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重温《直观尼亚加拉大瀑布》

已有 3064 次阅读 2017-7-20 12:11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09-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重温《直观尼亚加拉大瀑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7月20日发布

(按:1991年7月25日上午8:30分,我由多伦多搭乘加拿大长途汽车到达加拿大一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参观,下午三点穿过美加边境的彩虹桥进入美国一侧,游览美国一侧的三个瀑布,18:40-20:00翁乃群博士自罗切斯特驱车来接,再看美国一侧的瀑布及三姐妹岛等。21:50-21:30分由Niagara Fall到罗切斯特他家中。《直观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文写于2000年6月12-13日,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36-2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文字有增删。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6月27日发布。蓝色字体在《美国纪行》中略去)

********************************88

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我们两日一夜游的重头戏。2000年6月13日,一早天气阴沉,下起了小雨,随即下起了中到大雨,11时后中雨、大雨到暴雨随着我们走的线路一直未停,直到晚上8点后有所减弱。早上6时30分,我们在拉玛达旅馆吃了一顿比较丰盛的早餐。7时10分出发,8时就到了尼亚加拉瀑布观光地。布法罗处于伊利湖和尼亚加拉的交汇点,从这里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可以从古地理历史上找到形成的历史痕迹。汽车走190号公路通过南格兰德岛桥进入格兰德岛, 尼亚加拉河的主航道与加拿大划界,成为两国共管的河流,从这里我们进入美国境内的尼亚加拉保护地公园,很快从平缓如镜的水面到了急流险滩的大瀑布的中心地带,从老远处我们看到一团雾气冲天,就知道那里就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了。

大约在12000年以前, 尼亚加拉大瀑布形成位于现在位置的下游11公里的地方,这是因为常年水流冲刷的结果,经多年科学加固现在相对稳定。尼亚加拉河全长56公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落差399公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加两国利用落差共同开发水力发电。尼亚加拉河在这里分成两条河流,一条是美国的河流,另一条是美国和加拿大边界河流,两条河正好流到这里受到进百米深断裂的影响形成一条美丽的尼亚加拉峡谷河。丰盛的伊利湖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这条峡谷河,壮观的大瀑布,使上游的湖水奔溅到下游,而后缓缓平静地又沿着峡谷河向东流入安大略湖。

进入美国一侧的山羊岛(Goat Island),旅游车停在这里。我们用了20分钟时间参观了位于加拿大境内的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它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大瀑布群,在公羊岛的西侧。在环岛林荫道的东边是三姐妹岛(The three Sisters Islands),那里的急流较多,我们没有时间停留。马蹄型瀑布是三个瀑布群中最大的一块,形状有如马蹄,落差56米,岸长约675米。马蹄瀑布丰沛浩瀚而急速的流水从506米高处直冲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瀑布溅起的浪花和水气,高达100多米。记得1991年原北师大历史系同事翁乃群先生陪我来参观时正是下午16时,阳光明媚,随着上百万加仑瀑布的水倾入100多米的深的河中形成巨大无比的水气,遇到阳光形成了十分壮丽的彩虹场面。那时我是从加拿大方面返回美国一侧的。今天正好是时雨间阴,不可能看到彩虹,但是水雾迷漫的场景更加引人瞩目。公羊岛和马蹄型瀑布之间是Tetrapin Point,如果不看地图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美加分界线的。我们在马蹄型瀑布前足足停留了大约20分钟,仔细欣赏这大自然的壮观,并且留下了宝贵的镜头。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公羊岛西北面的两个大瀑布:新娘面纱(Bridal Veil Falls)和亚美利加瀑布(American Falls),它们均位于美国境内。这三大瀑布群(实际四个)统称尼亚加拉大瀑布。新娘面纱瀑布位于公羊岛的西北部,长320米,落差58米。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气势神秘,因而得名,也成为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蜜月的胜地。从那里再向北端走去则是亚美利加瀑布,落差56米长328米,位于卢纳岛的附近,它面对普罗斯佩克波因特(Prospect Point)与加拿大分界。这两大瀑布因为在美国境内,所以要见其壮观的真面目需要到对岸的加拿大境内细细观察,不过也可以在这里选择有利地势看她的侧面。

离开公羊岛我们来到大瀑布瞭望塔,在这里又可以从另外的侧面参观新娘面纱瀑布和美国瀑布的磅礴气势。这时雨势越来越大,本来可以到岩石附近更加贴近两大瀑布的地方去做近距离观察,因为下雨,只有放弃这一打算。好在用25美分硬币可以通过望远观察镜来满足这个需要。雨下得越来越大,那些一切从简不带雨具的游客个个像落汤鸡而我们带有雨伞和风雨衣,并不受影响。9时30分起,大批游客在船坞处冒雨等待售票登船,但游船并不因为下雨提前放行,那里也没有出售雨具的商店,如果有这样的生意岂非可大赚一笔。我们登上台雾之女神号观瀑船,每人发放一件宽大无比的防水雨衣,估计特别考虑发达国家观光客的体形的需求。比起1991年我参观时,现在的服务质量要差得多,不过这件雨衣,你可以扔掉,也可以留做纪念品。10时-10时20分,观瀑船在三大瀑布周围地区水域游弋,大雨从天而降,雨水和瀑布下泻夹带的河水及雾水一起向游客的头上和身上浇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有时难以睁开双眼看个明白,有时趁着雨水势头较小时到甲板上正面看看,有时则趁着船头转向朝着背风雨的一面,观看大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场面。好不容易我能够抢拍几个镜头,但是能否保证最佳镜头就难说了,因为镜头淋上了雨。在船上看尼亚加拉大瀑布对于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游客来说,效果是相同的,只是两只船一个从美国出发,一个则从加拿大方向出发,两船轮流向大瀑布处开足马力顶风而上,当我们的船开顶风船向瀑布冲刺时,人们的感觉好比处于大瀑布的激流之中,只有你在船上才能体会到大瀑布的威力。人们能够对付这样的急流和瀑水,也该能够承受社会上的大风大浪了。和我国的黄果树大瀑布相比,无论从那个方面的参照数比较来说,尼亚加拉大瀑布都堪称首屈一指。在船上我们也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连接美加两国的陆路交通要道彩虹桥(Rainbow  Bridge),一边是美国,另一边是加拿大,在桥中间则是两国的分界线,没有护照和合法签证的游客千万不能越过雷池一步,否则出境容易入境难,记得1991年我从美国办理赴加拿大旅游签证,返回美国时就是从彩虹桥过境的。

 

其实这里还有许多景点可看,我们在这里实际上只停留了2小时20分钟。11时我们的旅游车离开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布法罗市区,在一家位于商业区中餐馆吃自助餐,导游说,这家餐馆质量不错,不过我们自有主意,走到了马路对面的商店群中去看那里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食品,这里的物品是应有尽有,甚至还看到了一美元商店,这是我们在外地看到的第一家。刚刚从商店走回到车上,一场倾盆大雨又下将起来,这时多数游客尚未上车,司机为防游客雨淋,将车开到餐馆旁边,大家对司机的周到服务表示敬意。

(写于2000年6月12-13日)

附图19幅均为1991年和2000年即时拍摄。


1-5.图为1991年7月25日下午又美国一侧看尼亚加拉大瀑布。





6-17.图为2000年6月13日拍摄。

18.图为1991年7月25日在美加边境的彩虹桥上。


19.图为尼亚加拉大瀑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831.html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好友王之伦先生2009年7月4日所写的《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

**********************************

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

王之伦

  6月22日、23日我们到尼亚加拉州立公园,游览了举世闻名、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这是这次到纽约州游览的主题。如果说前两天参观康宁玻璃博物馆、游览 Watkins Glen 州立公园是这次旅游的开胃菜,那么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就是主菜上台了。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与尼亚加拉河的中段。尼亚加拉河是连接安大略湖和依利湖的一条河道。安大略湖和依利湖位于美国东北部,为美国和加拿大所共有。湖的东南是美国,西北就是加拿大。同样,尼亚加拉河也是两国共有。河的主河道就是两国的分界线(见图)。

  尼亚加拉河南起美国的水牛城(Buffalo),北至加拿大的杨格镇(Youngtown),总长54公里。尼亚加拉河从南面的依利湖平缓向北,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较缓。从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实际上尼亚加拉河在这里被山羊岛(Goat Island)把瀑布分隔成两大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马蹄(Horseshoe)瀑布,在左岸加拿大境内,高56公尺(185呎),曲折的脊线长约670公尺(2,200呎),因形状如马蹄铁而得名。另一部分在右岸美国境内,称美利坚瀑布,高58公尺(190呎),宽320公尺(1,060呎)。 而美利坚瀑布又被一分为二,称为“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高达50米,瀑布的岸长305米。在它的一侧有一小岛,名“鲁纳岛(Luna Island)”,水流再次被分出一条宽80米,落差为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飞落化雾如同面纱,故称为“新娘面纱”(Bridal Veil Falls)。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可达1240米),虽然分成三股,却是同是来自尼亚加拉河,又同时留归尼亚加拉河,最终向北流入安大略湖。


  6月22日早上,我们在旅馆吃完早餐,就驾车向西北方向的水牛城(Buffalo)行进。11点左右进入水牛城,一路上都有指向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路标。纽约州在大瀑布周围专门设立了尼亚加拉州立公园。11点30分左右,我们到达公园停车场。停车后步入公园。这时已可看到大瀑布的上游,并遥见远处大瀑布激起的水雾。按照公园旅游中心的安排,游览可以有5个项目,即:1,观看大瀑布探险的大屏幕电影;2,乘坐“雾中少女”游轮环行大瀑布区;3,参观尼亚加拉峡谷中心,了解峡谷的变迁历史;4,参观水族馆;5,进入“风穴(Caveof Winds)”,最近距离观看大瀑布。5个项目打包的票价为每人33美元,6至12岁的儿童为26元。6岁以下没有标票价,大概就是免费了。我们因已在网上预订,所以到了以后,就先到中心取票。取了票以后当然首先要到公园专设的瞭望台(观瀑台)去一览久闻大名的大瀑布的风采。我到观瀑台上看大瀑布,果然气势不凡。如果以前不知道,没有听说过大瀑布,看了一定会大为惊叹。但对大瀑布已久闻其名,也看过不少有关的图片,因而已有印象,现在到这里一看,感到虽很壮观,但没有想象中那么雄伟、那么令人震撼,心想这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了。


  在粗粗领略了大瀑布的景象后,就开始第一个项目:进电影院看介绍大瀑布的电影。电影的屏幕极大,高约有4、5米,宽约有5、6米,音响震耳,我只在03年游览美国大峡谷时看过类似的电影。电影介绍了最早的土著居民把大瀑布供奉为神(原名“尼加拉瓜”为印地安语,意为“雷神之语”)。后来白人侵入,占有了大瀑布。之后就有人在大瀑布探险,有一位看似50多岁的老太太,把自己封装在一个大啤酒桶里。当然,在桶里塞了被褥以防碰撞,然后从大瀑布上游下水,顺着河流,被大瀑布冲到下游。这位老太太在钻进桶时还与周围帮她进桶的人有说有笑,等到在下游被人从水里捞起来,从桶里出来时,已是狼狈不堪,要人搀扶着才能走,看来是被折腾得只有半条命了。又有一家3口,在瀑布上游乘坐一艘小艇。小艇的发动机突然坏了,于是小艇就被水流冲到了瀑布口,小艇被激流冲翻,人也落水被瀑布冲下,到了下游有两人获救。而后电影又演示在大瀑布上表演走钢丝。

  近12点,我们走出电影院,开始第二个项目:乘坐“雾中少女”游轮巡游大瀑布区。我们顺着栈道阶梯下到河面的登船码头去登船。


  到了登船入口处,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一件蓝色薄塑料雨披。穿上雨披后顺序登船,然后船就向“美国瀑布”驶去。到接近“美国瀑布”时,瀑布泻下冲击在岩石上的隆隆之声犹如雷鸣,溅起的水珠也扑面而来,犹如下雨一般,船身也开始摇晃。这时我虽带着摄像机。但怕飞溅过来的水珠会损坏摄像机,只得把摄像机藏在雨披里,不敢拍摄;但这样的景象不拍摄有有所不甘,最后还是拿出了摄像机拍了几段,为这难得经历的场面留下一些记录。游轮经过“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继续驶向“马蹄瀑布”。到靠近“马蹄瀑布”时,瀑布激起的水珠也是扑面而来,只是这时只能听见瀑布如雷鸣般的隆隆声,而眼前只看见被瀑布激起的、高达数十米的蒙蒙水雾,它已遮挡了瀑布的主体。由于“马蹄瀑布”是在加拿大境内,所以游轮不能超越国界驶得太近,只能略为靠近一下就返回到美国一侧,驶回登船时的栈桥。


  离船登岸后,搭乘公园的旅游车来到山羊岛。在山羊岛的右端可以遥看美国瀑布。在它的左端的龟点(Terrapin Point),是美国境内离加拿大的马蹄瀑布最近的一端,可以在这里以最近的距离观赏马蹄大瀑布。在这里可以看到声势浩大的马蹄瀑布伴随着如雷般的轰鸣声,似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地冲下50米的悬崖,激起的数十米高的水雾飘荡在水面上,蔚为壮观。我们在这里拍摄了照片和摄像。

  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我们在这里再搭乘公园的旅游车回到旅游中心,驶车回宾馆休息。


  23日我们继续游览。这天在10点多钟到达公园,先到尼亚加拉峡谷中心,参观了解大瀑布的形成和变迁历史。中心展示了瀑布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它的变迁。对这些我既不懂,也没有兴趣。倒是中心内有一幅动画表明,原来大瀑布在纪元前10000年是位于尼亚加拉河流入安大略湖的入口。后来河床经过河水激流多年的冲刷,发生了变化,才使瀑布不断向后退缩,形成了目前的状态。这个过程被表现得相当清晰。我对此拍了摄像。从其中采录了几幅画面在这里以明大概。在这里我只能显示几张静止的照片。在现场,是以动画的方式显示的。在短短几分钟内,它以十分生动的形象,显示了峡谷和大瀑布几万年间的变迁,这样的表现手法还是很不错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峡谷中心出来,就到水族馆参观。这就是一般的展馆,无非展示一些湖区的鱼类,没有什麽新奇之处。

  在距离旅游中心不远有跨越美国和加拿大国界的彩虹桥架在尼亚加拉河上。从这里可以从桥上直接到达彼岸的加拿大境内。在桥的两端各设有海关。他们可以免签证进入加拿大。我们持的是中国护照,没有签证是不能进入加拿大的。他们自然不放弃到加拿大一游的机会。这时已是下午1点多,于是我们约定3点左右在旅游中心等他们,他们就步行经由彩虹桥去了加拿大。我们就在中心买了点汉堡快餐充饥,随后就在不远的尼亚加拉河边休息,观赏河景。在河边不时有海鸥和小麻雀飞到跟前来觅食。后来在中心附近还有松鼠来觅食。这些鸟和松鼠丝毫不惧怕游客,会到离得很近的地方来,看着煞是有趣。

  到3点左右,他们从加拿大回来,我们聚齐了以后就驾车到“风穴”,进行这次旅游的最后一个项目。

  原来顾名思义,想“风穴”大概是一个山洞,通过这个山洞可以钻到瀑布地下去观赏瀑布。到了以后发现并非如此。

  到了“风穴”以后,在入口处,先时每人发一件黄色雨披和一双简单的塑料凉鞋。然后在入口的小厅离穿上雨披,换上凉鞋,再出来到一个电梯口。等了几分钟后进入电梯,电梯下降就把我们送到了一处用木材架设的栈桥处。这已是靠近美国瀑布的底下了。我们沿着栈桥就来到了“美国瀑布”近旁,真的实现和“美国瀑布”零距离接触。在逐渐靠近瀑布的时候,已闻到雷鸣般的,震耳欲聋的隆隆声,而且已经有瀑布暴落在底层岩石上飞溅起来的水珠飞来。当走到栈桥的尽头时,仰视从高处飞落下来的瀑布,宛如自天而降。伴随着如雷般的隆隆声,瀑布泻落在岩石上飞溅起来的水珠,就像大雨般劈头盖脸地横着飞扑过来,淋到身上。瀑布飞落在岩石上激起的流水,也不停冲刷着脚背,从我们的脚面上流过。这时我身上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已全都湿透了。被雨披遮盖的衣裤,是因为雨披不透气而被汗水湿透,脸上和雨披遮盖不到的裤腿是被飞溅来的水珠淋透,脚上则是被岩石上冲下来的瀑布水冲洗。这时还想拍照或摄影都已不可能了。尽管如此,此情此景还是令人兴奋。只在这时,才真正感受到了这大瀑布无与伦比、雷霆万钧的威力。此时的感受,不管是照片,是摄像,都是无法表达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感受到它惊心动魄的威力。在从栈桥返回时,我们拍摄了一些照片。尽管这不是在最靠近瀑布的地点拍的,但多少也是一个纪念。

  次日(6月24日)我们整理行装,于10点多钟离开宾馆,启程回家。

(黄安年按:该文写于2009年7月4日,在我的博客上发表时略有删节,另附照片11幅)

********************************88

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我们两日一夜游的重头戏。2000年6月13日,一早天气阴沉,下起了小雨,随即下起了中到大雨,11时后中雨、大雨到暴雨随着我们走的线路一直未停,直到晚上8点后有所减弱。早上6时30分,我们在拉玛达旅馆吃了一顿比较丰盛的早餐。7时10分出发,8时就到了尼亚加拉瀑布观光地。布法罗处于伊利湖和尼亚加拉的交汇点,从这里到尼亚加拉瀑布,可以从古地理历史上找到形成的历史痕迹。汽车走190号公路通过南格兰德岛桥进入格兰德岛, 尼亚加拉河的主航道与加拿大划界,成为两国共管的河流,从这里我们进入美国境内的尼亚加拉保护地公园,很快从平缓如镜的水面到了急流险滩的大瀑布的中心地带,从老远处我们看到一团雾气冲天,就知道那里就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了。

大约在12000年以前, 尼亚加拉大瀑布形成位于现在位置的下游11公里的地方,这是因为常年水流冲刷的结果,经多年科学加固现在相对稳定。尼亚加拉河全长56公里,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落差399公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加两国利用落差共同开发水力发电。尼亚加拉河在这里分成两条河流,一条是美国的河流,另一条是美国和加拿大边界河流,两条河正好流到这里受到进百米深断裂的影响形成一条美丽的尼亚加拉峡谷河。丰盛的伊利湖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这条峡谷河,壮观的大瀑布,使上游的湖水奔溅到下游,而后缓缓平静地又沿着峡谷河向东流入安大略湖。

进入美国一侧的山羊岛(Goat Island),旅游车停在这里。我们用了20分钟时间参观了位于加拿大境内的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它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大瀑布群,在公羊岛的西侧。在环岛林荫道的东边是三姐妹岛(The three Sisters Islands),那里的急流较多,我们没有时间停留。马蹄型瀑布是三个瀑布群中最大的一块,形状有如马蹄,落差56米,岸长约675米。马蹄瀑布丰沛浩瀚而急速的流水从506米高处直冲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瀑布溅起的浪花和水气,高达100多米。记得1991年原北师大历史系同事翁乃群先生陪我来参观时正是下午四点多光景,阳光明媚,随着上百万加仑瀑布的水倾入100多米的深的河中形成巨大无比的水气,遇到阳光形成了十分壮丽的彩虹场面。那时我是从加拿大方面返回美国一侧的。今天正好是时雨间阴,不可能看到彩虹,但是水雾迷漫的场景更加引人瞩目。公羊岛和马蹄型瀑布之间是Tetrapin Point,如果不看地图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美加分界线的。我们在马蹄型瀑布前足足停留了大约20分钟,仔细欣赏这大自然的壮观,并且留下了宝贵的镜头。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公羊岛西北面的两个大瀑布:新娘面纱(Bridal Veil Falls)和亚美利加瀑布(American Falls),它们均位于美国境内。这三大瀑布群(实际四个)统称尼亚加拉大瀑布。新娘面纱瀑布位于公羊岛的西北部,长320米,落差58米。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气势神秘,因而得名,也成为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蜜月的胜地。从那里再向北端走去则是亚美利加瀑布,落差56米长328米,位于卢纳岛的附近,它面对普罗斯佩克波因特(Prospect Point)与加拿大分界。这两大瀑布因为在美国境内,所以要见其壮观的真面目需要到对岸的加拿大境内细细观察,不过也可以在这里选择有利地势看她的侧面。

离开公羊岛我们来到大瀑布瞭望塔,在这里又可以从另外的侧面参观新娘面纱瀑布和美国瀑布的磅礴气势。这时雨势越来越大,本来可以到岩石附近更加贴近两大瀑布的地方去做近距离观察,因为下雨,只有放弃这一打算。好在用25美分硬币可以通过望远观察镜来满足这个需要。雨下得越来越大,那些一切从简不带雨具的游客个个像“落汤鸡”而我们带有雨伞和风雨衣,并不受影响。9时30分起,大批游客在船坞处冒雨等待售票登船,但游船并不因为下雨提前放行,那里也没有出售雨具的商店,如果有这样的生意岂非可大赚一笔。我们登上台雾之女神号观瀑船,每人发放一件宽大无比的防水雨衣,估计特别考虑发达国家观光客的体形的需求。比起1991年我参观时,现在的服务质量要差得多,不过这件雨衣,你可以扔掉,也可以留做纪念品。10时-10时20分,观瀑船在三大瀑布周围地区水域游弋,大雨从天而降,雨水和瀑布下泻夹带的河水及雾水一起向游客的头上和身上浇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有时难以睁开双眼看个明白,有时趁着雨水势头较小时到甲板上正面看看,有时则趁着船头转向朝着背风雨的一面,观看大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场面。好不容易我能够抢拍几个镜头,但是能否保证最佳镜头就难说了,因为镜头淋上了雨。在船上看尼亚加拉大瀑布对于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游客来说,效果是相同的,只是两只船一个从美国出发,一个则从加拿大方向出发,两船轮流向大瀑布处开足马力顶风而上,当我们的船开顶风船向瀑布“冲刺”时,人们的感觉好比处于大瀑布的激流之中,只有你在船上才能体会到大瀑布的威力。人们能够对付这样的急流和瀑水,也该能够承受社会上的大风大浪了。和我国的黄果树大瀑布相比,无论从那个方面的参照数比较来说,尼亚加拉大瀑布都堪称首屈一指。在船上我们也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连接美加两国的陆路交通要道彩虹桥(Rainbow  Bridge),一边是美国,另一边是加拿大,在桥中间则是两国的分界线,没有护照和合法签证的游客千万不能越过雷池一步,否则出境容易入境难,记得1991年我从美国办理赴加拿大旅游签证,返回美国时就是从彩虹桥过境的。

   

其实这里还有许多景点可看,我们在这里实际上只停留了2小时20分钟。11时我们的旅游车离开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和布法罗市区,在一家位于商业区中餐馆吃自助餐,导游说,这家餐馆质量不错,不过我们自有主意,走到了马路对面的商店群中去看那里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食品,这里的物品是应有尽有,甚至还看到了一美元商店,这是我们在外地看到的第一家。刚刚从商店走回到车上,一场倾盆大雨又下将起来,这时多数游客尚未上车,司机为防游客雨淋,将车开到餐馆旁边,大家对司机的周到服务表示敬意。

(写于2000年6月12-13日)

附图19幅均为1991年和2000年即时拍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4193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067291.html

上一篇:大红学家冯其庸的紫砂情缘
下一篇:电视播出异常需先关机再切断电源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