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新冠病毒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已有 4275 次阅读 2021-3-7 12:48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新冠病毒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image.png

孕产妇和新生儿体内的SARS-CoV-2(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浓度之间是否有联系?今年1月29在《JAMA Pediatrics美国医学会会刊儿科学分册发表的一项研究(见参考文献)表明,孕妇新冠病毒IgG(而不是IgM抗体可通过胎盘有效传递,这种来源于亲的 IgG抗体对新生儿提供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

在这项总共包括1,714名产妇队列研究中,83名SARS-CoV-2血清阳性的孕妇中有72人通过胎盘传递了SARS-CoV-2IgG抗体,脐带血IgG浓度与母体抗体浓度直接相关,而脐带血血清中未检测到IgM抗体。

抗体转移比率孕妇从开始感染到分娩的时间有关,孕妇感染的严重程度无关。这意味着,通过胎盘有效传递SARS-CoV-2 IgG抗体,母体抗体提供使新生儿免受SARS-CoV-2感染的保护。

此项研究中,美国宾州费城宾夕法尼亚医院的大多数血清抗体阳性的孕妇为无症状感染,病毒暴露时间不确定。在可以通过病毒NP-PCR检测来估计感染开始时间孕妇亚群中,如果孕妇NP-PCR检测阳性发生在分娩前17天或更早所有脐带血清都是阳性的。

本项研究的发现与疫苗诱导的百日咳、风疹、乙型肝炎和流感抗体的研究一致,在这些研究中,脐带血清/孕妇血清的传递效率0.8到1.7之间。然而,项研究并没有得出结论,SARS-CoV-2不会在出生前传染给胎儿。

在这项队列研究中,83名血清阳性孕妇中有72人通过胎盘传递SARS-CoV-2 IgG抗体,脐带血IgG浓度与母体抗体浓度直接相关。相比之下,脐带血血清中均未检测到IgM抗体。转移比率与从母体感染到分娩的时间有关,与母体感染的严重程度无关。

研究队列总共包括1,714名产妇,平均年龄32岁,其中26.3%被确定为黑人/非西班牙裔,51.3%为白人/非西班牙裔,11.8%为西班牙裔,7.3%为亚洲人,3.3%为其他种族/族裔。

1,471对可获得孕妇/新生儿配对的血清中,有83名孕妇检测到SARS-CoV-2 IgG/或IgM抗体(6%;95% CI, 5%-7%)83名 IgG和/或IgM抗体阳性孕妇所生的83新生儿中,有72名脐带血中检测到IgG (87%;95%CI,78% - 93%)。脐带血标本中均未检出IgM。所有血清阴性孕妇所生婴儿中均未检出抗体。

83名血清抗体阳性孕妇中,有11名孕妇所生婴儿的血清抗体呈阴性:11人中有5人(45%)的母亲仅具有IgM抗体,6人(55%)的母亲IgG浓度明显低于其他血清抗体阳性婴儿母亲的IgG浓度。

脐血IgG浓度与母体IgG浓度呈正相关(r = 0.886; P < .001)

无症状SARS-CoV-2感染和轻、中、重度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的胎盘转移率均大于1.0。转移率随孕妇感染和分娩之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有几个局限,包括仅在个医院收集样本;只有少量的早产儿样本;依赖回顾性病历进行审查,限制了对妊娠期COVID-19症状的评估;以及缺乏产后出院结果的信息。

由于早产的样本量有限,研究人员无法单独研究胎龄与经胎盘转移抗体能力相关性,也不能排除SARS-CoV-2孕期特定的时间感染本身可能影响经胎盘发生的抗体转移的效率。   

参考文献:

Dustin D. Flannery, et al., Assessment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Cord Blood SARS-CoV-2 Antibodies and Placental Transfer Ratios,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9, 2021.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2775945?resultClick=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275421.html

上一篇: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只需打一针
下一篇:狂犬病毒如何在CNS内快速传播?
收藏 IP: 72.199.1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