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疫苗对公共卫生的作用和贡献

已有 4753 次阅读 2020-9-17 08:37 |个人分类:生物制品|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疫苗, 公共卫生, 贡献

疫苗对公共卫生的作用和贡献


前言: 本文曾于2010728首发于本人在新浪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70ac10100mszb.html )在当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并给世界各国都造成重大危害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增进关于疫苗对公共卫生的作用和贡献的认识

 

         对于公共卫生来讲,疫苗接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之一。很多人在谈及疫苗的贡献时都会无比激动。比尔·盖茨 曾说,50年来,幼儿每年的死亡人数降低了一半,降至每年1千万,这是最令人惊异的统计数据

     主要由于疫苗的大规模应用,曾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几种重大传染病已经或即将被彻底消灭:

     1.  曾于1900年到1980年间在全球共杀死5亿人 天花 30年前已经被彻底根除。

     2.  脊髓灰质炎 在全球的发病率已下降了99%,在西半球已完全消灭,在2006年全球报告病例数已降至2千以下。到2008年,此病只流行于四个国家,有希望在数年内在全球彻底根除。

     3.  人类消灭传染病的下一个目标是 麻疹。麻疹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已经得到控制,在非洲的死亡率也下降了90%。

     疫苗代表了生物医学的最高境界:预防疾病2008年,全球有超过1亿婴儿接种了疫苗,创历史最高纪录。疫苗目前每年使300万人免于死亡,75儿童免于残疾。

     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承诺将生产更多的疫苗并制订了千年发展目标(MDG4),要求在1990年至2015年之间,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世界上最著名的慈善家如 比尔·盖茨 戈登·布朗已经成为疫苗的铁杆支持者,将大笔资金投入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从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来讲,目前在世界上仍有许多儿童因各种原因未能接种疫苗,结果每年仍有超过200万儿童死于疫苗可预防的疾病,而且出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婴儿死亡的风险要比出生在发达国家的婴儿高10倍。有四分之一的婴儿仍不能享受到基本的免疫接种服务。

     据估计,一个贫困国家的儿童进行基础免疫接种最少可能只需花费5美元,就可预防多种传染病,其中不少是可能致命或严重致残的。将慈善基金用于购买疫苗以救济穷人,往往几角钱就能挽救一条生命,能以很小的投入造福最广大的群众,确实功德无量比尔·盖茨等慈善家选择疫苗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为国内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我国卫生部已将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费用由国家承担,可预防的15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

     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以前无法预防的传染病的新疫苗也在不断涌现,疫苗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仍在不断增加。已经或即将成为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包括宫颈癌、疟疾,以及轮状病毒、肺炎球菌等引发的疾病。现在已有超过20多种疾病是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婴儿和儿童,而且可以保护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包括青少年、成人和老人。

     疫苗的市场前景:预期全球疫苗市场将快速扩张,从2008年的115亿欧元增长到2014年的195亿欧元。增长将主要来自新兴的市场,特别是人口众多且充满经济活力的国家,如已知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其他中等收入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和医学需求更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新疫苗引进方面原本存在长达1520年的差距,新的金融紧缩会危及全球为缩小这种差距所作的努力。

 

参考文献 The need for new vaccinesVaccine, 2009, 27S: G3-G8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596.5121&rep=rep1&type=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250901.html

上一篇:疫苗安全争议
下一篇: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3期临床试验为何暂停?
收藏 IP: 76.88.9.*| 热度|

1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