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6801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680103

博文

河湖曾多鼋龟鳖 ------洪泽湖地区水生爬行动物的历史分布

已有 8399 次阅读 2020-3-3 16:3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清卫哲治等修纂的《乾隆淮安府志》所记载的“鳞介之属”中除了众多的鱼类、虾蟹之外,也有“黿、龟、鳖”等爬行动物之名,清代的《清河县志》中亦称“黿,洪泽湖中多有之”。这说明在洪泽湖区域中,不仅现在尚存的龟、鳖一直都有,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黿也是存在过的。

blob.png

   1.青天月落江鼋出----洪泽湖地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鼋

     黿,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还有河伯使者、醉舌公、将军、元长史等名,俗称癞头黿、绿头龟、蓝团头等。《礼记•月令》有“命渔师伐蛟,取鼍,取龟、取鼋”。屈原《楚辞•九歌•河伯》有“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说文•黾部》称:“鼋,大鳖也”。《尔雅翼•释鱼四》称:“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龙,先龙生元鼋,元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介者生于庶龟,然则鼋,介虫之元也 ”。这此文字都说明,鼋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传说中非常神异的动物。

blob.png

    在许多文献中,中国淡水中存在的两种鳖科大型动物被区分为鼋(Pelochelys cantorii或Pelochelys bibroni)和斑鳖(Rafetus swinhoei或称斑鼋,Pelochelys maculates(Heude))。前者指称中国古代记载中的大多数鼋以及浙江等地尚存的鼋。后者也称珠鳖、朱鳖、太湖鳖、斯氏鳖、癞头鼋、斑鼋 ,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鳖类,成体长可达2米,重180 kg。

     但据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剑等研究,认为中国历史记载中所记的大多数“鼋”,以及广泛存在于我国黄河、长江、太湖、钱塘江、红河、马江流域和台湾澎湖水道中的黿都应是鳖科斯氏鳖属的黄斑巨鳖(Rafetus swinhoei,即上文中的斑鳖),而非浙江丽水等地野外尚存的鼋,此鼋被他们建议重新分类和命名为鳖科黿属的亚洲圆鳖(Pelochelys cantorii) 。洪泽湖等淮河流域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黿,虽有记载,却没有具体的描述,难以确定其为上述的哪一种。

     黄斑巨鳖与亚州圆鳖同科不同属,两者皆体型巨大,亚州圆鳖头小而扁平,眼小位于头侧,鼻短而细尖,后颈肥厚与背盘相连,背盘圆形。黄斑巨鳖头中等,眼大位于头顶,鼻短而宽扁,后颈具明显颈窝,背盘椭圆形。两者在解剖上最大的区别是黄斑巨鳖等Rafetus属中各种背面第8对肋板退化而Pelochelys属的种类正常 。

blob.png

    黄斑巨鳖是世界上最大且最为濒危的龟鳖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目前世界上仅知3只活体,其中一只雄性个体饲养在苏州动物园(一只高龄雌性个体在2019年人工授精中意外死亡),另外2只分别在越南河内市的还剑湖和东寞水库 。苏州动物园的那一只去年死亡的雌性黄斑巨鳖原生活在长沙动物园,在2008年5月,由长沙动物园运抵苏州后,两只斑鳖进行了首次交配。一个月之后,雌性斑鳖产下了它的第一窝45个蛋,工作人员对其中的32枚蛋进行了人工孵化,但没有任何结果。随后这对斑鳖夫妇每年都会交配,但是科学家们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同样的失望。研究人员目前还无法找到这种不育现象的原因,他们怀疑可能与雄性斑鳖的精子质量低下有关,因为这只雄性斑鳖的年龄可能已经有100岁了。

    至于亚州圆鳖,现在野外还有分布。2015年6月,在浙江丽水青田县鼋自然保护区还捕捉到一只野生的“鼋”,该动物长70cm、宽50cm,体重21kg。除个体较大外,它的吻部极短,不像甲鱼长而尖。它的头部较钝,宽而较扁,鼻孔小,位于吻端,吻部较短,不突出。从其特征看,应属于亚州圆鳖种。

     将中国古代的鼋定名为黄斑巨鳖确有许多证据,如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鼋如鳖而大,青黄色,大头黄颈”。彭大翼《山堂肆考》称“鼋头有疙搭,名曰癞头”等。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称:“鼋,似鳖而甚大,头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背青黄色,居于江湖”。清聂璜《海错图》中所绘的鼋头足俱有斑点,聂璜称:“老鼋之背,蛎房、撮嘴、苔藓蔓绕,绝似顽石,予得其状,腹稿为图久之,近复考验于目击诸人,云其头斑点,而足亦然,故称癞头” 。

      学名为黄斑巨鳖的鼋在清代和民国还有不少野外捕获、放生和饲养的记载,苏州西园寺的放生池中常年饲养着从明代以来人们放生的鼋。但自从陈义1962年在镇江以东的长江支流中采得一头雌性个体后,野外再无发现的记录,也许已经绝灭。不过传说中此物长寿耐饿,也许在某个未为人所知的自然角落,还有少量的种群存在。

     在《百里文化长廊  洪泽湖大堤》一书中有一篇文字“捉鳖”,记载洪泽湖曾有一位渔民叫严宏美,其父亲的渔船泊在周桥大潭下,有一只47.3斤的大甲鱼爬到他的船并没有,父子俩把它赶到舱中,老鳖的头颈和周身都长满了刺刺歪歪的疙瘩,说叫它癞头鼋,都说是一只鳖精不敢食用,就轻轻把它抬起放入周桥的瓮塘里,并焚香祝祷 。这只老鳖有如此体重,也许是一只鼋,渔民不识,也未可知。

     鼋野生种群的衰退及绝灭原因,一是人类的捕获,二是由于栖息环境的破坏,虽然文献中有不少人捕获鼋以后放生的记载,但想来捕而杀之以食的也必不少 。明朝初年时,河岸常决口,许多是扬子鳄挖洞造成的,但扬子鳄古名“猪婆龙”,与明代国姓朱同音,为官者不敢据实上报,却“嫁祸于鼋”,以至于“下令捕鼋尽,而崩岸如故”。此说若为真,可见皇权之害之深也!

blob.png

    淮河流域中所记载的鼋,除了清代《淮安府志》、《清河县志》、《清河风俗物产志》外,北宋唐介渡淮河时曾作诗《谪官渡淮舟中遇风欲覆舟而作》,中有“舟楫颠危甚,鼋鼍出没多”之句 ,这说明淮河在宋代不仅有鼋,而且还有杨子鳄(鼍)。另明《寿州志》、《宿州志》等地方志也有记载有鼋,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5000-7000年)还曾出土有鼋的亚化石。有诗为证,“养气含灵真有道,多年粉盖癞头鼋”。明代淮安人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的那头背着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老鼋看来也是一只黄斑巨鳖。吴承恩确实见过鼋,不过不是在淮安,而是在镇江金山寺中,其诗《甲午秋宿金山寺》中写有“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看来他写作的灵感是来自于此。

blob.png

  2.东夷崇龟作图腾----洪泽湖地区的乌龟及其文化史的意义

     洪泽湖及其周边的水域、湿地也有我国龟鳖目中最常见的乌龟(Chinemys reevesii)分布。

     全世界龟的种类很多,有200余种,我国也有24种,世界现存的龟鳖目动物可分为曲颈龟亚目和侧颈龟亚目,曲颈龟亚目又分出海龟总科、动胸龟总科、鳖总科和龟总科,其中龟总体又分出 5科,即泽龟科、潮龟科、鳄龟科、平胸龟科、陆龟科。乌龟即属其中的潮龟科乌龟属。

blob.png

      乌龟在当地有金龟、草龟、泥龟、山龟、花龟等别称,其背腹均具硬壳,分块上有花纹,受袭击时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头宽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光滑无鳞,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背甲椭圆形,边缘不呈锯状,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条纵棱,成年个体纵棱不明显,颈盾较小,前窄后宽,腹甲平坦,由6对组成,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动,肢略扁平,指间和趾间均具全蹼。尾细短。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为食,偶而也吃植物茎叶 。

乌龟雄性体型较小,尾长,有臭味,性成熟时背甲以及腹甲墨黑色,皮肤橄榄绿纹消退,变深,部分成年雄性乌龟后会全身变黑,这就是“乌龟”名字的由来。雌性背甲由浅褐色到深褐色,腹甲棕黑色,尾较短,体无异味。

      乌龟我国分布广泛,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香港、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等省都有。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

     在明正德、天启《淮安府志》和清乾隆《淮安府志》中,都记述了“龟”作为地方物产。虽然这些记载中未明确具体是哪一种龟,但从地方现有的种类来看,应该都属于最常见的乌龟 。

     在商周时期,洪泽湖所在的苏北地区为东夷,考古发现,东夷人有崇龟的习俗,也就是说以龟作为其部落的图腾 。在大汶口遗址中,有11座墓出土龟甲,共21件,上有穿孔,多在死者右腰旁,说明生前即已佩带。考古学家认为,商周的崇龟习俗起源于东方,且多集中在泰山南侧、汶泗流域及苏北一带。温玉春曾作《黄帝氏族起源于山东考》,即以此证明,苏北有黄帝部族的存在。因为“黄帝氏族,号为轩辕氏,轩辕,乃天鼋之音转,鼋,即鳖,龟属。《楚辞河伯》注云:鼋,大龟也” 。

blob.png

     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种动物,龟字,读音同规,规者圆也,示其体圆.古代视龟为麟、凤、龙、龟等“四灵”之一,其它三者均为神话中的动物。龟或龟与蛇合体称玄武,玄武与青龙、白虎、朱雀等合称四方四神。宋俞琰称:“玄武即乌龟之异名,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古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古人戏称龟为“藏六”,因为头、尾和四肢这六个部分都能缩进壳内。所谓“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龟又称“先知君”,能“先知利害,察于祸福”,所以龟甲用来占卜,称蓍龟。《史记龟策列传》称:“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龟与贵同音,汉王莽所铸的货币,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等龟币,称“龟宝四品”。神圣名贵的事物,常命以龟名,祭祀祖宗神灵称龟祭;象征帝位的鼎叫龟鼎;品官叫电紫;系在官印上的绶带叫龟绶;古演算法叫龟算;占卦用的书叫龟经;长寿称龟龄等等。现在戴龟帽被视为侮辱,但在古代却不如此。宋葛延之曾亲制龟冠献于苏东坡,东坡记之以诗“苏轼回赠的诗词:“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陆游当年隐居绍兴时,也曾用龟壳作了二寸多高的冠,称龟屋,诗称“鲎樽恰受三升酝,龟屋新裁二寸冠”。

    在淮河的洪泽湖入湖口,有一座山名称龟山,其形如龟,汉晋时,龟山曾为县治。中国境内,以龟名山者确实不少,淮安与徐州当地均有民间传说,称洪泽湖的龟山为公龟,徐州(或曰微山湖)的龟山为母龟,公龟时常北游相会。

blob.png

     现在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泗洪城头林柴场均有乌龟分布。据2005年安徽相关专家的一次调查,洪泽湖上游安徽段的淮河流域,龟鳖目潮龟科动物中也只有乌龟一种存在 。在洪泽湖西岸的下草湾更新世初期化石群中,曾发掘有龟鳖目多件零散的肋板、缘板、椎板和腹甲,被认为至少有两种龟类动物化石,一种即为乌龟(Chinemys reevesii) ,另一种个体很大,而且甲壳很厚,可惜因材料太碎无法鉴定,暂未定名。这些化石在淮河流域的发现是第一次 。

blob.png

     洪泽湖地区也偶见外来入侵的泽龟科滑龟属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此龟又称巴西龟,对于地方水生动物多样性多有威胁,需要认真防范。

     3.有甲之美作羹汤----淮河鳖的分布及其利用

       中华鳖为洪泽湖地区爬行动物的优势种,也是江苏龟鳖目的优势种。

     中华鳖为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鳖总科鳖科鳖属中华鳖种(Pelodiscus sinensis),对于鳖属中是否只有中华鳖一种,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除中华鳖外,湖南湖生物研究所周工健等人在湖南桃源、平江、汝城、零陵、邵阳等县发现一种与中华鳖形态存在较明显差异的新种 ,俗称砂鳖(又称铁壳、灰壳,Trionyx axenaria)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采自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地的一种体型较大的东北鳖(Trionyx maackii),广西桂东北地区以及相邻的湖南部分县市湘江上游发现的体型较小的小鳖(又称沙鳖、红肚鳖Pelodiscus parvisformis nov. sp)也是鳖属的新种 。目前,对于东北鳖和小鳖的分类地位,存在的争议较大,自2005年陈合格等人对中华鳖和砂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为砂鳖的新种地位提供有力证明之后 ,砂鳖的新种地位争议相对较少了。

blob.png

     中华鳖头部粗大,头颅较隆起,前端略呈三角形,两颚粗壮。脖颈细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视觉敏锐,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无角质盾片。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称“裙边”,幼体背盘有纵行细瘰粒,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体具椎板8枚,肋板8对。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尾短 。

      中华鳖为肉食性动物,以鱼、虾、软体动物为食,耐饥饿,有冬眠习性 。新加坡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发现中华鳖能够通过嘴部排出尿液,研究人员发现这是自然界唯一一种通过嘴部排泄尿液的动物。科学家相信这种独特习性可以帮助动物适应生存于湿地和沼泽,这里的水质含有轻淡盐分。

      中华鳖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端),朝鲜,日本,越南等处。在洪泽湖地区原来湖泊、河流、池塘均有分布,现在野生种群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较大的水域中,人工饲养普遍。

blob.png

      中华鳖最常见的俗称是甲鱼,另外还有老鳖、元鱼、脚鱼、盘鱼、团鱼、王八等称呼,英文名称是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在鼋、龟、鳖中,中华鳖很早就成为人们的食用对象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有甲鱼的骨殖。3000多年前的西周设有专职的官员“鳖人”,《周礼•天官》称“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又六人”。后人注解称:“有甲之美而食者之众,无如鳖,故诗曰炮鳖鲜鱼,曰炮鳖脍鲤”。食鳖最宜熬汤,南宋有“团鱼羹”、“鳖蒸羊”,元以后有“假鳖羹”、“团鱼汤”等菜品 ,现在淮安的“朱桥甲鱼羹”为淮扬菜中地方名品,其历史也是蛮长的 。除此之外,淮扬菜中还有生炒甲鱼、黄焖甲鱼、清炖甲鱼等菜品。传说春季菜花黄时和深秋桂花香时最宜食鳖,所谓“初秋螃蟹深秋鳖,吃好鳖肉过寒冬”。 

      洪泽湖区的中华鳖很多,因为湖底平浅,沙洲草滩遍布,沿岸又多为沙质农田和芦苇荡,很适宜水生爬行动物繁衍,中华鳖很容易捕捉,它习惯于在岸上晒壳,在沙滩产卵。发现时用脚踩住就可以捉到。有点奇怪的是,在1970年代贫困且饥饿的年代,笔者所在苏北的乡间,并不把中华鳖当作珍贵的食材,笔者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一群小孩子捉了一只老鳖之后,用棍子捣来捣去挑逗它,玩够了又扔到大河里去,一点也以为稀奇。洪泽湖区的中华鳖种群数量那个时候也不少,1977年,曾有人在淮河入湖河道的三毛滩河段用舷拖网捕鳖,一小时捕获15公斤多 。

     洪泽湖区的中华鳖繁殖季节主要在春末夏初,当地有“麦儿黄,鳖刨塘”,“麦秸烂,鳖出蛋”的谚语。

blob.png

       当然在现在的洪泽湖地区,野生的甲鱼是非常贵重的,可以达到100多元一斤以上。在洪泽湖西岸的下草湾更新世初期化石群中发掘的龟鳖目多件零散的肋板、缘板、椎板和腹甲,专家鉴定,除了两种龟类动物化石外,也有鳖科(Trionychidae)的一种鳖化石(Trionyx sp) 。在中新世中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一种比较大的鳖类化石,与当地发掘的淮河象(Stegolophodon hueiheensis )、短脚犀(Brachypotherium pugnator)在同一层位 。

blob.png

      洪泽湖地区中华鳖的人工养殖,始于1980年代 ,1984年,洪泽县共和乡村民费香春在家院内建成10平方米鳖池,投放幼鳖80只,共25.5公斤,收获50余公斤,盈利400元 。这或许是地方人工养鳖产生发展的最早记载,现 在苏北地区养鳖业发展很快,人工饲养的中华鳖价格已经一点也不高了。

       在1990年代,中华鳖曾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水产产业加以发展,有一段时期,中华鳖精特别畅销,鳖粉、鳖精、鳖露、鳖膏等产品充斥市场,达一时之盛。现在这些风靡一时的产品已失去了当时的热度,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产业,中华鳖的人工饲养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在2014年,全国的中华鳖产量已经达到341000吨 。blob.png


     中华鳖在我国的分布中,以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分布最多,目前我国的中华鳖没有亚种的区分,但存在不同地理种群。2017年,陆文浩等对长江口、太湖、洪泽湖三个区域的中华鳖野生种群通过分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群体与洪泽湖群体之间分类水平已经达到了亚种以上,而长江口群体和太湖群体还未达到亚种水平 。也就是说,长江口群体与太湖群体间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洪泽湖的中华鳖群体与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这可能与三个区域之间的地理位置及水系交联关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04年,刘至治等对黄河鳖、淮河鳖 、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及太湖鳖等五个中华鳖的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显示:我国的中华鳖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在获得的341条RAPD扩增带中,有234条(68.6%)呈现多态性,2个引物有可明显发映种群差异的扩增带,其中S105扩增的1408bp在黄河鳖的出现频率仅为20%,而在另外四个群体中出现频率达80%-90%,S37扩增的438bp在五个群体的出现频率大小为:黄河鳖85%>淮河鳖65%>洞庭湖鳖55%>鄱阳湖鳖40%>太湖鳖20%。这呈现出从黄河口到淮河到长江,从长江的中游到下游逐步降低的遗传渐变现象。分子方差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黄河鳖与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3个群体间,太湖鳖与黄河鳖、淮河鳖2个群体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 。

      2004年,李思发等对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太湖鳖、崇明鳖、台湾鳖等七个养殖群体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显示:太湖鳖与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另外,从经济价值上来说,中华鳖的裙边厚度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在这七个群体中,黄河鳖、淮河鳖和洞庭湖鳖的裙边较宽而厚。不同群体间的体色也存在固有的差异,从腹部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进行比较,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鄱阳湖鳖、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另外三个群体腹部全白的比例仅有12%-22%。所以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可称为“玉鳖”, 太湖鳖、崇明鳖、台湾鳖可称为“花鳖” 。

blob.png

        2017年,梁宏伟等对淮河鳖、黄河鳖和日本鳖三个养殖品系群体进行了形态差异分析。研究显示,淮河鳖与其它品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主成份分析的方法进行区分,淮河鳖雌性的背甲宽/背甲长数值为0.828±0.028,雄性为0.792±0.048,黄河鳖的此类数据为♀0.894±0.029,♂0.879±0.025。日本鳖的此类数据为为♀0.890±0.032,♂0.881±0.039。淮河鳖雌性的腹甲长/背甲长数值为0.818±0.025,雄性为0.764±0.054。黄河鳖的此类数据为♀0.826±0.029,♂0.798±0.022。日本鳖的此类数据为为♀0.819±0.028,♂0.802±0.025。淮河鳖雌性的腹甲宽/背甲长数值为0.811±0.030,雄性为0.765±0.046。黄河鳖的此类数据为♀0.880±0.028,♂0.861±0.025。日本鳖的此类数据为为♀0.872±0.029,♂0.869±0.040 。从以上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三类数据三个品系的中华鳖都是雌性大于雄性,因此也可以作为雌雄区别的重要依据。

       洪泽湖地区的水生爬行动物除了鼋、龟、鳖外,在历史上也记载有扬子鳄(即)鼍的存在,不过相关的史料不是很多,此文就不加讨论了。

      笔者近年来对洪泽湖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历史研究发现,洪泽湖的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都处于一个不断衰退的过程之中,而水生爬行动物的种类本来就不多,比较鼋、龟、中华鳖的现状及历史分布,也可以发现,其多样性的衰退及野生种群数量的减少也是非常明显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8558-1221591.html

上一篇:今年,我们不说快乐
下一篇: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收藏 IP: 114.222.177.*| 热度|

4 张晓良 史晓雷 王晨 董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