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普遍有效性检验的缺失

已有 3413 次阅读 2020-6-19 18: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无论是科技研究报道性论文,还是科学理论推演性论文,就读者的观点看,最大的问题在于普遍有效性检验的缺失。

如果要检验技术性的内容,需要重复性研究,对于它的普遍有效性进行评估。如果自身已经做了类似的研究,则可能直接的就可以判断论文的结果(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原则上,同行基于自身的研究,有能力判断论文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所以,同行研究者对于科技论文的评价结论是大致可靠的。

       这种基于行业性经验的潜意识性评价是科研人员快速阅读文献的客观经验性基础。

       但是,对于外行来说,基本上就只能主观的选择对于论文结论的信还是不信。这个趋向,很自然的导致对于著名期刊的信任感。这种马太效应就会制造出围绕著名期刊科研论文结论方向的大量研究投入。

       后期的跟进式研究,就宏观上来看,就是检验被跟踪论文结论普遍有效性的重复性研究。它们的科学价值就表现为对于普遍有效性的重复性检验。

       因此,就国家性的宏观大局而言,适当数量的跟进式研究是必须进行的。这就引出了一个经济问题:是否在理性上能够确定某类研究是不值得跟踪的。

       也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基础科学理论作为判据的作用才被提到了前台。而这类判决性研究,一般的是表现为对于学科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推演式研究。

       如果此类推演研究的结论是论文的结论没有普遍性,则被检验论文结论的支持者就会用论文本身的论证材料来反驳,或者是反驳理论推演本身的正确性(缺乏实验验证)。

       表面上看这种争议很正常,但是实际上:在把实验验证作为法宝使用时,科学理论推演性论文基本上就从行业性期刊上消失了。

       这是行业性期刊表现出的一个客观现象。

       前推几十年,行业性期刊很重似理论推演性论文,但是,往往地,此类基于小学科的推演性论文本身就无法经受基础科学理论的检验,研究结果没有普遍有效性。吃了这个大亏,也就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与此同时,研究行业性的基础科学理论推演性的论文,在以基础科学理论为主体的期刊中,看来是那么的不顺眼,也不受欢迎。

       这样,行业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推演性论文退出科研大格局就是必然的。

       结果就是:行业性期刊论文缺失理论基础性的创新能力,而基础科学理论性研究论文越来越不能被行业性研究群体所读懂。

       客观上就表现为,在实际的科技研究中,行业性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受到本行业的信任,而基础科学理论也没有被用来检验行业性理论研究的普遍有效性。

       这样,客观上,行业性的科技创新没有受到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支持(作为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检验手段)。

       就此而言,创新能力不足就是必然的。

       很多人对于基础科学理论有误解,认为是理论性的,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基础科学理论所受到的实验检验的范畴和深度,以及重复性检验的海量次数。

基础科学理论本身就是海量实验结论的总结,就判决性而言,他的有效性权重远远的大于少量论文所报道的实验检验结果。

或视这样的判据,而简单的把跟踪性重复作为判据,则科研的成本就居高不下。这个成本摊到研究者个体身上就是:错失科技创新的机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9-1238551.html

上一篇:科技创新不足的宏观因素
下一篇:为何感觉上科学进展非常缓慢
收藏 IP: 123.54.71.*| 热度|

2 杨正瓴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