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就铁路华工金山箱和银信答央视国家记忆栏目记者

已有 1783 次阅读 2019-5-13 09:15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就铁路华工金山箱和银信答央视国家记忆栏目记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513发布(第21616篇)

2019510是美国第一条太平洋铁路建成150周年,为纪念美国近代工业化和联邦统一进程中这一重大标志性事件,缅怀数以万计的铁路华工所做出的无可替代的无私奉献和历史贡献,426下午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组对我进行了约三个小时的专访,我逐一回答了陶磊导演提出的20个问题,自510起,我将通过博客陆续发布对这些问题的答复。

问题之七:介绍一下金山箱,为什么广东人返乡都会带着一个金山箱?里面都会装一些什么东西?

     金山是1848年在美国加州发现金矿,大批台山等广东先侨来到加州参与淘金热对美国梦的称呼,侨乡将赴美谋生的亲人称为“金山伯”、“金山客”、“金山阿伯”(参见梅伟强撰著《‘金山伯’的故乡》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金山箱是广东台山等侨乡出洋所带简便百宝箱,并非前往美国的华工特有,在加拿大澳洲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发现,迄今最有意义的是李天沛等人带回的金山箱由后人保存着。金山箱是当年华人华工远涉重洋艰苦创业遗物的见证。

 

问题之九:介绍一下银信,广东华侨的家信和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他们在信里都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银信是海外华人华工华侨向国内亲友寄回的侨汇(银票)和书信(信件)的合称,统称银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所所长刘进校对后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他著有《台山银信》(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和《五邑银信》(广东人民出版2009年)。该所石坚平教授也对银信有深度研究,见《四邑银信中的乡族纽带与海外移民网络—里余氏家族书信未中心的大考察》(袁丁主编《北美华工与近代广东侨乡社会》(2016广东人民出版社)

根据刘进的多年研究,迄今尚未发现铁路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时期的银信,不过如果我们对几万份银信和明间保存的以及旧金山几大会所的档案资料作地毯式普查,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石坚平教授考察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中心收藏的侨乡书信说明,宣统三年(1909)余椿中从美国回唐返乡居住; 1911年春,他离乡返美,而他胞兄余瑞中在信中托其帮助管教其子。民国八年(1919)五六月,余椿中之子余璇和赴美。民国十年(1921)余椿中再次由美回乡。许多书信同时表明作为移民美国的核心人物余椿中,具体帮助了诸子侄成功安排移民美国,含接收来美求财信和求购出世纸信、出世纸递交海关、预支进关费用,制作口供纸,安排比对口供,办理护照纸和船费,安排船位,寻找进关证人,叮嘱证人牢记口供,通知赴美、迎接到客,交付款项等。201498,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北美华工与广东侨乡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石坚平教授提交《四邑银信中的乡族纽带与海外移民网络--以广东省台山县三八镇吉都里余氏家族书信为中心的考察》论文。这篇论文虽然考察的时间起自民国初年,不能说明和华工建设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直接关联,这些书信实物均很有价值,说明我们的研究需要将美国和国内的研究资料有机联系起来,将书信、口述、家谱、族谱、方志等考察和研究结合起来。但深入追溯余氏家族在美国的活动,获得进一步的资料,有助于从余氏家族的个案解开他们是否可能参与早期美国的淘金或修建太平洋铁路的活动。

参见《礼拜三余沛和给余椿中的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中心藏;

民国八年二月初六余普中给余中杰的信

《民国八年二月初六余普中给余中杰的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中心藏;

《民国六年十二月十三日余中捷给余椿中的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中心藏;

中捷给椿中等的信

民国八年又七月初九日余滋和给余椿中的信

《民国八年又七月初九日余滋和给余椿中的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中心藏

文字说明参见《有感于石坚平教授对台山吉都里余氏家族书信个案调查》黄安年的博客/2014923发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178678.html

上一篇:毕生翻译美国著作的资深编审方生
下一篇: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的点滴回忆
收藏 IP: 111.194.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