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如今课时费知多少?

已有 1624 次阅读 2019-5-21 09:02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今课时费知多少?

如今课时费知多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5月21日发布(第21662篇)

20年前的课时费和如今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每学期按每节课3元付酬”是常态,“讲授一节基础课可以达到15-27元间”是激励机制。那么,今天的讲课费每节多少元呢?请看20年前的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七

********************

莫让本科教学特聘效益“打水漂”

           --1998-1999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七

                                         黄安年   1999427

谢维和副校长 并教务处:

根据教务处提供的1998学年本科教学特聘岗位聘任名单上学期97人,其中A26人,B71人;下学期116人,其中A37人,B78人,另一位退休教师未决定档次。按此统计,全学年A63人,B149人,共212人(未计退休1人在内)。按每学期4个月发放A档共2400元,B档共2000元计算,则A档共发放151200元,B档共发放298000元, 两者合计共449200,加上待评档次的一位设定为2400元,则共451600元。鉴于第一学期入挡者相对偏少,所以我们不妨以第二学期为标准,则第二学期应支付(37 X 2400+78 X 2000+ 2400==247200元,即不多于25万元。(实际发放金额数,当然以教务处和财务处核定金额为准)

   每学期用25万元投资于鼓励教师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无异受到讲授基础课教授的欢迎,不少教师认为有“特聘岗位津贴”当然比没有好,“不拿白不拿”。但是这笔钱该怎么投放,才能获取更大效益,并减小可能发生的负面效果,却引起了教师们相当大的反响。目前有不少人担心,本科教学特聘岗位效益可能“打水漂”的议论越来越多了。我在这里是实话实说。你要听恭维话,我就不说话了。记得1999年3月20日,我提交的<<历史系本科选修课出现“偏瘫”症>>的报告之四,其中用了“偏瘫”症一词,就引起某些同志的不大高兴,觉得说重了,似大有否定历史系成绩之嫌。我深感实话实说之难,要真正坚持“言者无罪,问者足戒”这个真理,真正搞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工作要有真正的自我批评的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自我包装之风却相当盛行。现在这份报告说的是“打水漂”,至于会不会出现类似上面说到的情况,我不敢说,这只能由实践来回答了。

说“打水漂”是指每学期25万元的前期投入,如果没有在推动教师重视讲授基础课,并使基础课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明显变化,那么就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会不会有“掺水”现象,要调查清楚实施本科教学特聘岗位的含金量有多大,要研究在“特聘”的运作上有没有什么需要认真改进的地方。目前的问题是:第一,在决定“特聘”人员时,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上岗少,而领导统筹安排性上岗的多。从而易于造成真正“特聘”的少,而“轮聘”现象突显。其结果,失去了“特聘”的意义,“特聘”可能成为“轮聘”。第二,从我近两个学期来部分听课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受“特聘”而推动基础科教学改革的事例并不多,多数受“特聘”的教师,未见由于受“特聘”而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开了较大的步伐。其中,一个重要情况是决定“特聘”在先,而评估“特聘”在后,试问,既然已经决定了“特聘”,在一般地说情况下,怎么可能再撤销呢,这时验收标准,在实际操作时,只能是“基本”标准,而不可能是“优秀”标准了。例如,我在<<“提前下课”之风何时了?>>的报告和<<再谈切莫让教学计划表形同虚设>>的报告中,提到的现象中,有不少享受特聘岗位的教师,你不是一样照发特聘津贴。就是说,实际上接受特聘后可以在“基本”条件下,轻而易举地拿到这笔特贴。第三,在未受聘的基础课教师中,有些实际上,比“特聘”教师改革力度大而且效果好的,但是他们没有享受“特聘”待遇。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享有特聘的。对此,有人为之不平,另有一些教师则抱有,反正怎么努力也拿不到“特聘”,而取“按酬付劳”的态度。第四,特聘比例失当。在全校文科讲授基础课教师中,享有特贴的大体占40%左右,这个比例造成许多问题。以历史系为例,设想,同样是讲授基础课,两人的水平相差无几,一位每学期多拿2000-2400元,而另一位则每学期按每节课3元付酬,只有200元左右,相差10-12倍。在这种情况下,系里和教研室优先考虑的往往只能是“轮聘”而不是“特聘”了。“摆不平”,拿到的“心不安”,没拿的“有意见”。历史文献校验室有四位教师讲授基础课,现在已经有两位在这两个学期享有特聘了,如果,下学期另一位,还没有受聘特聘,如果聘了,皆大欢喜,如果没有特聘,那就不知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系和教研室出于“综合考虑”选择另一位作为首选目标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一来,完全符合特聘条件,而又是典型的“轮聘”了。第五,“特聘”把退休教师讲授基础课排除在遴选对象之外。这种做法属于“同工不同酬”,实际上带有歧视退休教师的味道,请问,到了要请退休教师出山来讲授基础课的程度,大概是到了“走头无路”,“揭不开锅”,“特别需要”的时候了,既然这样,退休教师来讲授基础课,还不算特聘,岂非怪事!对此,我本人是有亲生的经历。如果需要不妨建议教务处组织专门人员来复查特聘条件和教学效果,除了我是“退休教师”不够条件外,怎么解释特聘岗位的根本目的呢。(关于这次教学实践的总结,连同当代世界史教材体系改革,我写了一篇长文即将发表<<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上)对我来说,绝非我个人要争这个特聘岗位,而是要为退休教师争一个“同工同酬”这个带有原则性的是非。因为,它事关如何充分调动“退休人员”积极性的大问题。如果用已经有“返聘费”了,就不能再享有特聘条件了,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因为,按照系和学校的解释,所以“返聘”是因为有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如果没有这个任务就不返聘了。这就是说,返聘教师并不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和特聘岗位没有相悖的联系。何况,返聘费每月只有300元,怎能和600元相比。

我建议要切实杜决变“特聘”为“轮聘”的倾向;对于受聘人员立足于真才实学而不要用某些条件人为设卡;要“聘教”为“评教”;在保持每学期25万元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改变40%左右的特聘面的运作方式,改为给全部受聘的基础课教师给讲课补贴费,而学期末评出其中特别优秀者,给予重奖。设想每学期在25万元中,用10万重奖特别优秀者,而另外15万用于其它讲授基础课的教师,以210人计,每人每学期有714元补贴,以每门课每3学时共20周,60学时计,合每学时12元,至于各系讲授基础课程每节课3-15元不等仍然保留,甚至根据条件,可以再增加一些,这样一来,讲授一节基础课可以达到15-27元间,当然对于所有教师来说,在目前情况下,有点刺激性。再则,特别优秀的,经过期末评定(而不是事前设定)还有重奖,按10%多些来设想,以25人左右为假定目前,则10000元除以25,每人合4000元,按照高标准宁缺勿滥其结果,可能出现25位左右的“教星”或准“教星”。而按照目前的做法,大概是出不了“教星”的。以上建议,并不成熟,只盼望“特聘岗位”真正起到作用,而不要“打水漂”。

 

                                 本科教学巡视员  黄安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180234.html

上一篇:你看到的课程表对吗?
下一篇:《奠基开创念师友》目录(征求意见稿)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2 杜芳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