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掠夺性期刊”需要综合治理

已有 9302 次阅读 2017-5-5 09:48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掠夺性期刊

4月21日,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宣布撤回该集团旗下《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期刊所载107篇发表于2012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些论文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机构。论文作者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涉及524名医生,就连协和、上海华山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湘雅一、二、三院等顶级医院都未能幸免。

在人们声讨国内学术腐败、职称评审、学术评价之弊端的同时,人们对这些所谓的为了维护学术声誉而撤稿的杂志进行了深刻刨析。4月27日,柯平在《光明日报》发表《斩断学术论文的灰色产业链》一文,作者认为,此次大规模撤稿事件暴露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的内部管理漏洞。《肿瘤生物学》对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要收取版面费,每篇1500美元。尽管2015年已发生过类似撤稿事件,但《肿瘤生物学》杂志并未以此为戒,居然放任类似情况持续一年多,这里面少不了利益驱动。4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江晓原文章《应该尽快公布“掠夺性期刊”黑名单》,让这一事件朝着某种“剧情反转”方向发展。他认为,在我们把板子打在“学术不诚信”“临床医生职称晋升制度不合理”后,也应该研究一下《肿瘤生物学》是一份什么样的期刊,进而对国外“掠夺性期刊”进行调查。文章认为,2010年至2016年,该杂志共刊登了5380篇论文,按照上述“版面费”的价格估算,这6年它的“版面费”收入超过800万美元。

在这之前的2015年,几位波兰学者曾对360个英文期刊做了一次“钓鱼行动”。他们假借波兰语中的“骗子”,向360个期刊申请编辑职位,这其中包括一些正规期刊,以及潜在的掠夺性期刊。结果,这份申请被48个期刊接受,其中很多期刊都暴露了赤裸裸的唯利是图。结果证实这些掠夺性期刊毫无底线:缺乏科研资历也可以做编辑,直接缴费也可以做编辑。只要有利可图,来者不拒。

2015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讲师林贤祖发表文章《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的论文版面费,触目惊心》,引发关注。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年来,我国论文造假事件呈高发态势,涉及我国大多数高校。从教授博导到普通学生,造假背后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代写代发职称、学位论文,要价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有人测算,我国论文市场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

这数10亿论文造假产业链,因何而生?这些掠夺性期刊因何而存在?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讲,这些存在事实背后是强大的需求。这不仅有中国大学、科研院所学术人才的需要,也有国外学术人员的需要。用公布“掠夺性期刊”名单方式、严格打击学术不端的方式,似乎已经很难铲除。这背后有科研人员、大学的刚性需求;有个人经济利益、学术利益、个人声誉的需要;也有科研制度设计不合理、学术评价不科学的原因。治理这个问题也需要强大的制度法律支持,需要社会媒体、公平个人的监督与自律,需要相关利益者综合治理。当下可做的事应该有:

为“掠夺性期刊”定性:所有不以发表学术研究为目标,而以营利为目标的期刊,都是“掠夺性期刊”。或者所有以收取版面费而生存的期刊都是“掠夺性期刊”。高校应该停止报销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出版费。

为国内学术期刊定性:把办学术性杂志当作学术机构的重要使命,主办方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撑。学术性杂志的主办方禁止期刊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出版费等。

为学术中介定法。这次事件的一个重要成员即是所谓帮助“润稿、发稿”的学术中介!目前的学术中介,无法无天无底线,只要是有钱赚,他们基本上是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招数都敢用。学术评价的规则、规矩,在他们这里都成了可以投机的平台。应该为那些天天为人发稿、替人出书、出论文的学术中介,好好定个规矩,定个法律,让他们规范操作。

为学术操守定规:这方面的政策制度已经很多了,关键是执行的力度。对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处理的力度应该加强。应该建立起媒介监督体系与监督责任。

为学术评价定方向:学术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制度与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一切形式的指标定量,都可能被滥用。学术评价还是应该回归学术本性,同行评议、代表作制度、分类评价,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并让其在阳光下运行,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

为科研人员定边界:学术机构中谁是科研人员需要边界清晰,不能混淆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界限,应该尽早制定管理人员评价体系,不宜长期对管理人员评价学术化。对科研人员要应该依从事研究的性质进行必要的界定,学术型、技术型、技能型应该有不同的评价体系。




107篇论文撤稿事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1053100.html

上一篇:高校自主招生:变化与愿景
下一篇:“一带一路”中的教育与高校行动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3 黄永义 武夷山 张松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