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常被译作《动力气象学与水文学》的皮叶克尼斯合编名著似应译为《动力气象学与水动力学》

已有 5543 次阅读 2019-12-13 21:04 |个人分类:水文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英文“Hydrography”的含义、演变与覆盖范围 

               ——中文“水文地理学”的的含义、演变与覆盖范围

  今天搜索有关水文学史类信息时发现,中文常被译作《动力气象学与水文学》的皮叶克尼斯先生等编著的该书,英语准确名称是《Dynamic Meteorology and Hydrography》。Hydrography这个词在水文学中罕见使用。Hydrography直译有译作水文地理学、水文测验学的。

  根据中文网页上“hydrography”的解释,基本没有解释为“水动力学”的。然而,结合V.皮叶克尼斯先生的其他著述,我觉得译作“水动力学”或许更妥。水动力学,英文一般使用hydrodynamics。同样出自V.皮叶克尼斯先生的'Physikalische Hydrodynamik' 一书,可直译为“物理流体力学”(据介绍,内容包括:Hydrodynamics, Winds, Meteorology)。据介绍,V.皮叶克尼斯先生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现代动力海洋学。

附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849a50100k5jx.html

                 水文地理学(科技名词定义

                     2010-08-02  

中文名称:水文地理学

英文名称:hydrography;hydrogeography

定义1: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空分布及其地域规律的学科。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

;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

定义2:研究地表各类水体性质、分布、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

;水文学(二级学科)

定义3: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空分布及地域规律。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水文、水资源(二级学科) ;水文学(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也是水文学下属的分支学科。

    各国学者对水文地理学的含义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强调对水体形态、性质的区域描述和测量制图;有的则强调水体与特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些学者提出了“地理水文学”一词,明确地指出要用地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系统地去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

    现代水文地理学包含“图”和“志”的研究,但其内容更广泛、深入。在水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中,有时只限于描述某个区域或某个特定的水体。例如,分析地区或具体水体的水文特性,确立水体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些属于区域地理学范畴的内容,有人认为就是水文地理学。但一般说,区域水文是水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水文学是水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17世纪以前,水文地理学的内容以记述各种水体为主;以后区域水文的定量描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科转向以综合研究区域开发利用的内容为主。

    比斯瓦斯认为,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们对水文现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16世纪时,欧洲出现了“水文地理学”一词,还用它来表示水道测深。英、法、荷兰与俄国在海军和航运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河、海的测深和制图。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学者达维多夫和扎伊科夫等发表了《苏联水文地理》和《苏联水文地理概论》专著,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全国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1964年联邦德国的凯勒发表了《水与陆地水量平衡-水文地理学导论》。

    可以看到,达维多夫等人的著作所研究的区域很具体,属于区域研究的范畴;凯勒一书则带有抽象意义,偏重于学科方面的研究。1964年,美籍学者周文德在他主编的《应用水文学手册》一书中,更把水文地理学定义为论述地球表面所有水体的物理性质和条件的学科,还特别指出要为航运目的而进行水体制图,包括内河和海洋航道制图。

    中国对水文现象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的传说时期。公元前七世纪,管仲曾将河流进行分类,并按水流特性开筑渠道,将水引到河流下游高地灌溉农田。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水文地理研究。对于水循环的观念最早载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黄帝内经·素问》中。以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和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顺鼓》等书中也有记载。而北魏鄙道元著的《水经注》,则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学研究的巨著。

    中国现代水文地理学是1950年以后逐渐发展和成长起来的。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文研究室成立,随后分别成立了冰川、湖泊、沼泽、河口和海洋等水体或水域的专门研究机构,进行了部门水文地理研究。当时,把水文地理与区域水文等同看待。

    水文地理学早期主要是对地表各类水体及其区域自然条件进行描述和制图。近代由于研究中数理技术的渗透,在定性描述之外又出现了定量计算描述。地表各类水体系泛指地理学研究的地球表层各种水域,如河流、湖沼、冰雪、与地表水密切联系的浅层地下水及海洋。

    从全球看,水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陆地水和海洋两个方面。陆地水文是研究陆地上各种水体及其在具体地区上的综合特征,如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大小、水情、空间及地区上的规律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或水文效应。海洋水文地理从事海洋水文气象情势、海洋分区描述、世界大洋的大地测量及海底地形动态、河口海岸土壤特性等的研究。

    水文地理学可以用水文学和地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一般偏重后者。传统的手段是水文地理查勘和制图。现在,遥感方法包括卫星和航空遥感,开始应用于河流、冰川积雪、湖沼、土壤水、海洋以及水体环境条件方面的水文地理查勘。

    数理方法正逐渐引入水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如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及灰色系统方法可用于水文地理分类和分区;时间序列分析用于水文地理动态;多元回归用于水文地理研究中的因果分析和现象预测;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用于水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学科的联系研究,以及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问题的横向结合。

    水文地理研究资料除了取自水册或水文年鉴外,各种地理条件下的水文实验站的资料也用于进行水文地带性或分布规律的研究。目前,已广泛地开展了用水文实验方法和定站观察测试方法来加强水文地理规律性的研究。

    水文地理综合法主要是综合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对水文地理现象作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以地理系统学说作为基础,是研究工作的一种新途径。

    水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水文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从地理科学的范畴来看,水是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各种水体本身又是地理环境的基本单元。水文地理的研究与地理学其他部门学科,如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密切相联,形成了如水文气候学、河流学、流水地貌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等分支学科。

    针对具体区域的水文地理或区域水文研究,可隶属于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海洋水文地理学偏重于海洋水体形态与水深的分布描述和制图,不涉及生物、矿产等资源的研究;大陆与海洋交界处的河口水文研究是陆地与海洋水文地理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地表水的物理性质,水量的时空分布,以及海陆水体描绘制图等属于水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地理科学和水文科学交叉扩展,导致水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拓广和概念的革新:对水体的看法,过去多限于自然方面,现代则更偏重于资源。对水资源的研究带动了水文学的研究,从而也促进了对水文地理学的研究。美国一些大学地理系水文课程的设置不用“水文地理”一词,而称“水资源地理”。

    当前世界各国陆地水体己明显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工农业和生活污水对水体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或者大型水利设施(如跨流域调水工程等)改变环境条件,造成的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都是在水体研究时不可回避的。

    当代水文地理学面临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使它不仅在区域方面扩充了研究的尺度,而且也加强了研究的综合性。可以预料,对具体地区水、环境与人的关系的研究和在此基础上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水文研究,将是未来水文地理学,特别是中国水文地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任务。

附2: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7%90%86%E6%B0%B4%E6%96%87%E5%AD%A6/10037006?fr=aladdin 

    地理水文学包括陆地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和大气水文学三个分支,各分支中又分若干三级分支——专门水文。

    陆地水文包括河川、森林、农业、城市、沼泽、湖泊水库、冰川、地下水、日地等专门水文学。

    海洋水文与大气水文受其他学科的集聚作用影响,在名称上已经有所变化。海洋水文学现已成为物理海洋学,包括近海、河口、潮汐、极地等等(其中河口和极地又有部分      属于陆地水文学),海洋水文学(物理海洋学)在海洋科学中发展得较好;大气水文现已称为水文气象学或空中水文学,在大气科学中发展得也比较好。

    在上述专门水文中,基础理论部分属于地理水文学,应用部分属于应用水文学,二者在协调发展着。

而工程水文属于纯应用水文学,若除开其中的地理水文学常识介绍后,仅包含水文测验、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四部分应用性技术方法研究内容。工程水文学作为应用水文学中的一个分支,与地理水文学相比,学科地位应当低一等级。尽管由于工程应用广泛使工程水文学发展迅速,成绩较多,但从学科地位来看,不宜与地理水文学相提并论。

    同时,还需注意“地理水文学”与“水文地理学”的区别,这两个学科名词在我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混淆的,很多学者都把“水文地理学”作为“地理水文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阶段。但其实不然,欧美的“水文地理学”是指水体及航道测绘,沙俄及前苏联从欧美引进这一概念,最初也是指水体及航道测绘,后来逐渐延伸至区域水文学范畴。我国在洋务运动或更早时期也曾从欧美及日本引进过“水文地理学”概念,当时翻译得比较贴切,称为“海图测绘(学)”。后来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再次引进“水文地理学”概念和学科,由于前苏联对水文地理学、航道(海图)测绘学、地理水文学乃至区域水文学研究比较混淆,未加以严肃的学术区分,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后也受这种学术状况和倾向的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比较混乱的。由于本质上存在根本性差异,水文地理学和地理水文学是不能被等同看待。(刘昌明.水文地理学与水文学的地理研究(《人民黄河》 1984年02期 ).郑州:《人民黄河》杂志社,1984:25-27)

    当前,地理水文学面临的问题不是发展滞后,而是缺乏系统梳理和整合。各分支学科各占山头,谁也不愿从属于谁,各自在相对独立地发展着,画地为牢且理论与应用杂糅。部分概念混淆,也导致了学科界限的模糊化,有点一锅粥的味道。孔老夫子曾说:“名不正而言不顺”,为各分支正名,划清界畔,进行系统梳理和合理整合,是摆在地理水文学者面前的当务之急。(刘昌明.地理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与21世纪展望[J];地理学报;1994年11期.北京:《地理学报》杂志社,1994:12)

附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278c01014pq2.html

                  水文地理学的英文翻译 

                                      播渝凌云  2012-08-16

    Hydrography在欧美是指对水体形态进行测绘描述及其研究,主要用于航海领域,早期在欧洲主要指水道(河、海)测量制图。

    俄语中гидротафия源自Hydrography一词,早期也指的是水道测量及其研究,但后来在苏联时期逐渐延伸、扩展为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即水文地理学。而欧美国家在描述“水文地理学”时则采用“Hydrogeography”一词。

    中国近代从欧美引进Hydrography一词概念,一般译为“海图测绘”或“海道测量”,其现在的指代范围大致为航道测量和水文测验部分内容的综合。

    1949年以后,中国从苏联引进гидротафия一词,一般译为“水文地理”或“水文地理学”,并逐步将水文地理从河流水文、陆地水文、区域水文渐次发展为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但这一时期将“水文地理(学)”翻译为英文时,往往错误地使用“Hydrography”,事实上应该采用“Hydrogeography”。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上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地理水文学(Geographical Hydrology,Географо- гидрология),即采用地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系统地去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因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区分:

    (1)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英文翻译为Hydrogeography,俄文翻译为:гидротафия。

    (2)地理水文学:采用地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系统地去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英文翻译为Geographical Hydrology,俄文翻译为:Географо- гидрология。

    (3)水体测绘学:指对水体形态进行测绘描述及其研究,主要用于航海领域,英文翻译为Hydrography,俄文翻译为:гидротафия。

附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2130-816316.html

               新中国早期水文地理学研究与实践

                                                                   葛维亚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到原苏联水文界和地理界影响,促进了我国区域水文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水文地理学科,在我国也被称为“水象学”。

    也就是在五十年代,华东水利学院和成都工学院水文专业先后开出水象(水文地理)学课程,由胡方荣、高维真、侯宇光各自编写教材,担任主讲教师。地理界的郭敬辉(中科院地理所)、刘昌明(中科院地理所)、杨戍(南京大学地理系)也开始从事专题研究或教学活动,发表了大批独创性的论文。是他们开创了新中国水文地理教学和研究的先河。

    水文地理学历来就有工程水文和地理水文两个研究方向。工程水文的水文地理学内容包括河流自然地理特征(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生物)、河流几何特征(水系分布、干支流的长、宽、深、河流集水面积、各个流域形状、河流的落差或河流的比降、弯曲系数,水系的分汊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泥沙及水质各种统计特征值)、河流水资源特征(水能、水量、湖塘、水保、水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历史及现状)、流域社会特征(面积、人口、工业、农业、林业、交通、用水等)、水文调查(暴雨调查、洪水调查、枯水调查、洪泛区调查、通航条件调查)、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旱改水、坡改梯、诃湖围垦、森林砍伐、排污)等。地理学的水文地理学内容包括水循环与水平衡、区域水文与水资源、冰川、湖沼水文、水文过程与环境水文、实验水文、应用性研究等。从这里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地理学的水文地理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它几乎包括了工程水文方向的“陆地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湖沼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径流计算”、“水利计算”以及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环境水文学”和“系统水文学”等相关内容。

    水文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地域性极强的科学,十分重视实地业务考察。通常采用野外查勘、测量、试验、实地访问和向有关部门搜集各种资料等方式。在无水文站网地区进行河川水文调查时,要进行必要的流量、水质测定和下渗试验;在进行洪水调查时,除进行洪水痕迹、发生日期的现场调查访问外,要进行洪痕高程、河道纵横断面的测量,收集、考证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论证。

    1956年,南京大学杨纫章参加湘江流域调查,发表了《湘江流域水文地理》(《地理学报》1957年第23卷第2期),成为较有影响的水文地理论文。在这次调查中,她对过去号称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进行了研究,把它与其他大湖作了科学对比,论证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已不是洞庭湖,而应是鄱阳湖。

    1958年6月,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和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承担了安徽水电厅委托的杭埠河水象查勘任务。由华东水院水文系副教授周恩济、讲师胡豁咸带队,成员有华东水院的高维真、胡方荣、葛维亚、张永平和南京大学杨戊共七人,先去合肥与安徽水电厅接洽,进行准备工作,其中作为重要资料与仪器的是杭埠河水利、社会、经济等详细资料、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高度计、气压计、指南针等。

    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岳西县境内的猫耳尖,沿东麓流下,流经舒城县、庐江县、肥西县及晓天真、龙河口镇(原中梅镇)、杭埠镇、丰乐镇,再经三河镇后汇入巢湖,全长约146公里,其中89%为山丘区,11%为圩区。杭埠河在中上游流短水急,一但遭遇暴雨,洪水直泻而下,加上巢湖顶拖,水流不畅,最下游的肥西县三河镇首当其冲,洪涝严重,损失巨大。这次查勘属于一般性水象调查,主要目的是为杭埠河流域水利规划和即将开工的龙河口大型水库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合肥出发前,拟定了详细的查勘大纲、查勘路线和行程计划。重点调查放在舒城、龙河口、晓天、香炉冲、岳西等河段。整个查勘历时一个多月,于1958年8月初结束。

    1958年8月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又和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承担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委托的乌江、嘉陵江水象查勘任务。在动员一批水文教师和两校60届本科学生,以生产实习方式参加该项艰巨工作外,长办也派出有关技术人员配合。乌江查勘队由高维真担任队长,嘉陵江查勘队由胡芳荣担任队长,葛维亚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由于嘉陵江查勘范围较大,下面又分为嘉陵江干流、支流涪江和支流渠江三个分队。干流由我带队,两个干流分别由胡芳荣、阎琦、庄一翎带队。

    我带领的嘉陵江干流查勘队,先在成都培训,进行各项备工作,制定有关查勘大纲与计划,拟定各种调查表格,确定分组和分工,其中规划阿了重点调查地点、河段、典型区、典型小流域后从上游沿江而下,自昭化开始到剑阁、苍溪、阆中、南充、西充、武胜、合川、北碚、重庆各地进行调查,并收集有关资料。10月下旬完成外业查勘返回武汉,集中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惠济路招待所编写报告。

    两个月的野外生活,在每天50至128华里徒步查勘和风餐露宿中,师生教学相长,比较全面掌握了水象查勘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调查,如何访问,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记录和整理手中资料。查勘行程中,同学们高唱“查勘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着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跨上那层层的山峦,…为祖国寻找着丰富的宝藏”。查勘中的高山、流水、陡坡、小桥、暴雨、雷鸣历历在目,苦乐与共。从中增加了对大自然,对川流不息的河水,对水文专业的热爱。

    这些五十年前经历的事情历历在目。可是水象学在工程水文领域内,历经了种种磨难,文革后不知所终。令人欣慰的是,几十年来。地理方向的水文地理研究方兴未艾,一枝独秀,硕果累累,为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附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278c01014dwc.html

                                       水文地理学

                                         沈灿燊

    1935年,中山大学地理系吴尚时翻译出版法国地理学者M.巴台尔(M.Parde)《森林与河流》,阐述森林存在与当地降水、蒸发、水土保持,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关系。吴尚时是将在欧洲处于初创时期环境生态学介绍给中国的学者之一。1940年,吴尚时又译M·巴台尔《江河之水文》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水文地理方面的专著译本。全书分两篇十章,前篇介绍水文与地势、气象、岩性关系;后篇介绍江河流量测量与计算方法、使用指标等。是书列举各类江河流量许多数据,对中国水文地理学和水力资源开发,价值甚高。

    1943年,吴尚时与罗来兴、何大章等合撰《浈武二水之水文》、《曲江潦患与预防》、《粤北之水力》等论文,皆着眼于制约浈、武二水的粤北之地质、地势、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分析两河水位时间变化,洪潦发生原因、过程、程度和频率等,并推算出有关数据,为预报洪潦提供科学依据。作者指出曲江洪潦的原因:一是当地稳定的河道性质,二为临时性质之降雨、气温、蒸发等因素,两者相互结合,决定了曲江潦患发生时间、过程和强度。《粤北之水力》论文分析了粤北地理环境,指出粤北藴藏巨大水力能源,并具备开发利用的许多有利因素;可开发利用河流有:武水及其各支流,连江、滃江、浈水之锦江等。这都为粤北防洪治潦、开发水力资源、整治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吴尚时由于这些开拓性工作和论着,被认为是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奠基者。

    1台风暴潮研究

    60年代初,中山大学沈灿燊等人开始台风暴潮研究。当时气象部门很难准确及时预报台风路径及登陆地点。沈灿燊收集大量台潮水位过程线资料,发现台潮增水到达前24~36小时,在过程线上出现小曲折波动,这种波动大小,反映台风强弱程度和走向。据此作为台潮预报辅助手段,效果很好。笔者指出,小曲折波动是由于台潮中存在一种比重力波传播更快的“长浪”在起作用。1975年,沈灿燊发表《华南沿海用长浪理论方法辅助台风暴潮预报》论文,获得国内外同行好评,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用长浪理论作台潮辅助预报的提出者。

    60年代以前,中国台潮预报,只报当地水文站一个最大增水值和最大水位值,比较简单。70年代末,沈灿燊将陆地水文中“加里宁河槽洪水波理论”加以改进和深入,以台风海区作河槽,以台风6级风区界作河槽边界,用无限积分加以积分,建立一套方程组,预报台潮开始水位—最高水位—降低水位,即作过程线预报,并推广及大面积若干个站的过程线预报,获得满意结果。1984年沈灿燊等发表《华南地区台风暴潮大面积过程预报》论文,即为这种预报总结,被国内外同行认为理论新颖,广为传播。

    80年代,中山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华南台风暴潮研究”。作者收集大量台风暴潮资料,作出华南风暴潮类型分类,提出每个类型特点,供研究台风暴潮参考。

    2产流理论研究

    60年代开始,沈灿燊在下垫面特殊的粤桂石灰岩地区和海南岛花岗岩地区作了大量调查,采用综合分析等方法,发现在国际水文学者中流行的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类型外,尚有另外产流类型,并于70年代提出“石灰岩渗漏类型”和“花岗岩峭陡山地暴雨类型”,先后发表了《华南区一种特殊产流模型(非Horton)》(1982年)、《Horton产流模型在华南地区适应性》(1984年)等20多篇论文。提出了新的产流机制,认为不同地理景观类型,应有不同的产流过程机制,称为“景观产流观点”,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和重视。

    3区域水文和水文地理

    50年代开始,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和珠江水利委员会对广东各流域进行水文学和水文地理调查研究,发表论文60多篇。如1963年沈灿燊发表《珠江流域径流类型分析》,提出以径流月季分配作为径流类型的标准,被认为很有新意。

    50年代,中山大学沈灿燊到广东一些低塱区调查考察,收集关于这类地区水文和血吸虫分布区资料,1963年发表《广东低塱区水文》论文,勾划低塱区在广东分布、水文特点,提出防治血吸虫的措施和建议,得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高度评价。

    1965年,广州地理研究所罗开富与沈灿燊主编《广东水文区划》,将广东划分为粤北夏春汛地带、粤中夏汛地带、粤西粤东夏秋汛地带和海南岛秋汛地带四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和35个三级区,此为广东历史上继1943年中山大学吴尚时水文分区方案之后,关于广东水文分区的第二个方案。        (原载:广东地理学报导。)

附6:http://www.igsnrr.cas.cn/xwzx/zhxw/201809/t20180903_5062157.html

                                             2018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在西安举行

                                                              2018-09-03  

  8月30-9月1日,2018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5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22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西北大学陕西省情研究院、西北大学渭河流域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陕西省地理学会、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编辑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辑部协办。会议围绕“水文地理研究进展交流”为主题,总结了近年来水文地理学各研究方向的新进展。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资源所于静洁研究员主持。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教授、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同昇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刘昌明院士致词。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周成虎院士分别发来了书面贺词。

附7:



附7注:该词典释hydrography为“水道测量学、水文测验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1209942.html

上一篇:“水文”、“流域”、“径流”最早出处的查证
下一篇:柏拉图有没有说过“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这句话?———文献角度的考察
收藏 IP: 117.89.242.*| 热度|

2 张学文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