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张守常先生(1922.1.22—2012.4.6),我们怀念您!

已有 3718 次阅读 2021-2-18 08:10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张守常先生(1922.1.22—2012.4.6),我们怀念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2218日发布(27030)

我国著名教育家、近代中国研究资深历史学家张守常先生仙逝已经九年了,明年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前天(16日)先生的两位公子燕快和燕赶送来了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去年出版,政协高唐县委会编著的《张守常》专辑,手捧缅怀先生的专辑,使我又沉浸在九年前先生离我们而去的难忘情景。

1

DSCN0057.JPG

2,

DSCN0058.JPG

3,

DSCN0059.JPG

4,

DSCN0060.JPG

5,

DSCN0061.JPG

6,

DSCN0062.JPG

7,

DSCN0063.JPG

8

DSCN0064.JPG

9,1984年历史系第一届研究生毕业照片,张守常先生(图前右四)。龚书铎(图前右五,已故)、黄德禄(图前右六,已故)、何兹全(图前右七,已故)、刘宗绪(图前左三,已故)、唐赞功(图后右二,已故),黎虎(图前左一)、王新(图左二,已故)、景存玉(图左四,已故)、马家骏(图右三)、刘彦江(图右二)、吴豪德(图右一)、黄安年(图右一)、郝维仁(图右三);自左后起未研究中国生近代史谢维和、日本史王新生、魏晋南北朝李建渝  、美国史黄开来、美国史马秋莎、日本史欧建英、法国史赵世玲、法国史龚晓庄、中国近代史孙燕京)。

DSCN5835.JPG

10,2002129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祝贺张守常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座谈会合影。前中间手捧鲜花的是张守常先生,张守常左为何兹全(已故),    前排右四王汝沣,右三刘家和,左二龚书铎(已故),左一黄安年,右一郑师渠,二排左二梅雪芹,右六朱汉国、第二排右四皮明勇,二排右二李志英

DSCN5838.JPG

11,DSCN5839.JPG

19966月,北师大历史系九六届毕业照。前二排右八是张守常先生。二排左一起杨玉圣、刘北成、王宗荣、黄安年、金相春、顾诚(已故)、刘宗绪(已故)、龚书铎、李

书兰、何兹全(已故)、张守常(已故)、张宏毅、曹文柱、曹大为、郑师渠、杨共乐、耿向东、马卫东

12,2001523,北师大历史系九七届毕业照。前二排右八是张守常先生。二排左二起耿向东、赵世瑜、汝企和、王宗荣、朱汉国、刘宗绪(已故)、何兹全(已故)、张守常(已故)、郑师渠、史革新(已故)、黄安年、郭小凌、

DSCN5843.JPG


13,19996月,北师大历史系九九届毕业照。前排右九是张守常先生。前排左起马卫东、杨共乐、赵世瑜、孙燕京、梅雪芹、曹文柱、晁福林、张守常(已故)、周启迪、黄安年、史革新(已故)、曹大为、杨宁一、刘北成、郭小凌、耿向东

DSCN5845.JPG

14,198578,北师大夜大学历史专业八五届毕业照。前排右十六是张守常先生。

DSCN5847.JPG

15,198576,北师大历史系八五届毕业照。前排右十是张守常先生。

DSCN5849.JPG

16,

DSCN6271.JPG



 

********************************

张守常先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47发布

 

昨天晚上网上有朋友告诉我张守常先生去世了,我立刻电话询问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两位老师,没有获得准确的信息。今天上午从张先生家人那里获得确切消息,先生在昨天上午病逝于二炮医院的。近些年来,先生的身体一直不好,担心不测的一天终于难以阻挡。先生的去世是我国近代史学界的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十分敬重的良师益友。

 

1954~1958年就读于美国师范大学历史系,当时张先生为我们讲授历史教学法教师,同时是实习指导老师。在我们学生心目中,上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他是北京市学界的著名才子,上课事不仅谈笑风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而且一手漂亮的板书,令人折服,他的书法艺术和京剧表演艺术也是北师大的一绝。后来他遭受不公待遇直到80年代,上教学第一线的权利被剥夺,只能在资料室里搞资料,私人成果也被公有化。我毕业后被分配在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任教,在教学上和先生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我对张先生十分敬重,他在遭受不公政治和学术待遇的情况下,依然勤于耕耘,在学术上不断作出了重要贡献,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学术和行政职务的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中国近代史教师队伍中,学术水平最高也最令人信服,尽管他在官方学界中并未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张先生开始招收中国近代史研究生,皮明勇和李志英就是他的最早的两位研究生,现在均是各自研究领域里的骨干中坚。我因当时兼任研究生班主任而和张先生保持较多联系,给我印象他在教学和教人两方面都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

2002129,系里为先生举办祝贺张守常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座谈会,会上校内外学者谈起先生同学、同事或共同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亲历感受,对先生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钻研历史教学法和中国近代史取得的杰成绩,以及在困境中任劳任怨、与世无争的高尚人品称誉不已。张先生19221月出生于山东高唐,1940年就读于北京山东中学和北京大学。张教授求学时即兼教职,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1953年调入北京师大历史系。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太平天国北伐史》、《中国近世谣谚》、《拂晓集》等,是国内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家,也为开创北师大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奠基性贡献

前些年,张先生身体欠佳,但是只要可能依然上教学第一线,还经常参加院系举办的新年团聚活动,在会上清唱表演。20091225在兰蕙公寓举行的历史学院新年聚餐会上,张守常先生和去年一样坐着轮椅光临但是20102011,他没有能够来参加。

 

张先生的去世使我很悲痛,不仅因为他是我所敬重的良师益友,而且因为他的弱势晚年生活同样令人伤感,关注处于弱势的边缘化的学术老人现象,需要引发我们的主管部门认真思考。

***********************88

张守常先生在北师大历史系的留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47发布

 

我所敬重的张守常先生因病于201246日上午去世,享年91岁(19221~201246)。为怀念张先生,我找出了保存的一些照片中有关张守常先生的镜头,有些照片尚待继续查找补充,现将已经找出的照片发布,以表示对张先生的怀念,照片内容分别说明如下:

 

120091225历史学院新年聚餐会上(黄安年摄)

21984年历史系第一届研究生毕业照片,张守常先生(图前右四)。龚书铎(图前右五,已故)、黄德禄(图前右六,已故)、何兹全(图前右七,已故)、刘宗绪(图前左三,已故)、唐赞功(图后右二,已故)。

32002129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祝贺张守常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座谈会合影。前中间手捧鲜花的是张守常先生。

419966月,北师大历史系九六届毕业照。前二排右八是张守常先生。
5
2001523,北师大历史系九七届毕业照。前二排右八是张守常先生。

619996月,北师大历史系九九届毕业照。前排右九是张守常先生。

7198578,北师大夜大学历史专业八五届毕业照。前排右十六是张守常先生。

8198576,北师大历史系八五届毕业照。前排右十是张守常先生。

***************

有感於《张守常教授生平》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410发布

 

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了向我们敬重的张守常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散发了《深切怀念张守常教授》的张守常教授(19211222~201246)生平资料。这份资料比较详细而又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张先生七十年来的为人、为学,是迄今为止对张先生一生最公允的评价,可惜的是张先生本人无法获悉这些评价。而今许多身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不一定真正了解先生的学术成就,人们知道他的学术渊博,犹如中国近代史料的活字典,而他的署名并不多,是位学术上“沉默的道钉”。如今,我们通过生平知悉:“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年代,他忍辱负重,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中国学术的进步做贡献、献智慧。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的编纂者,也是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作者。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尚未问世的情况下,凭借对中国近代史史料的宏富掌握和深刻理解,他独自承担了北洋军阀统治阶段的撰写工作,形成了有关北洋军阀统治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太平天国北伐的研究领域,张守常教授成果卓著,为国内太平天国北阀研究的第一人。”像这样的学术评价还见于“他积30年搜集和探究,辑勘出版了《中国近世谣谚》”、“张守常教授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育理论总结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教学法’”等,我们读了《张守常教授生平》,感同身受,跃然纸上,感谢生平起草班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真实的先生生平事迹。读了先生的生平简介,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如今“资深”特指需要领导批准的符合“量化”指标要求的学者。不够在我看来,他却是北师大历史学院近代史领域最有学问、德高望重最受尊敬资深教授。他的去世,是我们学术领域的一大损失。

 

《张守常教授生平》全文请见照相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272653.html

上一篇:胡文彬著《梦里梦外――红楼缘》【中国书局2000】
下一篇:我的生平-我的学校生活(A)
收藏 IP: 1.202.2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