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也谈对人文社科学者的评价

已有 78119 次阅读 2021-11-13 08:4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也谈对人文社科学者的评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11月13日发布(第28790篇)

 

有关人文社科评价是个老话题,也是见仁见智、不同历史时段评价不一的话题。在我看来即时评价、历史评价、社会评价、学术评价、群体(不同)评价、量化评价、政治评价的视角是不同的。至于涉及下载量、引用量(国际、国内)、访问量、好评量之类,均属对人文社科领域的量化指标体系,已经为学术发展所证明弊大于利,把统计学上的量化需求当作普遍评价体系并和业绩挂钩有明显的偏颇。何况迄今人社科学者的头衔权重、出版占位、舆论导向等非学术因素均介入了评价体系,使得许多评价带有利益驱动。若干年后,大大降低了利益驱动因素,那时的评价也许更加客观。对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界定是难以量化的, 记得半个世纪前就有人用计量史学来量化《红楼梦》的用语,用时下的说法就是运用“大数据”,结论竟然是“《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你能真信吗?

看到科学网博客编辑部今天在头版头条推荐李侠博主的博文《对人文社科学者的评价:下载量和引用量哪个指标更合适 》,博文提出:下载量和引用量都是评价人文社科学者工作的有效工具,虽然都具有累积性,但是引用能反映特定时期内学术共同体的关注热点,而热点不见得就是前沿,有些热点是炒作出来的;从长期来看,下载量指标更能反映人文社科学者的影响力与成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12105.html

   我赞赏李侠博主推动讨论人文社科评价的博文,同时也写了上面的随感,作为参加热议的一种看法,不妥之处,请谅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312202.html

上一篇:曾迺敦著、陈丽丽整理《中国女词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下一篇:再谈漫步宅旁阳光便道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