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赟的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wan

博文

云计算的前世今生(一)

已有 4031 次阅读 2011-4-7 11:42 |个人分类:互联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云计算

“云计算”在美国已经炒作的越来越火了。但最近,问了问我周围在企业IT里工作的学生,大家的一致反映是“听说过”,“不过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没有搞”。在休斯敦真正动手搞“云计算”的大概只有几家大的石油公司。我有个本来做“并行计算”的老兄最近跳槽到雪佛龙搞起了“云计算“,据称为“私有云”(Private Cloud)类“云计算”,因为只为公司内部的石油数据分析服务。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这就要看是由谁来“定义”的了。比如,IBMAmazon对“云计算”的释义、认定就大相径庭,因为两者的产品发展思路和市场培育理念不同,所以,他们向市场和潜在客户所传播的“云计算”释义也不相同。


IBM是搞大型机起家,在硬件领域至今仍然靠大型机支撑着市场,所以它的“云计算”必然是以大型机为硬件依托,游说、诱导企业用户购买其硬件,然后在其大型机基础之上,搞个“私有云”什么的。当然,以后若干年该“私有云”的技术支持就是非IBM莫属了这其实就是IBM的以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型。

而亚马逊当年搞“云计算”,则是为了更充分利用其消耗不完的网络资源。大家都知道,象亚马逊这样的网络销售公司,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在感恩节到圣诞节前这段时间应对如潮涌来的网上顾客,通常这段时间里,顾客的点击率会超出其他时间的好几倍甚至上百倍。为了给顾客最好的网购体验,亚马逊在硬件上不惜血本,投入了大笔资金,可是,同时衍生了资源浪费:这些投入的硬件资源在一年的其他11个月中几乎是闲置,大概硬件资源利用率也就是30%。所以,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亚马逊搞了自己版本的“云计算”。显然,亚马逊希望所有的用户都通过网络来使用它的硬件资源所提供的“云计算”,而它就不可能像IBM那样提供“私有云计算”的硬件解决方案了。

 

同样的道理,谷歌的“云计算”跟亚马逊的模式差不多。而微软的“云计算”的特色却是必须使用清一色的微软软件产品。由此看来,的确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至今搞不清到底什么是“云计算”?

 

写这篇文章之前Google了一下中文媒体所列关于“云计算”的文章。发现百度百科有一个定义;比特网有个专辑。后者广告赞助的意味浓一点儿,罗列了包括IBM,亚马逊在内的很多大公司。不过,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云计算公司,这就是VMware.

 

VMware1998年创立的一个位于加州硅谷的小公司。该公司默默无闻韬光养晦了六年,到2004年被EMC6.25亿美元收购 。收购后,EMC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就是依然让VMware独立地开发其产品。让其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三年后,EMCVMware10%股份通过IPO上市。上市当天每股股价就从29美元飙升到59美元。现在其股价为79美元,市值为330亿美元(仅仅是1/10啊!)。现在看来,收购VMware大概是EMC在整个公司历史上所做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情。否则,EMC可能早已被其竞争对手淘汰掉了。那么VMware到底是做什么产品的呢?其实,它所做的是和“微软”与“甲骨文”同样的事情,那就是挖IBM的墙角。


IBM
可以称得上是“云计算”的老祖宗。最早科研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原始的“云计算 ”,即 通过客户端的一个显示器与远方的主机进行交互式运算。作为客户端,使用者无需知道服务器在哪里,资源是如何配置的,只要使用就可以了。而IBM1972年开始的System/370服务器投入启用,就使用了虚拟机技术,使得在一个大型机上可以同时运行几百个虚拟的物理计算机系统单元。这就让客户端的用户如同拥有自己的一台计算机一样的便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各种程序。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公司苦于为其远在外地的雇员提供笔记本电脑的重装工作花费太长的周转时间(大概前后需要一个星期)而烦恼,于是,用这种解决方案将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虚拟化了。这样,一个雇员的笔记本电脑如果再需要重装的话,只要这边的服务器端创建一个笔记本的虚拟系统,雇员那边将笔记本电脑同步一下就可以了,试想,这是何等方便?


不过,因为IBM的解决方案总是花费不菲的。所以从80年代起,很多公司购入了大量的相对便宜的Wintel或者是基于因特尔架构的服务器。但这些服务器往往只为某单一功能服务,所以有大量的剩余计算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事实上,业界逐步发现,这种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到了90年代末,众多企业相继发现其服务器的维护成本(包括用电和空调)太高、已经严重超标!所以如何提高每个服务器利用率就成为重要“当务之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VMware横空出世了。就像IBM提供大型机的虚拟服务一样,VMware抓住时机,挖了IBM的墙角,提供了一个为Wintel服务器的类似的虚拟机解决方案。企业用户只要将VMware的软件安装在其Wintel或者是以英特尔CPU为基础的服务器上,就可以像IBM的大型机一样,一机变多机,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器资源了。


于是以VMware为代表的这些Wintel虚拟机软件从90年代末开始大行其道“广为流传”。VMware的销售量呈指数增长。微软也不失时机地再次使用“复制紧跟”战术,在2006年推出了Virtual PC 以及后来的Hyper-V虚拟技术。

 

至此,“云计算”的上半身已经初显端倪。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023-430452.html

上一篇:说说"50后"
下一篇:云计算的前世今生(二)
收藏 IP: 216.80.129.*| 热度|

5 张伟 陈学雷 邱嘉文 张利华 齐霁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30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