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共同治理在中国大学治理结构中只是一个符号?

已有 5631 次阅读 2013-11-30 09:23 |个人分类:大学边界与治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大学, 治理结构, 共同治理

——中国大学治理模式演进关注之七

题记:伴随着以下法律的实施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改建议稿)》(2013年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2年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2012年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12年文件)、《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征求意见稿)》(2013年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2010年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修订),中国校进入了一个相对法制化的时期,这也标志着中国大学治理模式逐渐成形。通过学习以上“规定”,有了一些感悟,拿出来与博友交流,希望得到批评与建议。

 

大学治理,重在由管理向治理过渡。“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又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的基本主张是参与共治,体现对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与尊重。共同治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治理制度的一个基本趋势。

在国外大学中,体现共同治理的基本模式是设置由校外人士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使校外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理事会或董事会平台参与大学治理;设置评议会(Senate),使校内教授有一个参与学校治理的平台;设置议会,使校内所有利益相关者有参与大学治理的平台。这些基本机构是实权机构,独立地承担着大学事务的一个方面,因之利益相关者权力与权利得到保障与尊重。

在中国大学里,一些大学包括公办大学也有理事会或董事会,高等教育法和新近公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2年实施)也提出了在大学设置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类似国外大学的Senate)、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但这些机构往往是党委会或校长委员会管理下的一个机构,充其量只是一个参政、议政、交流的平台,基本对大学治理起不到共同治理的作用,共同治理在中国大学中还只是一个符号。

在中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理事会或董事会,没有决策功能,只有建议功能,它一年也开不了一次会,开会的主要功能也只是联络社会与联络校友,对大学治理没有实质影响。学术委员会我们已经细述过,它基本上是教授治学的“白手套”。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因为没有独立性,也只是对既定政策的认可或通过,俗称为“橡皮图章”。

要改变共同治理在中国大学治理中的“符号”印记,就必须对大学内外治理结构进行充实与完善。从外部治理上讲,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实施“管办评”分离。变管理者为服务者,政府对大学提供更多地是市场服务,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各类高校有序竞争,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各类组织错位竞争格局;变办学者成为独立意义上的法人,可以对自己行为负责,对大学发展负责;把政府评估大学职能转入社会组织,实施对大学的评估,通过社会监督,促进大学自我负责。在内部治理上讲,要引入社会利益相关者,充实理事会或董事会功能,发挥他们联系社会、联系市场、联系企业的功能。同时,把学术委员会设置为学校学术事务的最高决策者,并把学术委员会变为一个日常性的机构。最后,切实把教师和学生当成学校的最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认真听取他们意见,积极完善现有平台,使教职工代表大学成为大学治理的议政机构、参政机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当然,所有这些都应该有一个信息公开制度,让大学治理真正在阳光下运作,在制度约束下运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745904.html

上一篇:“去行政化”不等于“去官化”
下一篇:大学权力也应该在制度的牢笼中和阳光的照耀下运作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10 王涛 李成伟 陈建林 曹聪 罗帆 刘凡丰 truth21ct xuexiyanjiu dongxuanmin hangzh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