,这样发展下去不行。长此以往,这个原本传播学术的阵地,学术文化含量只会越来越淡薄。

——百家讲坛曾经的主讲人、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百家讲坛的优势在于借助了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手段,普及传统文化,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学术娱乐化也值得警惕。首先,百家讲坛过分追求趣味性,甚至离谱,这样就会偏离传统文化的本色。其次,有些主讲人因为仓促上阵,讲得不太严谨。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骆承烈

百家讲坛依据“商业逻辑”建构节目形态和风格,使学术平民化,值得赞赏。但如果唯收视率至上,片面地利用媒介炒作、猎奇,会使节目不可避免地走向媚俗化。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沈 静

我认为对百家讲坛应三七开,成绩是主要的。但普及之后,就应着眼于提高,引导大众,提升大众。要从大众当下需求中寻找兴奋点、寻找突破口。不要永远做大众的尾巴。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 李 浩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12/05/content_10458968.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49943.html

上一篇:恐怖主义是印巴的共同敌人
下一篇: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 缓解经济危机
收藏 IP: .*| 热度|

4 刘进平 王德华 曹天德 uneyecat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