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1.212.116.*   [75]马刚   2012-2-26 21:42
武老师,您好。在看您的著作《弹性力学引论》的时候,提到“小应变假设(即略去位移在应变中的二次项)”。(1)这里的位移是变形位移,没有刚性位移吧?(2)提到的“二次项”不太明白,是位移偏导数的二阶项等高阶项,还是一阶导数的平方项?谢谢武老师。
我的回复(2012-2-28 10:10):刚体位移不在其中。二次项指所有包含位移的二次以上的项。也包括其导数。
IP: 219.236.237.*   [74]王芷   2012-2-23 12:14
武老师,您的“四位著名女数学力学家”我已编辑好了,怎么发给您呢,能否给我一个email?谢谢武老师
王芷
IP: 219.236.237.*   [73]王芷   2012-2-22 22:06
谢谢武老师!
IP: 219.236.237.*   [72]王芷   2012-2-22 15:22
武老师,早就拜读过你的大作,您的“四位著名女数学力学家”是否愿意转载在我们刊物的“科技纵横捭阖”栏目?以作为对三八妇女节女科学家的表示。我们的刊物可登陆kjdb.org了解,我是编辑王芷,E-mail:wangzhi@cast.org.cn
我的回复(2012-2-22 18:18):可以。
IP: 222.190.109.*   [71]陈昌春   2012-2-21 18:30
末句“有暇不妨不临览”系一时不慎,实为“有暇不妨一览”。
IP: 222.190.109.*   [70]陈昌春   2012-2-21 18:29
武老师:您好!
    我今天到您在爱思想网站的博客浏览了一番,对您对路甬祥讲话的直率批评表示佩服。
    我在超星在上载了您翻译的《何为科学真理:月亮在无人看它时是否在那儿》,所附内页上未发现月亮副标题的英文表达。是否您根据书中内容意译或选取?我不久前写了幻想博文《如果失去月亮,地球将会怎样?—兼论钻石王老五牛顿与月亮的情缘》,有暇不妨不临览。
IP: 60.6.125.*   [69]kdxiao   2012-2-4 18:12
武老师您好:我是一名物理专业的本科生,获得了学校的保研名额。我想读理论物理场论、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生,麻烦您能给我介绍一下北京大学在这方面的情况,并推荐一下老师吗?学生不胜感激。
IP: 60.6.123.*   [68]kdxiao   2012-2-3 22:48
武老师您好:最近看到您出的新书《微分几何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感觉写得很好,用张量的语言替换掉传统微分几何教材的讲授方法。暂时发现几处印刷错误:
1、第17页,式(1.4.11)等号后面T的上下标的 i_k 应为 i_k+1 。
2、第21页,式(1.5.4)求和号下面应该是 j_1<...<j_p,  j_p+1<...<j_p+q 吧?
IP: 60.168.29.*   [67]fjylm   2012-1-22 23:15
武老师,祝您龙年快乐,阖家幸福!晚辈敬上。
我的回复(2012-1-23 08:08):谢谢,祝新春快乐!
IP: 111.8.34.*   [66]莫红   2012-1-22 16:32
武老师,祝愿您和家人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我的回复(2012-1-22 17:14):谢谢。祝春节愉快。
IP: 60.168.29.*   [65]fjylm   2012-1-18 21:39
输入错了,很不好意思!
应该是:武教授,您好,想请教一下N-S方程对于湍流是否也一样适用呢?
我的回复(2012-1-19 06:14):一般人认为是适用的,也有一些人认为不适用,需要从波尔茨曼方程入手。
IP: 60.168.24.*   [64]fjylm   2012-1-16 21:13
武教授,您好,想请教一下N-S方程对于湍流是否也一样使用呢?
IP: 123.138.78.*   [63]邓凡臣   2012-1-7 15:56
谢谢武老师的指点。
IP: 221.11.67.*   [62]邓凡臣   2012-1-3 15:41
武老师您好,学生冒昧打扰,望请见谅。学生被一些问题困扰良久,希望能有高人指点。
       晚辈现在一研究所从事飞机强度试验工作,学生在本科、研究生期间学过一些力学,比如本科学过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还学了一些塑性力学;研究生期间学了高等弹性力学,损伤力学,复合材料力学、连续介质力学,但是到目前却不知道这些力学用来干嘛,他们分别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不知道武老师能否给指点一二,或者推荐一本系统介绍这些力学的书籍,后生不胜感激。在此学生祝武老师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12-1-3 18:45):这应当是原来学的时候没有把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明白。一般说来,要做原创性的设计必然要遇到大量的强度问题。特别是设计规范的制定,如果没有根据这些力学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是无法想象的。例如设计带圆孔的受力构件,就需要知道孔附近的应力集中,而这个应力集中系数就是由弹性力学理论来计算得到的。这个问题很大,不太能够简单地说清楚。多看看书,多向老技术人员请教,慢慢就清楚了。
IP: 110.83.127.*   [61]ppbbkkaa   2011-11-19 13:43
另外沈惠川将吴大猷的观点发表在中午期刊《物理》上,题目是:吴大猷先生点评《经典力学》
年代卷期:2000, 29(12)
IP: 110.83.127.*   [60]ppbbkkaa   2011-11-19 13:26
您的邮箱是:wu_jike@sina.com对吗?我有吴大猷先生的《古典动力学》的电子版,现在发给您。
IP: 110.83.127.*   [59]ppbbkkaa   2011-11-19 13:21
他们的根本不同在于Hamilton原理推导Hamilton正则方程的过程,Goldstein认为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变分都是独立的,原因是在相空间讨论问题。而吴先生不这样认为。Goldstein的观点参见Goldstein书(第二版430~433页),尤其是432的注和8-5节的最后一段内容。吴先生的观点参见他的《古典动力学》第200页。吴先生认为dq/dt等于Hamionton函数对广义动量的偏导数这个方程是由勒让德变换来的,不是由于广义动量的变分是任意的(或说独立的)而使得dq/dt必须等于Hamionton函数对广义动量的偏导数。吴先生的观点可以在沈惠川的经典力学一书中的代序清楚的看到。
IP: 59.77.36.*   [58]ppbbkkaa   2011-11-19 10:10
下面是吴大猷对Goldstein经典力学书中由相空间Hamilton原理推导正则方程的评价的一部分内容。更详细的可以从沈惠川的经典力学书中的代序找到,网上也可以找到(可能不准确)。我对他们评价Goldstein的非学术语言和态度不感兴趣。我只是对这个力学问题本身感兴趣。我觉得Goldstein没有错误,您的看法呢?我在网上看见过您做的一个报告:几何学与力学。所以向您请教。这是一个老问题,网上已经有许多人争辩过,您也许知道这件事。您是不是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发表在网上。这么做涉及学术前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争论,但也许愈辩愈明。谢谢!
吴大猷先生说,“Hamilton原理中,我们是比较各不同途径的运动(在同一固定时间中,t1→t0从q(0)到q(1)的∫Ldt值),这是Hamilton原理本身命题的一个部分!不能忘记了!因为这个条件(各途径须以同一时间t1→t0走完),故在一运动路径q+δq与p+δp中的p+δp不能任意;否则走p+δp径和走q+δq径由q(0)到q(1)的时间,则可能不同了。许多书的作者,大概根本不知道Hamilton原理本身有此部分!须知Hamilton原理是一个物理原则……在许多书中,彼此抄袭,根本未懂Hamilton原理的命题,可怜得很!”
我的回复(2011-11-19 10:37):这个问题我以前不知道。看了你的留言,我查看了Goldstein的书,他是用勒让德变换从Lagrange方程出发推导Hamilton原理的。这个推导没有问题。吴先生的推导我没有看过,估计是从变分原理直接推导Hamilton原理的。想来也是对的。他们是殊途同归。
IP: 182.32.95.*   [57]姜道奎   2011-11-9 22:23
武老师您好,打扰您一些时间请您给填下这个问卷好么,问卷地址,谢谢你。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0824&do=blog&id=506030
IP: 59.66.101.*   [56]cngc52   2011-11-7 00:27
武老师,我读了你所有的力学的科普著作,我非常喜欢你的编书风格,给了我很多数学推导,建模方面的启发。当然了,力学知识也有很多。虽然,我不是学力学的。我在清华读书,我刚读完了你所有的科普著作,忍不住给你留言,说实话,我真的想跟您当面讨论一下。呵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9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