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有感于疫情以来第一次进北师大校医院

已有 1906 次阅读 2020-5-29 09:24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感于疫情以来第一次进北师大校医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529发布(第24909篇)

 

   疫情以来,我一直宅在天通苑,528第一次回北师大家属区,到校医院报销和常规取药。由于疫情住在校外的北师大退休教师,学校原则上不鼓励进校门,尤其是教学区。对于像我这样的虽然持有2005年卫生部保健局颁发的医疗证,享有“医疗照顾”,但这种“医疗照顾”的资金使用权并非和受者无障碍直接对接,权在学校财务,受者只能在学校规定的挂钩医院就诊并垫付后回校报销,如果在非挂钩医院就诊而未经事前特批,费用不予报销。报销的时间疫情前为“照顾”我们老人规定在每周四下午200-430到校医院财务室报销,据说这个时段因为只面向102医疗证持有者,报销者人数相对要少。问题在于对校外报销老人来说,这个时间难以和需要来校的其他事务同步(例如退休支部活动通常安排在星期四上午),无疑于要专门为报销跑一趟。疫情爆发后又追加规定回校报销需要事前预约申请,加上路上单程公交车就得一个半小时,还得冒很大疫情风险,所以能不来就不来,能集中几次报就绝不一次次报。

疫情非常时期宅家时间已经四个月多,需要回主楼历史学院到我的邮箱中取回堆积的书报和刊物。于是申请报销预约时间,争取一次解决多个问题。电话预约倒是方便,星期一上午拨通电话,工作人员让我稍等,查一下空余的时间点,告诉我星期二、三均已排满,星期四上午有8001110两个空缺(规定间隔15分钟一人),当然下午也有。我想下午正是两会闭幕,更要收看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视频,上去800到又太早,就选择了1110这个时间点,我问如同时挂号就诊是否需要预约,回答说不需要可以随机挂号。这样我只要安排好提前半个小时就诊就可以了。为了回北师大家属区不至节外生枝,还得问清楚进北师大北门家属区需要什么手续,答复称,出示校园卡和身份证就行。

昨日(28日)上午九时,我先送老伴进北师大北门家属区办事(她并无校园卡,也未申请临时出入证),然后我转到教学区主楼办事,原本可以从家属区内穿过进入教学区,现在两区间封闭,只能从学校东门进,办完事情后再出东门,往北百米左右进入北师大东北门(需要出示校园卡,无需测温)。这个门主要是为北师大实验小学人员进出方便开设的,一进门有很大的停车场,便于接送。在小学后门路口上看到28日贴出告示称小学于61开学。幸好北师大校园面积只有800亩,东门和东北门、北门距离不远,如果在北大连续进出这三个门就够戗了,这是为了安全的被走路。

小学和校医院紧邻,再朝前走就到了校医院,三个门只开西侧门,入口处有自动测温仪,显示屏上我来校医院的预约时间,来就诊的人不多,先挂号在102室常规就诊,家庭医生张LH副主治医生给我开足两个月所需的基础病用药,办理免交费手续后取药,也就用了20分钟左右时间。然后到学校财务处在医院的办事机构报销2-4月三次我在天通仁和中医医院就诊的费用,幸好这家医院虽非专门挂钩但属于可以报销的医院范围,何况疫情前就报销过),事前预约的好处是在规定时间专门等我,原来的三审手续简化为一人办理,预计需要20分钟的验收,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这样要办的事情都已办完,从910-1100,总共近两个小时,三次进出校门办理三件事,算是快捷且腿脚麻利的。

我们是早晨845分出发,回到天通苑家中已经下午一点,来回都是打车的(去时预约,回时路上随机打车,司机说现在老人打车的很少,舍不得花钱,乘坐公交车的多,我们则希望也为拉动消费作点贡献)。期间在办完所有事情后还在教工食堂用餐,全校目前只保留这所食堂,近来就餐的比平时多些,高峰时需要排队错峰用餐,我们排队三五分钟就进入食堂,有视频检测体温,食堂里座位间隔较宽,每处允许两人相对而坐。这是我们在疫情期间第一次在外面用餐,也是第一次在北师大教工餐厅用餐(往常的专家餐厅至今没有开业,估计六七八间三个月也不会开业的)。

要问疫情期间进北师大的突出感受是什么:进门难!超安静。要问对医疗照顾最大期望是什么?尽快给住校外退休老人办理医疗报销一卡通。这样免得花一个上午时间回校报销了。想来这不是技术问题,而且落实到每人头上的医疗费用直通车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235446.html

上一篇:万松玉主编《世界名女剪影》【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下一篇:我的第24801-24900篇博文目录(2020-05-19-2020-05-29)
收藏 IP: 111.194.4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