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重提《从100年前的美国宠物公墓说开去》

已有 2668 次阅读 2017-7-23 15:46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09-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重提《从100年前的美国宠物公墓说开去》

黄安年文 黄安年得博客/20017年7月23日发布

【2007年3月12日黄安年得博客按:2006年1月29日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发布笔者《从100年前的美国宠物公墓说开去》一文,该文以《狗道主义》为题曾载于《美国大观》2001年第5期第20-21页;并在《作家文摘》第12版《域外风采》,2001年6月12日摘发;以《宠物公墓》为题,收录于《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65-6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从100年前的美国宠物公墓说开去——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之四),《人民政协报》,2006年2月13日C2版刊登。需要说明,刊物编辑刊载或转载时内容上作了取舍。前天在看凤凰卫视看到镪镪三人行节目中,王朔谈到当年曾亲见部队大院里有人将一条屡立军功的军犬被残忍杀死吃食的景况,使人浮想连翩。

(学术交流网主持人2006年农历丙戌狗年正月初一按: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在相互恭贺的词语中狗年旺旺之说喊得最响亮,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主持人朱军就领着众演员连叫三声:旺!旺!旺。但是在中国的运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相信今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数旺!旺!旺应无悬念,不过对于真正的来说,认真改善的处境,重视狗道主义则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这里重发的是笔者在5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重提《从100年前的美国宠物公墓说开去》正文中蓝色字体,在《美国纪行》中略去】

*********************************************************************

说起美国的“狗文化”和“狗道主义”我倒是久有所闻,1991年在美国纽约州首府目睹了美国人对狗确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不过那时生活在大学圈内,对于一般老百姓心目中狗的价值和地位还是了解不深。1999年秋至2000年夏,我住在纽约州的威郡首府怀特普莱斯市,算是对美国的“狗文化”或“宠物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查特顿小丘高地往下就是中央大道,查特顿小丘地区紧邻的是哈特斯戴尔地区。1999年11月9日,我们走到哈特斯戴尔地区华盛顿街和中央大道的交口处,发现这里有一座1896年建立的宠物公墓(Hartsdale Pet  Cemetery ),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12月18日圣诞节前,我又再次来到宠物公墓前细心观察节前的变化。我说“发现”,丝毫没有夸张之意,完全是记实。因为这条中央大道经常走过,根本不在意路旁这一带有什么特异之处。一次散步深入路旁“腹地”的坡上,看到一块块墓碑石,上面记载逝者年龄大都是“三岁”、“五岁”、“七岁”,至多不超过十几岁,当下心里疑惑,莫非此地埋葬的是夭折的儿童?再仔细看,尤其是顺着墓道绕到正面,看到飘扬着国旗的忠义军犬之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一座很有规模的宠物公墓。这不只是我们前所未见的,甚至连想也没有想到过。

这座宠物公墓在1996年9月26日,经热心宠物者捐资专门立碑。墓碑称这座公墓为“美国第一座和最有威望的宠物公墓(America's First  and Most Prestigious  Pet Cemetery)也是美国第一个宠物埋葬场(America's First Pet Burial Grounds)。埋葬在这里的宠物,都标有狗名、生卒年月日,有的还有照片,一般狗龄都在20年内,墓碑均相当的精制,绝不亚于人的墓碑,看来,这里很讲“狗情”,很重“狗道主义”的。今天我们还看见有一位女士为狗送葬,丧葬工人抬着狗的棺木到丧葬办公室等候狗主人来办理埋葬事务。我们绕着宠物墓群转了一圈,估计在这里埋葬的爱犬和其他宠物(除了猫,98%以上都是狗),估计有5000条,工作人员也证实了我们的估计。

公墓的正门,面对中央大道,进去15米左右,有一座很高墓地,上面还高高飘扬着星条旗,下面是受到国葬礼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战犬(War Dog of 1914-1918),纪念碑上刻有献词铭文:“铭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勇的战犬斯蒂维西斯·伦得尔德(Stevices Rendered),狗作为人们最忠实的朋友,对公众的贡献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一条狗在美国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实在是狗的大幸。在这座宠物公墓里,每座宠物墓里埋葬的宠物1-7个不等,平均数在2个左右。由于圣诞节即将来临,宠物受到格外的怀念和关照,这里已经是一片墓中宠物和主人共度节日的难忘场景。我见到一位美国妇女领着一条狗并带着花圈来到她前几年曾葬在这里的狗墓前,虔诚地献上花圈,插上一面旗帜,并深情地用手抚摸着狗墓。我还注意到在几千座狗墓前多了不少刚刚摆放的鲜花、圣诞花圈和为圣诞节的到来准备的各种装饰品,估计这类特别纪念的装饰不下100多处。此外,狗墓的管理人员专门为某些狗墓插上颜色不同的小旗帜,宠物墓呈现了一片节日气氛。

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些狗墓上的墓志铭,颇为感人。如有一个很大的墓志铭(共葬7条狗,每条狗都注明生卒年月日,或生卒年,有的宠物被爱称王子,有的爱称孩子),如一座墓志铭写道:“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重逢的,再见吧,我的亲爱的”。另一座墓志铭写道:“我们的孩子1982-1997”墓旁安放圣诞老人、安琪儿和圣诞花。另外两只合葬的宠物(Toto,1975-1991;Snowy

1982-1996墓志铭写道“Always you love,你们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坎里,Dad and their Mom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宠物墓墓志铭写有:“Grumpy(1913.8.4-1926.9.26)”。还有一座很大的墓碑,上面雕塑有两只和平鸽, Chan(1981-1994)的宠物墓墓志铭写有:“你永远活着,我们永远想念你, my baby”。另一座宠物墓墓志铭写道:“Caney,1967.8.4-1984.12.6,我们的爱犬,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Dad with you”。]另一座宠物墓墓志铭写道:“Tubby,1950.3.6-1963.6.25.你是属于我们的,你走了,但是你和我们在一起,我们永远想念你!”有一座宠物墓很有特色,主人公用绢花做成的十分精致的星条旗图形覆盖在墓前,显示宠物主人别具匠心。像这样的墓志铭在这里是很多的。我注意到这座宠物墓虽然始建于1896年,但是大多数的宠物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80年代以来的,则更多了。这种宠物文化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在怀特普莱斯市不仅有多家宠物商店,而且大凡超级市场都有专买宠物食品的专柜。宠物有病有专门的宠物医院,生老病死的一条龙服务相当的到位。我每天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在美国每天清晨最先遇到遛狗的主人及其宠物,独自晨练的人倒不多见。虽然这里的宠物多,但是沿街却很少发现宠物的废弃物。因为这里有严格的立法规定。

中美文化差异很大,相互了解是沟通的必要前提。我注意到刘景源先生1999年7月23日发表网上关于《狗与人》的文章中,比较了中美人民对狗的不同理解,很有启发,他说。“狗通人性,可以帮主人牧羊,可以训练成猎犬、警犬和盲人导路狗,还可帮主人看家,特别是在主人孤独的时候可以陪伴他们,而且忠心耿耿,从不负人。所以西方人视狗为人类的朋友,甚至有些西方人爱狗胜过爱人,宁愿弄条狗来作伴也不嫁娶那负心人,连死后也将万贯家产留给爱犬。虽然在中国狗也有与在西方国家相同的用途。但狗在中国人眼里的名份和地位就要低得多。我们中国人认为狗就是狗,怎么能同人相提并论?更别指望狗会成为中国人的朋友。所以如果你恨某个人就将她(他)骂成狗,让他(她)呆到狗的行列里去。可见狗不但成不了朋友,简直就是敌人的化身。鲁迅在同他的对手对骂时,就将他的对手骂成‘乏走狗’。象鲁迅这样文笔犀利的大文豪,要找一两个骂人的词儿实在是易如反掌,而他偏偏挑中了“走狗”这词儿,可见走狗在人们的眼里实在不是个好东西。……再在前面加上若干个贬义定语就成了骂人的顶级用语,恶毒且不失身份。”“正因为狗同人的关系密切,所以在中文里面用狗来形容人的词就很多。且绝大多数关于狗的词都是十足的贬义词。比如骂仗势欺人的人为狗仗人势。有人不太地道就称他狼心狗肺,一听就知道被骂者不是善主,从来不用特别说明狗的肺为什么就坏。如果有人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就称他们是狐朋狗友。为坏人出主意的人则称为狗头军师。连狗的动作也弄来形容坏人,比如狗急跳墙,摇尾乞怜。狗的爱好也拿来骂恶习难改的人,叫狗改不了吃屎。可见凡是同狗沾边的,名声就不会好。”“可是,有些词如果放到西方文化里面恐怕就不好理解,甚至会让人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比如猪狗不如这个词儿,在忆苦思甜那阵儿就常常被用来形容工人和贫下中农在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本意是说工人和贫下中农吃得如何差,所以又有一个更加直接的说法就叫吃的是猪狗食。如果这话让人直接译成英文拿到西方去,肯定他们丝毫不会同情我们旧社会的工人和贫下中农,而有人还会羡慕我们那时的生活水平高。因为他们的超级商场货架上的狗食和狗的专用品之讲究不比人的差。他们的狗一个个喂得膘肥体壮,为了狗们的健康,狗的主人除了注意选用健康食品之外,还会定期带狗出来散散步,让狗消耗掉多余的能量。所以我们这些带狗的词如果不加解释直译到西方,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理解偏了。”“西方人视食狗为野蛮残忍之举,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狗肉为一美食,即使那些家养名犬作宠物的豪富,也不会拒绝餐桌上香喷喷的狗肉。那是因为西方人和中国人对狗的看法有着这些根本不同。西方人认狗作友,当然就不会将狗朋友吃掉。而狗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永远跳不出兽类这个圈子,与牛羊并无差异,为何不能杀而烹之!”

看来关于狗的文化或者宠物文化还真得注意才是。在美国有宠物公墓,在中国不知道有没有为宠物专门设立的公墓,美国对宠物的管理有相当健全的建制,包括规范化管理、宠物食品、宠物医院等,中国要引进美国的经验,恐怕还有一个过程。不是仅仅靠养几个宠物来显示身份或休闲。

喜爱宠物文化在美国的中产阶层中不算少见,但是没有想到在北京的一些社区养狗、宠狗现象却迅速蔓延,新华网2005年07月12日发表文章《我国城市“狗患”问题严重 “狗患”纠纷暴增》文章称“与北京市平均几个家庭拥有一条狗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平均一个家庭就有三四条狗,但这些城市并没有出现‘狗患’。原因就在于养犬人素质较高,大家形成了成熟、文明的养犬行为规范。可以说,没有不合格的狗,只有不合格的狗主人。”想不到“狗患”已经成为观察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不大不小话题。在北京市最大的适用房社区居然“遛狗”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宠物的增多,人狗杂居,对于宠物的管理需要随时跟上,然而我很少看到社区对于宠物的严格管理。这个社区狗多、宠物医院多,街面狗屎多,狗主人“宠”狗、宠物医院“宠”钱,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却没有任何“管好自己的宠物及其排泄物”的警示牌,也无违者罚款的规定。社区的布告栏上张贴《居民公约》和《公德四字》歌,但对“狗患”只字未提。在所见的“遛狗”者中,随身带有排泄物口袋的几乎不到5%。许多“遛狗”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听任狗东西随地拉屎,不加处理扬长而去。一天傍晚,在一家动物医院门口,笔者就目睹从医院走出的人员领着狗东西在门口马路上拉了三段狗屎后不做任何处理,就带着狗兴高采烈地回到动物医院里。一次晨练时在最初500米的路程上就见到38条狗,狗主人全部都没有随身带有收集废弃物的口袋。弄得不好,踩上臭狗屎,实在令人腻味。这种现象与建设文明社区显然很不相称。8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天通苑9条宠物犬遭毒杀》,可见管理部门是到了切实负起责任来的时候了。

宠物”管理从购买、抚养、治疗、丧葬需要一条服务,既然是视为家人一份子的“宠物”,那么如何处理好“宠物”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它们适当的永眠之地,不仅有失“宠物”的身份,而且后患无穷。在我看来,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把宠物管好总是不坏的注意,凡是有宠物的主人管好自己的宠物也是文明社会的需要。看来建设文明社会不得不重视对宠物的管理。

(写于2000年2月5日,载《美国大观》2001年第5期,2005年8月18日增补,载于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2005年11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问题观察/2006年1月29日发布)

下图1.1999年11月9日摄于美国纽约州威郡White Plains市哈特斯戴尔宠物公墓(HartsdalePet  Cemetery )正门墓地,上面还高高飘扬着星条旗,下面是受到国葬礼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战犬(War Dog of 1914-1918)。


2.图为1896年建哈特斯戴尔宠物公墓。


3.图为哈特斯戴尔宠物公墓一角。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24.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67735.html

上一篇:记送中学生乘北京—宁波高铁前往舟山参加夏令营
下一篇:赞CA990民航班机无人陪伴儿童服务卡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