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严格完整的科学训练:博士研究生的课程
热度 1 2022-11-27 17:06
严格完整的科学训练:博士研究的课程 今天读到《饶议科学》(2022.11,27)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国研究生课程仍需大幅度提高质量和深度:更待何时》,其中,饶毅教授介绍了他在旧金山加州大学(1985年至1991年)攻读博士学位的课程: 必修---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原理,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物学,发育神 ...
个人分类: 博士培养|248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萧焜焘的哲学道统---纪念先师百年诞辰
热度 1 2022-11-8 15:31
萧 焜 焘的哲学道统--- 纪念 先师百年诞辰 叶 明 提要:萧 焜 焘老师是极富个性色彩与哲学感的哲学家,为中国哲学界树立了一个颇有影响、难以复制的教育典范。他的哲学道 ...
个人分类: 回忆|2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我们大队的知青们-----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六)
2022-9-7 14:32
我们大队的知青们-----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六) 在插队期间,我十分幸运地遇到了一群优秀的知青同伴们,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极其重要与深远的影响。如果说,我们知青点的伙伴们,教会了我如何在农村生存下来,那么,我们大队的伙伴们则引导了我如何面对未来迎接挑战。 下乡第一年 ...
个人分类: 回忆|27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知青点的伙伴们-----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五)
2022-9-7 10:49
知青点的伙伴们-----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五) 我是我们知青点来的最晚的一个,在我之后就没有新的知青再来插队。但我不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我是1977年4月离开。知青点知青全部离开大概要到1979年底。 我们知青点的宿舍是一排房子,中间是两个套间,一间住两人,一间住三人;两侧各一 ...
个人分类: 回忆|230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如何生存下来的?-----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四)
2022-9-7 07:38
我如何生存下来的?-----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四) 在生产队能够正常生存下来还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对于我这样从小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的青年学生而言。 首先是吃饭。我原以为,只要需要我就可以到队里称粮食,就像到粮站买粮那样,结果被言辞拒绝了,只有集体分粮食时,才可以打开 ...
个人分类: 回忆|25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完整的种瓜过程-----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三)
热度 1 2022-9-6 19:38
一个完整的种瓜过程-----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三) 我插队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我经历过某个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是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参与,这在知青的经历中并不多见的。据我所知,我有个中学同学,插队时被分配养鸭子,从刚孵化好的小鸭子开始,一个人沿水路放养,餐风露宿,直至鸭子长大卖 ...
个人分类: 回忆|1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掉进了一个冰窟窿-----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二)
2022-9-6 07:12
掉进了一个冰窟窿-----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二) 1974 年7月,高中毕业后,我面临上山下乡问题,别无选择,也无憧憬。不久前,公布的“571”工程纪要里说的“变相劳改”,就是我们的宿命。在中学毕业前的18年里,我从没有单独外出,几乎没有离 ...
个人分类: 回忆|12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回不去“故乡”-----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一)
2022-9-5 20:33
回不去“故乡”-----插队岁月:观察社会的“洞穴”(一) 某天下午,我们夫妻神使鬼差坐南京地铁三号线到最北的终点站林场——40多年前,我曾在铁路林场站出来步行一个小时的村庄插队,江浦项大桥公社护国大队,现在隶属泰山街道护国社区,归江北新区的核心区。现在,我们那里的社员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希望, ...
个人分类: 回忆|20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超过朋友,未达恋人”的大学学友----我怎么就读了一个假南航?(6)
2022-7-29 07:13
“超过朋友,未达恋人”的大学学友---- 我怎么就读了一个假南航? (6) 我的大学生生活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不是我的老师,也不是我的同学,而是一位偶然认识的学友。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共同度过了我们美好的大学生活。 应该是1978年底的寒 ...
个人分类: 本科教育|15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