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巧遇古桃叶渡

已有 6284 次阅读 2011-5-9 16:16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巧遇, 古桃叶渡

巧遇古桃叶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59日发布

 

说起桃叶渡,《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有描述,薛宝琴所作十首怀古诗的第六首“桃叶渡怀古”如下: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叶桃枝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入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红楼梦词典》第593-594页“薛宝琴《桃叶渡怀古》一首”(51·708)词条中有解读(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1982年在南京举行的红楼梦国际学术会议时,南京大学吴新雷先生还专门带着与会一些红学家来这里参观,与会的吕启祥当时就来过这里,但是并没有见到现在的建筑物。

 

414日下午,我们在参观完秦准河夫子庙后,沿着贡院路线漫步,走不了多久偶尔发现了古桃叶渡建筑,虽然里面正在整修不对外开放,还是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回忆。

下面的照片总共14,分别有三处来源。另附网上三篇介绍性报道。

********************

桃叶渡——金陵秦淮河的古渡口2009-07-19

作者:飞燕踏雪迎春来

       桃叶渡——金陵秦淮河的古渡口桃叶渡,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48景之列,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河的合流处,为“十里秦淮”的一个古渡口,曾是六朝时期金陵一处著名的送别点。据史料记载:“沿秦准河上溯不到200米就是《古桃叶渡》。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古时的秦准河上是没有桥的,只有渡口。渡口处水深流急,稍遇风浪,翻船事故时有发生。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美丽的叫“桃叶”的爱妾。她往来于秦准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总是踏歌亲自相送相传,古渡口由此而得名,“桃叶临渡”也成了千古风流佳话。从六朝到明清,位于夫子庙东面的桃叶渡,均是一派繁华景象,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到了现在,古桃叶渡遗址还在,但已经淹没在一片现代繁华之中,很难找回“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的意境了。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由于其书艺超群,历来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或尊称为“小圣”,旧居乌衣巷。唐代刘禹锡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中的乌衣巷就在夫子庙秦准河畔,而当时进出于乌衣巷的皆为王谢(指王羲之、谢安两大家族)两家的华衣子弟,历史上人称“乌衣郎”桃叶歌三首(王献之)其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作者以自己的口吻表达对桃叶的追求与爱慕)其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邻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三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作者以桃叶的口吻表达对诗人爱慕的感激之情)

http://travel.damai.cn/scene/note_589544.html

*******************

桃叶渡寻古

 

作者:傻子哥哥 出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浏览/评论:277/0 日期:2008423 23:52

 桃叶渡寻古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有小妹薛宝琴所作十首怀古诗,其中第六首“桃叶渡怀古”如下: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叶桃枝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入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其实我每次读到这里,总是感觉这首诗在书上有可能印错了一个字,即第二句的“桃叶桃‘枝’总分离”应是“桃叶桃‘根’总分离”,呵呵,当然这是错觉了。为此,我还曾经搜检过很多种影印的《红楼梦》手抄版本,如:庚辰、蒙古王府、列宁格勒、戚序等,最终,所有的本子在此问题上都是惊人的一致,看起来还是我的想法出现了偏差。

  

  “桃叶渡”我们都知道,很早以前就是南京秦淮河上的一个渡口,在秦淮河与古青溪的交汇处,很可惜,前些年去南京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去看一看。不过,这里如今已经没有什么渡口了,据南京相关旅游资料介绍:

  “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粗略地算一下,如果自清顺治年间上溯至东晋时期,其相隔的时间怎么着也超过了1300年,这就是说“桃叶渡”的正常使用历史也绝对在1300年以上,更不用说此处建桥后时间又过了300余年。看来,如此悠久历史背景下的这个桃叶渡口,确实是值得薛小妹费些笔墨用来怀古了。

  

  至于我对小妹薛宝琴的怀古诗之所以会有错觉,这还得从桃叶说起。历史上的桃叶,乃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的七子)的爱妾,其二人情意绵绵,可能是由于居住于秦淮河两岸的缘故,或者只是两个人专门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总之这二人的相会之处就在这个两河交汇的渡口,为此,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传世,录于下: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在《乐府诗集》中,《桃叶歌三首》之前尚有引言,也摘录之:“《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於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子敬,献之字也。”

  

  说实在的,王献之的这三首诗太一般了,就是在《乐府诗集》中也算不得好诗,但是文学作品中只要是动了感情,那么传世也就有了基础。所以,《桃叶歌三首》的流传,更多的要得益于王献之与桃叶二人“缘於笃爱,所以歌之”的浪漫情感;并且最终使得这个普通的渡口有了“桃叶渡”的美名……又引得历代诗人、文人、墨客、骚客们纷纷争相挥毫,抒发情感,小妹薛宝琴也自然不能落后了,呵呵。

  

  回过头来我们再注意一下这第一首诗,有“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的句子,“桃根”为何呢?有人认为是实指,就是桃树连着桃根、离不开桃根的含义,但是,还有很多人却更愿意相信另外一个传说,即“桃根”还是王献之的小妾,并且她就是“桃叶”的亲妹妹。当然,这毕竟是传说,史籍中并无确切记载,自然有猜想、虚构的痕迹,这里试着简单找一下这传说的来龙去脉,看看能不能自圆其说。首先摘录南北朝·梁·费昶《行路难两首》其一云: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 倡家少女名桃根。

  贫穷夜纺无灯烛, 何言一朝奉至尊。

  至尊离宫百余处, 千门万户不知曙。

  惟闻哑哑城上乌, 玉兰金井牵辘轳。

  丹梁翠柱飞流苏, 香新桂火炊雕胡。

  当年翻覆无常定, 薄命为女何必粗。

  

  费昶的这首诗歌说明“桃根”是确有其人的,只是她并非具有“妾”的身份,而属于娼妓一类,而且是在长安,此“桃根”非彼“桃根”的可能性很大。此后,“桃根”就没有多少消息了,而“桃叶”却因“桃叶渡”的缘故而持续走红。没想到过了千余年,到了清朝,文人们竟然纷纷出面为“桃根”打抱不平,张通之、陈文述、王世祯、朱彝尊、黄嗣墉等竟然不约而同地重提旧事,并且敲明叫响地把“桃叶”、“桃根”联系在了一起,为“桃根”鸣冤不断:

  

  张通之《桃叶临渡》: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

  陈文述《桃叶渡》:绿波春水最销魂,江草江水旧梦痕。一样蝉娟同打桨,如何人不说桃根。

  王世祯《秦淮杂诗》:桃叶桃根最有情,瑯琊风调旧知名。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

  朱彝尊《秦淮舟中作》:闻道秦淮乐未阑,小长干接大长干。桃根桃叶无消息,肠断东风日暮寒。

  黄嗣墉《桃野渡》:花开姊妹总销魂,嫁得才人共一门。何事渡头遗古迹,只名桃叶不名根。

  ……

  

  至于到了清朝,这“桃叶”、“桃根”姊妹相连到底是怎么个来源,出于何典籍,我本人尚未寻到,但我觉得这么多人一起凭空捏造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蛛丝马迹总要有一点的,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见识少、底子薄。所以,我还是相信“桃根”就是“桃叶”的妹妹、且同为王献之小妾的说法。当初,王献之“缘於笃爱”一口气作了《桃叶歌三首》,而并未写《桃根歌》一句,可见“桃根”当时并非受宠,这是非常能理解的。不过王献之对同为爱妾的亲姊妹两个也要厚此薄彼,这让后人看了难以接受也是应该的,而且随着年代越久远,这种难以接受的情怀也就越厚重,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对小妹薛宝琴“桃叶渡怀古”诗的想法出了偏差的根本缘由吧,呵呵,见笑了。

http://blog.stnn.cc/haq123/Efp_Bl_1002089096.aspx  

********************

桃叶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桃叶渡

桃叶渡又名南浦渡[ 1],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古地名。桃叶渡是“十里秦淮”上的古渡口,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交汇处附近,在今贡院东原利涉桥处,位于淮清桥南,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六朝时桃叶渡是著名的送别之处,后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2]之列。

目录

[隐藏]

* 1 地名渊源

* 2 历史演绎

* 3 注释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链接

[编辑] 地名渊源

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之七子王献之,常于此渡口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当时内秦淮河水面宽广,桃叶渡处水深湍急,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为此王献之为她作了一首《桃叶歌》,歌曰:“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1]而桃叶在船上应和:“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此后,为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

桃叶歌三首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可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古桃叶渡”石牌坊近景

桃叶渡渡口无桥的状况,延续了千百年。直至清顺治三年(1646)。当时金陵孝陵卫的金云甫, 见渡河者常因渡船翻覆而溺亡,便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木桥。太守李正茂对此举大为赞赏,取其便利交通之义,亲自将这座桥题名为“利涉桥”。现今该桥已经损毁,但街名仍沿用至今。由于桥的存在,桃叶渡于民国时期逐渐废圮。

1984年,相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1987年,在桃叶渡遗址北岸建成“古桃叶渡”石牌坊及套亭各1座。2003年,扩建为桃叶渡遗址公园,东起淮清桥,西至平江府路,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园以六朝文化为主题,园内建有诗碑廊,镌刻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有关桃叶渡的诗词,并复建了桃叶古渡、邀笛步、停艇听笛等景点。

[编辑] 注释

1. ^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祝英台令》中“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指此地。

2. ^ 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明代,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前仅存半余。

参考文献

1. ^ 桃叶歌. 汉典. "乐府清商曲辞 吴 声歌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桃叶歌》者, 晋 王子敬 所作也。 桃叶 ,子敬 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 陈 时 江 南盛歌 王献之 《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外部链接

* 南京桃叶渡. 南京旅游网 [2009-05-24].

* 王献之与桃叶渡. 江苏旅游信息网 [2009-05-24].

* 桃叶渡. 金陵文脉 [2009-05-24].

* 桃叶临渡──桃叶渡. 南京地名网 [2009-05-2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1%83%E5%8F%B6%E6%B8%A1

 

Aa-Ae 笔者即时拍摄

Af-Aj http://travel.damai.cn/scene/note_589544.html

Ak-Ao http://bbs.longhoo.net/read-htm-tid-1230115-page-e.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442278.html

上一篇:浏览南京莫愁湖(二)
下一篇:南京秦淮人家的“情”文化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1 赫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