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有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vidzsguo gone with the wind

博文

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辜鸿铭

已有 3969 次阅读 2009-7-7 23:19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辜鸿铭是一块硬肉,不是柔弱的胃所能吸收。他了不起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不只是忠实的翻译,而且是一种创作性的翻译,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

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那些外国的汉学家译得很糟,中国人自己却忽略了这件事。把中文译成英文是困难的。观念不同,思想的方式不同,而更糟的,是中文文法的关系只用句子的构造来表示,没有字尾变化,且没有常用的连接词及冠词,有时更没有主词。因此中国哲学的”源头“,直到今天,仍被覆盖在似雾的黄昏中。

在哲学观念上翻译的陷阱是很大的。仁的真意(benevolence? mercy? humanity? manhood?)义的真意(justice? right? righteousness?)礼的真意(ritualism? courtesy? goodform? socialorder?)甚至还不被人了解。

选自《林语堂自传》

看来只有真正的学贯中西的才子才能很好的传播东西方文化。

看辜鸿铭 著 陈高华 杜川 刘刚 译 中国人的精神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增添一点背景资料

1857年生于南洋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其父亲为英人布朗经理橡胶园;

1869年随英人布朗夫妇前往欧洲留学;

1873-1874 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院专攻西方文学;

1877年通过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等多科目考试,以优异成绩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882年辞职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回槟榔屿,欲回国效力;补习汉文并开始留辫子;

1885年进入张之洞幕府;

1898年8月英译《论语》出版;同年10月(日本的)伊藤博文访华至武昌,与其辩论孔教意义;

1906年在上海出版所译《中庸》;

1908年10月将所译《中庸》和《大学》译本带给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

1910年以英文出版《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即《清流传);

1915年以英文在北京出版《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1916年出版德文版;

1920年,德文版《哀诉之音》一书在莱比锡正式出版;

1922年发表英文论文《君子之道》、《中国人将变成布尔什维克吗?》;

1924年日本讲学,1925年-1927年大多在日本讲学停留;

1928年4月30日因肺炎死于北京寓所,该年初被军阀张宗昌委任为山东大学校长,未到任。

 据在日期间经常伴随其身边的萨摩雄次的文章,辜鸿铭在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前往德国工科大学继续深造,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于土木、水利方面造诣非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547-242396.html

上一篇:开心一刻——我被保送上了研究生
下一篇:上海大学专技人员录用程序与审查侧重点
收藏 IP: .*| 热度|

1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