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2013年6月提交给地震局的建议
热度 5 邱泽华 2014-8-4 09:53
关于发展钻孔应变观测、促进地震前兆研究的建议 1 中国对世界科学的重要贡献 不久前,我们关于中国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理论分析文章(附件1),已经在JGR上发表。这标志着这种中国人发明的精密观测技术正式登上了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舞台。 放眼世界,在所有重要的科学观测仪器中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363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5
芦山地震为钻孔应变观测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热度 2 邱泽华 2013-6-18 14:33
中国的钻孔应变观测来源于李四光倡导的钻孔应力观测。从一开始,这种观测就是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因为学者们普遍认为,地震是由地壳中的应力(应变)变化造成断层运动导致,所以观测应力(应变)对预报地震的发生是特别重要的。 数十年的实践表明,地震预报并非当初人们以为的那样简单。一个基本的教训是,一步到位是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421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钻孔应变观测的一个核心概念
热度 2 邱泽华 2013-1-24 10:28
越来越多的人对钻孔应变观测感兴趣。其中一些理论专家,或者仪器专家,愿意出谋划策,当然是好事。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是,不管是什么人,都需要首先把一些有关这种观测的基本特点搞清楚。 钻孔应变观测,顾名思义,是把传感器放在钻孔中观测岩层或土层的应变(实际上是观测应变的变化)。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444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钻孔应变观测:长处和短处
热度 3 邱泽华 2011-5-5 19:26
钻孔应变观测的原理和方法,决定了这种观测有它的长处,也有其短处。对它有所期待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期待过多。 钻孔应变观测的长处: 1) 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分辨力高,可谓名列前茅; 3) 频带宽,简直是无可比拟; 4)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391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钻孔应变观测:深一点还是浅一点?
热度 4 邱泽华 2011-4-24 21:47
差不多十年前,我曾经提出,国外的钻孔应变观测可以达到 1000m 以上深度,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后来,不知道和我的建议有没有关系,有些人开始炒作开展大规模的“深井观测”。好像是地面的观测已经没意思了,要观测地壳深处的情况。我一直质疑这种提法,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过异议和反对。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4340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我的两个意见
热度 5 邱泽华 2011-1-20 18:22
今天下午,所科技委开会,说是茶话会,其实是讨论一下所里的大事。很难得。一年好像也就这么一次。 我提了两个意见。 1 、科研人员要尊重自己。学术讨论会搞学术顾问委员会,一共 6 、 7 个人,头三个都是所长、副所长,这是不适当的。这是不尊重自己,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怎么能尊重你?!所长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33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过年的故事
邱泽华 2010-12-31 15:44
故事当然是发生在很久以前。 有一个鞋匠。为什么一定是鞋匠?不知道。其实还有木匠、泥瓦匠、管子工、裁缝、厨子、做买卖的、扫大街的,很多很多人。 鞋匠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做鞋,靠这个养家活口。年复一年,竟也成了一门绝技。这个行当并不比别人多挣钱,没有多少油水,别人都不爱干。卖给穷人只能尽量 ...
个人分类: 学术思想|35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本页有 3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