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lin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计划得很好,变化也不错
热度 3 2021-8-25 15:18
疫情以来,没有再像之前那么忙碌了,多少能静下心来整理和写点以前没时间写的东西。这一年多,按原来计划完成了一篇全面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论文《一种动态具有演化特征的物质时空体系》,篇幅近四万字,推导出四十多个已有的和新的物理公式,或赋予新的含义,列出可以统一解决的涉及微观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29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3
时空弯曲的疑虑
2021-8-18 16:15
十八世纪初,慕尼黑天文台的索德纳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预言光线经过太阳附近会发生0.875角秒的偏折。而后来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测光线偏折数值大于索德纳预言数值一倍,爱因斯坦的预测被爱丁顿日食观测的结果所证实。一时间牛顿理论被推翻和广义相对论表明“空间是弯曲的”成为全世界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4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可以尝试统一解决的一系列疑难问题
2021-8-17 09:05
物质粒子辐射空间本底量子新概念及其质量时变关系,既有思想和观念传承,又有理论与实验以及大尺度时空观测这三方面结果支撑。由此揭示了物质粒子质量与时间和空间这三个最基本物理概念的内在联系,其逻辑前提简单、物理图像清晰、符合动量守恒定律、自洽性和融合性强、解决问题广泛、理论推测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1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原创新理论与其它非共识一些理论的关联性
热度 1 2021-8-13 20:54
物质粒子 空间本底量子辐射及质量时变关系原创新理论,还可以自然地给出其它非共识一些理论的核心点。例如: 1) K.Stanjukovich从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出发并同量子理论类比,假定本底性引力子的频率等同于哈勃常数Ho,则其能量可表示为ε=hHo; 2) MOND理论引入的临界加速度~Hoc;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24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三位伟大科学家的三个猜想,结果竟殊途同归!
热度 1 2021-8-7 09:48
牛顿对引力机制猜想,认为引力可能是从物体质量中辐射某种“精气”所致,爱因斯坦设想光子伴随着鬼场,德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图景是粒子骑在波上,这些都出自他们天才的想象力。 很可惜这三个猜想都没有接着再继续往下深入一步去突破了,说明这在常规情形下是难以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219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
一种动态具有演化特征的物质时空体系(摘要)
2021-8-6 11:15
一种动态具有演化特征的物质时空体系 ——论五个基本物理公式的内在联系与统一 摘要: 从物质相互作用与动量守恒方面,把物质粒子的内在周期性因素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8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有能力在物理统一理论、量子时空与引力理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理论、宇宙膨胀理论、太阳系及地球演化理论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热度 1 2021-8-4 21:33
七、系统归纳与讨论 物质粒子辐射空间本底量子新概念及其质量时变关系,既有思想和观念传承,又有理论与实验以及大尺度时空观测这三方面结果支撑。由此揭示了物质粒子质量与时间和空间这三个最基本物理概念的内在联系,其逻辑前提简单、物理图像清晰、符合动量守恒定律、自洽性和融合性强 ...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3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把这些伟大的物理公式统一起来?
2021-7-18 19:02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34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从天上力与地上力的统一,到微观至宇观五个最基本物理公式的统一[原创]
热度 1 2021-7-18 16:57
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首先体现在总结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爱因斯坦指出:“只有引进质量这一新概念,他(牛顿)才能把力和加速度联系起来。”实际上,从开普勒第三定律并不能直接导出中心吸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必须先引入向心力概念,然后才能导出,进而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建 ...
个人分类: 科普|1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长诗——永远闪烁的巨星 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热度 1 2021-7-14 16:34
永远闪烁的巨星 大学时代,反复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与爱因斯坦有关的书籍,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看到了灯塔,得到许多珍贵的思想启迪。毕业前夕写下此诗,留为纪念。朱林 对于过去的回忆, 有些事已模糊不清, 但仍有些事依然是那样鲜明。 静静地依稀渐入梦中, 登上了宇宙飞船, 等待升空, ...
个人分类: 诗词|172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