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yq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ncyqian

博文

让科学更美好的开源科学社区ResearchGate

已有 5052 次阅读 2019-12-16 13:16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学家, 社交网络

开源科学的早期萌芽


194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里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完成了他的关于组织机构如何决策的研究。他将他的文章打印了百十份,放入不同的信封,写上不同的地址,然后一个个塞入了学校门口的笨重邮箱里。
 
这些邮件像雪花一样飞散到远方各地科学家的手里,这些人中有德高望重的教授,也有和他一样心高气傲的年轻科学家。这个年轻人怀着迫切的心情等待回信。

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信件石沉大海,少数几个反馈也是在数月后姗姗来迟,或表扬,或批评,但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行们的反馈都足以给他激励和点拨。
 
这个年轻的科学家显然是乐此不疲的做这件事,他非常在意这种来自同行之中的反馈,以致于他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当写了新的文章,都会用这种看上去比较笨的方式寄给所有他想寄的人。
 
那个年代下,敢于这样做的人极为少见。这个科学家后来获得了经济学的诺贝尔奖、计算机科学的图灵奖、心理学的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他是20世纪科学界的一位奇特的通才,在众多领域的研究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他就是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2.44.png      
 
而他的免费公开科研成果的方式,被称为“开源科学”。



开源科学该如何走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总结的科学的理想为:共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怀疑主义 。
 
但从17世纪开始,科学界便拥有一套不成文的质检系统,由同行评议、公开发表和反响反馈组成。而且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估上更多依赖数字,比如说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率。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集体运动,需要科学家之间的协同合作,这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遍布在全球的科研网络。但在那个时代下,除了被少数几个杂志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以外,不同地方的科学家们很难沟通各自的科研成果以及建立合作关系。
 
而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又涉及到版权问题,科学学者需要付费才能购买到论文,在这一点上,严重影响了科学的大规模传播。也违背了罗伯特提出的科学理想。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不同时空下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被打破了,各类社交网站如facebook等也应运而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现实投射到了互联网上,构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社交网络。人们之间可以分享各种信息,信息开始流通起来。
 
一些思想先进的科学家非常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布到网上,这就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科研,并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成为了现实。从星系分类到复杂的基因测序,科学的门槛降低了,似乎参与科研的人员质量也下降了。

但事实上,科研成果的质量并未下降。因为以科学为主流的批评意见以及针对论点的合理讨论都能对科研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一点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表温度项目( Berkeley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 Project )为证。
 
所以影响科学信息共享的障碍,比如期刊针对普通大众的网上付费要取消。还必须发展更好的在线讨论区,要推动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包括博客的存档、演示等,以便促进不同想法的交流碰撞。
 
只有这样,开源科学才能真正的推广下去,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学家的社交网络


2008年,facebook风靡全球,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交平台,人们热衷于在网上晒生活、晒一些蠢猫。而科学家们则希望有个清静且干净的网络空间可以交流学术。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Ijad Madisch博士也不例外,他迫切需要一个可以下载论文,分享科研进展,交流学术,寻求指导帮助的平台。出生在这个时代显然比赫伯特·西蒙要幸运的多。
 
Madisch和他的同事Hofmayer博士分享了自己想做个针对科学家的社交平台的想法,Hofmayer听上去很兴奋,也愿意一起来做这件事。于是idear有了,合伙人有了,现在就少个程序员了。
 
于是他们找来了信息学家Horst,对他说:“兄弟,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情!”Horst满怀期待的问是什么,Madisch说:“让科学更美好。”
 
于是在场的三人都被这个愿景感动了,这个创始团队就这样组建完毕,Madisch为CEO,Hofmayer 为COO,会编程的Horst自然领了CTO头衔后就立刻按照那两人提的需求投入到写代码的工作中去了。
 
几个月后,一个小小的科学家社交网络ResearchGate悄然上线了。网站最初已具备了社交属性,成员建立自己的页面并上传科研成果,并可关注别人的科研项目。
 
网站建好了,怎么吸引用户呢?Madisch首先邀请自己的老板注册了用户,然后自己的同事一个个也加入进来了,就这样,同事的同学,同学的同事,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结果一年不到,就有一万人注册了ResearchGate。
 
三个创始人本来是准备兼职做的,只是没想到网站本身的生命力如此强大,网站的注册量与日俱增,Madisch经过艰难的决择后,决定放弃科研,全职做网站。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和老板提离职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老板竟然决定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并且还鼓励他说,“ResearchGate是为了改变科研现状而诞生的,看看它现在从世界上得到的回应,我认为ResearchGate确实做了它最早想做的事。”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3.27.png      
事实证明,Madisch的老板确实是个厉害的有眼光的狠角色,后来他也为这个决定付出了代价,噢不,是得到了高额的投资回报。
 
网站诞生的第二年,已经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学者入驻了进来,他们乐于在网站上创建自己的主页,并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找到合作伙伴。
 
来自尼日利亚乔斯高原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Emmanuel Nnadi也是这一年发现了ResearchGate,并且通过网站和 Orazio Romeo博士建立了连接,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科研合作,并且顺利拿到了医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而他和 Orazio Romeo博士从未见过面。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3.56.png      
这只是这个社交网络中每天产生的万千联系的其中一个,而类似的合作,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发生。



网站初具规模


这个网站开始在互联网上展露头角,用户量在2010年时从10万暴涨至50万,于是,他们获得了嗅觉敏锐的投资人的注意。当投资机构Benchmark的董事会成员Matt Cohler问创始人Madisch,你的愿景是什么时?Madisch说,我想获得诺贝尔奖。投资人笑了,但最后还是投了他。因为,虽然Madisch从未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用户中,有6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就足够了。
 
其中一位是Roger Guillemin,他因发现大脑中的肽激素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奖。Guillemin在2010年注册了ResearchGate。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4.34.png      
 
“要想成功,像 ResearchGate 这样真正的网络企业所做的一切都必须对其成员是有用的,” Matt Cohl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包括赚钱与忠于他们的使命,ResearchGate 公司已经有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
 
有了这笔融资,Madisch开始考虑公司实体的选址,本想去互联网公司扎堆的硅谷,后来还是决定选在了德国柏林这个只有少数几个创业公司的国际城市,这里来自于全世界不同背景的年轻人为ResearchGate这个致力于做全球网络的公司提供了必需的人才要素。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4.54.png       
这个选择是对的,一年后,注册用户人数又翻倍了,已经达到了100万,网站在这一年加了一项重大的功能,就是问答系统。这个功能大受欢迎,每天可以产生500多个问题,2000多个答案,其中也涌现了一批回答达人。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生物材料科学家Amin Shavandi就是其中之一。在短短一年内,他回答了650多个问题。
 
“我认为科学是一项大型的基于团队的游戏,旨在让人类生活的更幸福。回答和讨论科学问题,以及同行评审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分享他们的知识,科学家有助于解释结果并保持和提高研究质量。除了能给自己所在的科研小组带来好处外,回答我所在领域的问题对我来说也是获得知识,结识该领域知名科学家,合作并建立我的社交网络的好方法。” -Amin Shavandi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5.20.png      
 


飞速发展的ResearchGate


从2012年开始,ResearchGate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先后拿到了B、C轮融资,Founders Fund和比尔盖茨等投资机构为其主要投资者。

到2014年,会员数量已从100万飞涨到了800万。网站也开发了RG评分系统,以便对会员进行评分,该评分反映了同行对他们研究的认可,也增强了会员在网站上互动的频率。
 
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在问答互动中建立了友谊和信任,很多科学家在这个网络里找到了合作伙伴,并一起发表了论文。
 
这个社区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2013年,网站上线了招聘功能。科学家们不只可以找到合作伙伴,还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这是RG初步探索的盈利模式,以面向用人单位来收取服务费。
 
同年,财政大臣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参观了办公室并结识了该团队,她本人也是一名受过训练的物理学家。她在访问ResearchGate时说:“这是对未来的一瞥,一个已经成为现实的未来。”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5.45.png       
2015年,网站获得了生物医学研究慈善机构Wellcome Trust和高盛投资合伙人(Goldman Sachs Investment Partners)领投的D轮融资,总金额为5126万美元。融资金额累积已超1亿美元。
 
“科学界创新的方式正在迅速从孤立的实验转向网络驱动的协作。Researchgate 拥有1200万注册会员,显然已经成为推动这种转变的主要参与者,”高盛投资伙伴风险投资和增长股权联席主管伊恩 · 弗里德曼(Ian Friedm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一个团队合作领导一些重要的变革,比如进行研究的方式,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很高兴能支持 ResearchGate 完成他们的使命,加快科学进步的步伐。”
 
2016年5月,网站启动了Projects,该功能可上传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进行协作,帮助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实时报告他们的研究,并获得反馈以加快进展。
  
到2017年,已经有100万科学家从事了50万个项目,而此时网站的注册用户量已达1300万。网站需要让用户的科研项目更加全球化,于是,在同一年,ResearchGate引入了建议功能,以供成员推荐项目并在网络上共享研究。

在短短一年内,成员提出了350万次研究建议。在ResearchGate上所有实验室中,有35%的实验室成员中至少有一个来自实验室所在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
 
随着移动端应用的快速普及,ResearchGate在2018年上线了iOS应用,以方便网站的1500万用户随时随地交流和分享科研成果。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6.11.png       
目前为止,ResearchGate所有的功能可总结如下:
科学家可以创建类似于 facebook 的个人资料,用户可以列出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技能和兴趣,并附上研究论文。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具有相同关注点的其他研究人员来添加专业联系人。Researchgate 还为用户提供了通过加入或成立小组参与在线讨论的选择。Researchgate 还提供了一些应用程序,帮助虚拟世界中的科学家联系起来。Restory 类似于 GoogleDocs,允许用户与同事合作编写和编辑文档。Remeet 允许用户在线安排会议和电话会议,ReVote 允许用户创建关于主题的调查和投票。Researchgate 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几个新功能,包括虚拟会议和招聘板。
 
该网站还提供强大的搜索能力,搜索其内部资源和所有主要的外部研究数据库,包括 Pubmed,Citeseer 和其他,以寻找研究论文。ResearchGate 还建议,当用户上传自己的论文时,也可以发表相似的论文,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个人和论文。基于其他成员的个人资料,ResearchGate  可以向用户推荐其他科学家、团体和资源
 
 


遭遇公关危机


 
ResearchGate的发展过程并非一番风顺,曾被指控大规模侵犯版权,出版商通过诉讼要求删除其网站上的数百万篇论文。
 
ResearchGate的核心是一个网络,使科学家们可以相互交流并发布各种研究信息。棘手的部分是,这些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受作者和出版者之间的复杂的私有许可条款的约束。
 
ResearchGate主动与主要发行商Springer Na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和Thieme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该协议将提供一些新的搜索技术。
 
但是根本的问题不是科学家共享的东西,而是他们不共享的东西。Madisch认为,发表的文章不应成为科学交流的障碍。因此,ResearchGate鼓励科学家在ResearchGate上分享他们的早期研究-从原始数据到负面结果,再到不受版权保护的预印本。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6.44.png
大多数研究从未将其纳入期刊。我们通常看不到的是科学期刊文章中涉及的工作。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早期研究,例如阴性结果和原始数据。这是大多数研究的全部成果,而且大多已经丢失。每个数据点和代码行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使一名研究人员免于重复另一项工作。特别是将错误放在那里,可能会阻止其他科学家再次犯错误。

罗彻斯特大学的 Joseph Miano 就是其中一个身体力行的科学家。他尝试了基因编辑技术 NgAgo 作为 CRISPR-Cas9的替代品,并实时记录了他的实验和发现。事实证明,NgAgo 是一个失败案例。但多亏了Miano,他的同行们知道这种方法行不通,而一年后,这项技术被撤销的报道才正式公开。
 
许多科学家正在效仿 Miano 的做法,在 ResearchGate 上分享的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已经是期刊文章的四倍。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享早期研究就像搭建阶梯以便爬上巨人的肩膀,同时也帮助别人爬上来。
 
这也是开源科学的意义所在。
 


尾声


 
不知不觉,ResearchGate已经为开源科学和实现全球的科学世界连接做出了十年的贡献,正如他们一开始的初心:“让科学更美好”,从来没有改变过。
 
“十年前,当我和我的朋友们创立ResearchGate时,我们就想到了科学的互联世界。作为前科学家,我们知道有时候,任何教科书或论文都无法帮助我们,只有进行这项研究的人才能帮助我们。我们的目标是连接科学世界并使之对所有人开放,并帮助那些失去的研究工作日渐成熟。那时,有些人称我们为开拓者,另一些人称我们为疯子。但是直到今天,我们的目标仍然不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ResearchGate创始人Madisch
 
未来十年ResearchGate会怎么走呢?
 
Ijad Madisch也给出了答案:
 
“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无论从成员国还是经济增长率来看,都已经跻身前十名。我看到了将来自这些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与我们的全球网络联系起来的巨大潜力,包括那些英语可能不是主要研究语言的地方。如果科学家们不能很容易地接触到这些非英语的研究,我们就错过了机会。”
 
“我们开始将科学联系起来,让它开放起来。10年后,这仍然是我们的使命。”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37.15.png        
在复杂的世界里,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合的,每个科学家,每个科研项目都是一个个体,当这些个体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协同在一起,变成一个全球的科研网络,势必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世界在近百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依靠的是科学和技术的相辅相成。
 
开源科学,一定是未来。因为科学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我们期待中国的ResearchGate将中国的科学家与世界连接起来。

作者:张倩,80后创业女,集智俱乐部核心成员,在北京经营一家知识服务的创业公司集智学园,平常喜欢用复杂性思维来思考人生与创业。

推荐文章


我们的时代:摇滚、互联网与科学

收敛的极致是生长——浅淡问答社区Stack Overflow发展模式



参考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6044-677095.html

https://www.researchgate.net/blog/post/celebrating-ten-years-of-researchgate-2

https://techcrunch.com/2017/02/28/researchgate-raises-52-6m-for-its-social-research-network-for-scientists/

https://techcrunch.com/2017/12/05/researchgate-ceo-denies-scraping-accounts-from-rival-site-to-generate-sign-ups/

https://techcrunch.com/2017/02/28/researchgate-raises-52-6m-for-its-social-research-network-for-scientist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81025a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5630-1210248.html

上一篇:我们的时代:摇滚、互联网与科学
收藏 IP: 123.117.45.*| 热度|

11 梁洪泽 代恒伟 黄玉源 刘立 高友鹤 杨金波 丁迅雷 郑强 张鹰 强涛 陈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