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从“腐草化萤”说起 精选

已有 13181 次阅读 2008-3-8 11:15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

从“腐草化萤”说起

 

武际可

 

萤火虫是很讨人喜欢的一种昆虫。历代有许多名人写它、歌颂它。

我们这里暂不去说它怎么美。单来谈论它是怎样生出来的。

中国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草腐烂变化出来的。恐怕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最早说到萤火虫是由草腐烂变化的是取材于春秋战国时代,成书于西汉的《礼记》,书中说:“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稍后,在《吕氏春秋》上说:“腐草化为。” 这里“”就是萤的意思。汉朝刘安编的《淮南子》也同意这一说法称:“腐草化为萤。”之后这种说法就抄来抄去,有两千多年而没有变。

晋朝崔豹编的《古今注》、唐朝徐坚等编的《初学记》、宋朝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清朝张英等编的《渊鉴类函》、清朝陈元龙编的《格致镜原》、明朝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等大型类书都无例外地照抄照引。所谓类书,是中国古代形成的一种类似现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很便于人们查询。

草腐化萤说法的影响所及,一些出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也陈陈相因。我们可以粗略地举一些例子。晋朝的傅咸《萤火赋》有名句:“哀斯火之烟灭兮,近腐草而化生。”南朝梁,诗人沈旋诗句:“火中变腐草,明灭靡恒调。”唐杜甫诗句:“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韦应物诗句:“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刘禹锡诗句:“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李商隐诗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宋朝的诗人真山民有诗句:“微踪一腐草,霜重不禁秋。”

在清朝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第50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有一个谜语的谜面是“萤”,打一个字。书中写道:

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纨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这种例子要举还可以举很多。它说明“腐草化萤”影响的深远。其普及的程度可以说只要是读过书的人就会认同,其影响之长久达两千多年。

“腐草化萤”为什么会影响如此广,持续时间如此长呢?这自有一番道理。唐朝孔颖达对“腐草化萤”的注释说:“腐草为萤者,腐草此时得暑热之气,故为萤。不云化者,蔡氏云,鸠化为鹰、鹰还化为鸠,故称化。今腐草为萤,萤不复为腐草,故不称化。”

孔颖达的解释是很能自圆其说的,第一,萤尾有火,季夏之月正是最热的三伏天气,腐草得到这种暑热之气,便为萤了。第二,腐草为萤之后,不会再变为腐草了,所以只能称“为”不可称“化”,在这里他批判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称“化”的说法。当时认为鹰和鸠二者是可以变来变去的,所以可以称“化”。可以体会他的意思是,凡是可逆变化,可以称“化”,不可逆的变化只能称“为”。其实用“化”还是用“为”,只不过是咬文嚼字而已,实质没有什么区别。

一方面人们能够自圆其说,另一方面,人们又的确看到,在最热的夏天,成群的萤火虫从草丛里飞出。所以就深信不疑和天经地义的了。

然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竟然有一位学者敢于冲破这貌似金科玉律的教条,而另立新说。这就是生于南宋时期永嘉菇田(今温州市溪口村)的戴侗。

戴侗,字仲达,南宋末年著名文字学家,理宗淳佑元年(1241)戴侗中进士。著《六书故》33卷。所谓六书,指文字的象形、指事、形声等中国文字的六种构成方式。这里“故”同“诂”,是用近代的语言解释古文字的意思。《六书故》实际上是一本别创新意的字典。

我们在《六书故》的“萤”字条下的注释中看到:“甲虫之小者,夜飞有光荧荧,因以名之,古单作荧。”接着又用小字注释:“尔雅云,荧火即炤,或又名。萤产子于草中,谓‘腐草化萤’,非也。”

在这里,“萤产子于草中,谓‘腐草化萤’,非也。”仅十三个字。却抵得上千万字的陈词滥调。它浓缩了作者多少次观察的结果,喊出了对萤火虫第一次真正科学探讨和对传统批判的声音。

戴侗非同凡响的结论,却招来一些守旧人物的议论。明末学者方以智,在他所著的一本类书《通雅》中,说到“萤”时,称:“合溪曰:亲见萤产草中,不信腐草为萤。不知实阳气蒸腐草,湿热所化也。或先气化,而后相生有之。”方以智这里所指的合溪,是戴侗的别号。书中指名道姓地批驳戴侗,他不仅重复《礼记》中的论点,并且做了进一步的引申,说是腐草被阳气蒸腾为湿热所变化为萤,也有先化为气,再生成萤的情形。

中国人做学问,一直是遵从孔子在《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原则。这就是说要学、要问、要思辨、还要按照学到的去做。向谁学呢?向圣人学、向书本学,而不是向自然界学。更为核心的是“慎思之、明辩之”中“思辨”两个字。这里没有独创,也没有实验和观察。

尽管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也不乏有识之士,提出不同的主张。例如春秋时代的《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意思是说,理论是要反映自然界真实情形的。还例如南朝齐,天文学家祖冲之(429-500)在《上新厉表》中批判“贵耳而贱目”,就是说,不应当以耳听为实,眼见为虚,而应当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实践上,祖冲之又“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筴。”他亲自用仪表观察测量和用筹码来仔细计算。清代著名医学家,《医林改错》的作者王清任(1768-1831),亲自进行过尸体解剖,他批评那些凭想像而写的古医书是:“以無憑之談,作欺人之事,利己不過虛名,損人卻屬實禍。竊財猶謂之盜,偷名豈不為賊!千百年後豈無知者!”但是这种良好的科学态度,在强大的儒学氛围之中,始终不能形成传统,最后趋于泯灭。就我们讨论的萤火虫如何产生的问题,按照中国的传统,要让一位鸿儒爬在草堆里,去观察萤火虫怎样产卵,真是很难的。正因为如此,戴侗的结论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现代科学在西方的发展,也只不过有三百来年的历史。大约是从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开始的。是哥白尼(1473-1543)、第谷(1546-1601)、开普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开创的现代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传统,才使西方科学很快发展了起来。

对于昆虫的研究,我们必须提到法国的一位教师,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他以毕生的经历从事观察和研究昆虫,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他被后人誉为“现代昆虫学之父”。法布尔以近30年(1879-1907)的时间把他对昆虫的观察资料写成了有十卷之多的《昆虫记》。这套书的引人入胜,引导了不少人后来成为自然科学学者。中国在1932年曾经在上海出版过法布尔《昆虫记》的减缩本,把法布尔开始介绍到国内。

通过法布尔的观察,我们知道萤火虫是食肉性小甲虫,它是农作物的“卫士”、“高级麻醉师”,它能巧妙地将蜗牛和钉螺等害虫麻醉倒,再用它管状的嘴将害虫的肉(变成流质)喝下去。

现在我们还知道,萤火虫的生长发育和许多昆虫一样,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只有大约半个月长。世界上的萤火虫约有2000多种,有的还能发出三色光来。

据科学研究,37只萤火虫发的光,相当于一支烛光,但每次发光所含的热量仅是烛火的40万分之一,因此人们叫它“冷光”。我们早在晋朝就有收集萤火虫当作灯光来照明读书的记载。据《晋书·车胤传》说: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像萤火虫那样效率非常高的光源,称为冷光源。

科学的新发现,不仅要思辨,更要精细的观察和实验。人类对萤火虫的认识和了解,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有像戴侗那样肯于观察的人,不断观察和实验的积累,“腐草化萤”之类的说法,才被揭穿,认为是无稽之谈。

发表于《自然杂志》2005年第27卷第3期,p.182-18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72-17469.html

上一篇:就人事改革给校长的一封公开信
下一篇:我为北大悲哀——再谈有关北大工学院的一则新闻
收藏 IP: .*| 热度|

1 张士伟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