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yq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ncyqian

博文

我们的时代:摇滚、互联网与科学

已有 5788 次阅读 2019-12-16 13:1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互联网, 人工智能, 集智俱乐部, 开源科学, 复杂性科学

前言


这是一篇故事长文,内容横跨摇滚、互联网与科学圈,三个主人公的故事全部都证明着,不被外界干扰,用一生来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多重要,但是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越来越珍贵。全文共12986字,全部阅读完需要15分钟,友情提醒,边看文章边播放插入的歌曲更有感觉。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4.42.png       

最近新裤子火了,因为《乐队的夏天》。

 

而乐队主唱彭磊也火了,一个另类、腼腆、率真的个性老男孩形象鲜活的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然而,在2019年7月份的银川乐堡音乐节舞台上,彭磊以一贯难以解读的“晦涩表情”望向台下乐迷,“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看了《乐队的夏天》才来我们的现场的。”有近乎大半的现场观众迫不及待举着手呼唤应声:“我!我!我!”

 

彭磊接着说到:


“我想对那些之前就喜欢我们乐队的乐迷们说,你们比那些看了节目来的牛逼多了。”

 

彭磊当众展示了一下他是如何“拉黑”一群人的,让那些兴奋举手的乐迷们措手不及。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5.05.png      


1,摇滚的萌芽


1987的春晚,一个身穿一身红色,蓝眼睛的美籍华裔歌手,在电子合成音乐的伴奏下,在舞台上劲歌爆舞,一时间点燃了电视前的所有观众。这个歌手叫费翔,这个歌名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同年,一部叫《霹雳舞》的音乐电影引进中国,影片“斗舞”的情节看得观众热血沸腾。

 

这两场演出在北京一个11岁小男孩心里埋下了摇滚的种子。

 

这个小男孩就是彭磊,1976年出生于北京,性格非常内向,但表演欲很强。

 

他从小很喜欢唱歌,但是真的没有音乐天赋,五音不全,又有些大舌头,说话有些含糊不清。幼儿园唯一上台表演的节目是在一边敲三角铁,一首歌只敲两下那种。后来他在小学新年联欢会上唱了崔健的《最后一枪》,算是迈向了摇滚的第一步。

 

不但歌唱的不好,学习也不好,所以彭磊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而是上了中专,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这个学校比较神奇,没有出过多少美术大师,却出了很多摇滚人才。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5.41.png

90年代的彭磊 


彭磊在入学典礼上唱了Beyond的《大地》,只是把好好的摇滚金曲唱成了深情的《同一首歌》,然后边唱边和观众握手。观众们确认了下眼神,“这是个傻X”。

 

但这不影响彭磊对摇滚的热爱,那个时候重金属非常流行,彭磊也确实玩过一段时间重金属。有一次他在地摊儿上淘打口带时,意外发现了一盘没听过的乐队,简单的和弦,简洁的歌词,大大咧咧的唱腔。


这支乐队就是雷蒙斯,这种摇滚风格叫朋克。相比较金属,朋克更加简单粗暴,率性直爽。一般一首朋克歌曲两到三分钟,全歌就两段歌词,但旋律却朗朗上口。三和弦带你直奔high点,而从不像金属那样磨叽。

 

彭磊认定了这才是他真正想玩的音乐,他在这个有着摇滚氛围的学校里认识了尚笑和刘葆两位无业但热爱摇滚的小伙伴,三个热血青年碰出了火花,组成了乐队,他们自己亲自写歌,经常在学校的锅炉房里进行排练。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6.10.png

最初的三人有着共同的气质:挫

后来真的接到了演出,是去廊坊的一个小县城里,他们带着北京城乐队的优越感坐着长途汽车就去了。


颠簸了几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听那边晚会负责人说,当地人一听说有晚会,都疯了,一千多张票很快就卖空了。彭磊他们很兴奋,终于可以正儿八经的有观众了。

 

结果到了现场就傻眼了,台下坐着的全是磕着瓜子的大爷大妈,还有带着毛线球打毛衣拖着鼻涕娃的大婶。


但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叮叮当当的开演了,十几首歌虽然全是原创,但底下的人不买帐,他们只知道赵本山。终于捱到演出结束了,结果主办方只给了他们每人60块钱。

 

这次的演出并未给彭磊幼小的心灵带来太多伤害,满心抱负的彭磊仍然想要带着他的乐队搞一场大的。


正逢他也要毕业了,所以他决定要搞一些轰动全校的毕业演出,于是和乐队斗志昂扬的在锅炉房夜以继日的排练,为那一天的爆发做准备。

 

结果,学校领导却知道了,激动的跑到锅炉房,叫停正在撕心裂肺吼叫的乐队对彭磊说:“你要是敢搞,你就别毕业了!”

 

彭磊一想,还是毕业更重要,不然就亏大了!于是临时决定把演出地点搬到了隔壁大学的活动中心,求了隔壁大学的领导半天,终于答应说,你演可以,别耽误我校学生蹦迪。

 

结果,虽然他们正常演出了,但是现场观众出乱子了,想听摇滚的和想蹦迪的学生竟然打起来了!面对场下的混乱,悲催的彭磊仍然带着连弦都没调准的乐队坚持演完节目。显然没有起到轰动全校的效果,但这场演出意外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2,摇滚与科学的邂逅

 

1999年,北京五道口一个深深的胡同里,一个清瘦的戴着眼镜,留着分头的男生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走了进来,推开一扇虚掩着门。房间里放着刮燥的音乐,阴暗的房间里墙上贴着各种乐队的海报,房间中间散乱着堆着各种打口盘,有几个留着长发叨着烟的社会青年在里面骂骂咧咧的挑片子,时不时的冒出北京京骂。

 

这个男生胆怯的走了进去,仔细的翻着每个唱片,看了,放下,继续拿下一个,似乎在寻找什么。

 

这个男生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大四学生,刚被评为全校十大新闻人物,因为他本科就发了十几篇论文,还在全校的大学生唱歌比赛上屡次获奖,同时他还是一个编程高手,目前已保送研究生。

 

每每新生入学,他都会被拉到台前做为学长模范给新生做报告。在外人看来,他此时正风光无限,前途一片光明。

 

这不是彭磊,他叫张江,1978年生于北京,和彭磊一个年代下的北京孩子。只是和彭磊不一样的是,他从小就展示出了不一般的唱歌天赋,也接受了正规的声乐训练。世事弄人,他长大后并没有成为音乐家。

 

此时他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迟到的叛逆期来的轰轰烈烈,让他非常想撕裂以前的全部世界。

 

他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他并不喜欢,是高考调剂过去的。所幸他遇到了一个老师,把他领到了人工智能的方向上,他除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之外,一直跟着那个老师学习人工智能。

 

大四毕业时,同班同学们大多都找了份体面的工作,或公务员,或铁路部门,或国企。他本来也可以凭着优秀的成绩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但他想继续做科研,想继续研究人工智能。

 

同学说:“当什么科学家,做研究的人最后都变成了书呆子”。家长说:“做科研又赚不到钱,你还不如去做工程师。”

 

那个时候,中国普遍的社会风气是科研并不被重视,人工智能更加不被人认可,被称为人工智障。

 

张江花了几个月时间写出一个人工智能五子棋程序,可以陪人下五子棋的那种,周围人经常半开玩笑半奚落他:“你这就是人工智能么?你做个机器人出来给我们看看呀?会说话会动的那种。”

 

张江满肚子苦闷不知道去哪里发泄,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他又遭遇了失恋,相恋多年的女友离他而去。学业和感情双受挫的他特别想跳出自己的世界,去接触另一个显得和他格格不入的世界。

 

他刻意想让自己去变坏,去接受看上去“脏乱”的事物,力图摆脱同学老师家长对他的“好学生”形象。那时摇滚在他眼里就代表着“反叛与混乱”。

 

他自己也学起了吉它,玩起了音乐。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6.51.png       

他那时疯狂的购买和收集打口盘,不管是重金属还是朋克,他最喜欢的国外乐队是雷蒙斯和涅磐。

 

后来,他听了《我不想失去你》之后,疯狂的喜欢上了新裤子这支本土乐队。


你现在到底在哪里

我到哪儿才能找到你

你把我丢在街上就离去

原因竟是我不再爱你

你的爱你知道我需要

可转眼我的一切没有了

 

这首歌是新裤子第一首专辑里面的经典歌曲。

 

它成功将张江转化成为新裤子最早的一批粉丝。也就是开头那一幕,彭磊所定义的最牛逼的粉丝。

 

而这首专辑能够面世也源于彭磊那场悲催的毕业演出。本以为很丧的他们打死也不会想到,演出被一个学长,清醒乐队的主唱——沈黎晖全程看在了眼里,沈黎晖慧眼识珠果断签约了他们,并把乐队名字改成了“新裤子”。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7.10.png

新裤子的老板沈黎晖

彭磊他们三人都特别激动,于是在积水没过脚面,且浑身会被电吉它过电,屋顶还会漏屎的地下室里专心致志的录唱片。

 

一年后,新裤子乐队真的录完了唱片“摩登天空1”,封面上印着一句话:This’s our Times。正来自第一首歌的歌词,也就是新裤子的《我们的时代》。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7.30.png 

于到了这一天一切都改变

再也没有烦恼一切都是爱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 a la

这是我们的时代

 

这算是新裤子乐队正式出道。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7.50.png     

初代阵容的新裤子乐队,左起:彭磊(主唱/吉他)、尚笑(鼓手)、刘葆(贝司)


这个时候,朋克开始在北京地下音乐圈兴起,彭磊跟随自己内心与坚持踩上了另一个新的潮流。

 

此时,彭磊已经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大学生,仍然在继续着摇滚事业,进行音乐创作,并和大学同学一起创作了中国首支粘土动画。

 

彭磊毕业后去了软件公司上班,在做设计网站的工作。此时,中国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除了摇滚,一阵更猛的风从西方刮到了东方。

 

那就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了。


3,互联网时代的开拓者


1991年,“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发明的万维网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8.08.png

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

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

 

伯纳斯·李本来可以在财富上与盖茨一比高低,但他的这一举措却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如同摇滚一样,互联网这个新兴的大陆也迅速被中国的早期开拓者们跑马圈地。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

1998年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

1998年邮箱普及&第一单网上支付完成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

1998年12月,王志东创立新浪

1999年聊天软件QQ出现,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风靡全国。

1999年9月9日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第一次大浪潮注定了BAT三足鼎立的江湖地位

 

最早一批学习计算机编程技术的极客成了最早期的互联网开荒部队,他们搬砖堆瓦,一点点用简陋的设备构建着新的秩序。

 

还是在1999年,当张江还在听着叛逆的摇滚,彭磊无聊的做着网站设计时,美国一个13岁的电脑天才正在程序设计圈中崭露头角,他此时参与制定一种互联网规则RSS 1.0。

 

RSS简单来说方便将网页信息提取出摘要,方便我们更快速的浏览网页。

 

他叫亚伦. 施瓦茨。

 

亚伦生于1986年,父亲经营一家软件公司,所以他从刚学会说话就接触了电脑,并疯狂的喜欢上了编程。稚嫩的小手握着比他的手还大的鼠标娴熟的写着代码有一次亚伦和弟弟花了几个小时用Basic语言写了一个问答游戏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8.50.png       

三岁就开始编程的亚伦


在他眼里,编程像是魔法世界里的魔法,他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他对编程的热情从3岁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在童年就深受万维网发明人伯纳斯·李的影响。他认为全人类的知识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应该被政府或是其他机构用以敛财的工具。

 

他一直坚定不疑的推崇互联网的开源精神,认为知识的自由流通才可以有使人类更好的协作与创造知识。

 

他认为百科全书不一定只靠几个专家来编订,所有人的智慧加起来,会远远大于有数的几个专家。所以年仅12岁的他就做出了可以让普通大众参与进来一起编辑百科全书的产品The Info。虽然网站简陋,但这是亚伦精神最好的体现。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9.09.png       

这种大众共同参与的模式叫wiki。

 

而几年后维基百科才把wiki模式发扬光大。

 

wiki,源自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如今指代超文本系统,系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维基百科为最典型的例子

 

类似于北京地下摇滚,互联网技术社区也同样有这么一个志趣相投的人组成的圈子,他们致力用代码重新构建互联网的新秩序。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代码世界中,将技术发挥到极致,也被称为“极客”。

 

同样在外人看来,他们也是一群不被理解的“疯子”。相比较摇滚青年的奇装异服,他们的外表异常简单,同色的T恤衬衫牛仔裤,以及游离而又专注的眼神。

 

一边是用音符来创造音乐,一边是用代码来创建秩序。

 

亚伦高超的技术使他在社区里初露锋芒,成了这个圈子的网红。很多人期待见到大神真人,想约他线下见面,但总是被婉拒,他的理由永远都是:“我妈是不会让我去的。”

 

当他成为RSS核心工作组成员时,人们才见到了他的真身,惊讶的发现,这只是一个小男孩。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49.32.png       

他在这个极客云集的精英圈子里拥有崇高的地位与众多的粉丝,他屡次登台和西装革履的成人一起发表超越他这个年龄的深刻的言论。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0.11.png       

但他却在学校里格格不入。即使在推崇自由精神的美国,他仍然不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他无法忍受学校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他说,他如果离开学校,会学的很快,可是为什么还要忍受学校里愚蠢的无休止的作业?他认为作业就像是种把戏,就好像只是一种强制所有学生一起庸庸碌碌的手段。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0.29.png      

而学校代表着主流,好好学习做个乖孩子仍然是全世界好孩子的标准,即使在美国也不例外。

 

他无法和同年级的孩子玩到一起,他被视为“怪胎”。

 

尽管他已经在极客圈被“封神”。

 

年仅16岁的亚伦便和朋友一起写出了markdown 语言。因为他为了让大众更方便的在网站上输出他们的知识,所以他创造了一种可以直接编辑网页语言的工具。正是因为这个工具,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

 

亚伦功不可没。

 

随后这个语言在程序员的圈子里开始流行。一大堆著名网站例如GitHub、reddit、Diaspora、Stack Exchange、OpenStreetMap 和 SourceForge,都采取了这种语言以方便用户评论。

 

Markdown开发只是亚伦为了贯彻他的开源理念所做的无数尝试中的一个。这些尝试还包括非盈利组织Creative Commons,基于python的服务器端框架web.py, 以及鼓励用户自主创造有趣内容的网站reddit。

 

但他仍然不被周围人理解,他也不知道如何融入社会,他把自己的孤独写在了博客日记中,即使世界再伤害他,他仍然在日记中坚决的说:“我要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但是世人谁又懂他这个宏大的梦想?程序员虽然外表不修边幅,但头脑里是一个清晰而又秩序的世界,谁又懂他们呢?谁又能透过他们朴实的外表来欣赏他们呢?

 

他对任何的奢华都不感兴趣,他只喜欢T恤牛仔裤,只喜欢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中与代码的世界中。

 

于是他终于在忍受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后离开了学校,致力于网络知识版权的斗争中。他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但并不意味着他不爱学习,他疯狂的到图书馆吸取着知识。每到一个新的地方,第一个要找的就是当地的图书馆。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0.49.png      

他不反对靠知识为生的辛勤劳动者,但他痛恨把知识当作商品来敛财的商人。

 

他正式宣战了,他站在和他一样高的讲台上宣读了他的理念。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1.05.png      

这是一种以共享为理念的全新版权许可Creative Common,作者可以选择保留自己适当的某些权利,是否用于商业用途,是否允许别人修改,这一切由作者自己决定。

 

版权的开放可以促进整个网络文化知识的交流发展。

 

目前Yahoo旗下的Flikr社区就有超过2亿人在使用这种许可形式。

 

知识应该是被分享的,而不是被锁在保险柜里。

 

4,集智俱乐部的诞生

 

此时,已是2003年,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叫“集智俱乐部”的网站。创始人正是张江,听着新裤子的歌走出了低谷的他,已经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博士生。他没有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止步,而是更加坚定的走向了科研这条路,因为他内心是真的热爱。

 

张江和亚伦一样,也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反叛者。他对一件事印象非常深刻,在大学的课堂上,他问了老师一个超纲的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却和他说:”这个题目考试不会考的,你不用弄明白。“

 

他这时开始对大学教育有了失望。直到他遇到了影响他一辈子的恩师,并且由此走上了真正的科研探索之路,打开了人工智能这个新的世界。

 

“5年前,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认识了贺仲雄老师,结果收获了他长达5年的非同寻常的“特殊教育”。我们将他的教育方法戏称为“还我聪明”法,即摆脱掉传统教育中的束缚,回归学习与科研中的本源。渐渐地,在他的指导下,我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贺家军”的“大师兄”。于是,为了让贺老师特殊的教育方法发扬光大,我决定与几位师弟、师妹一起建立一个网站,在这里张贴最新研究论文、交流学术想法。”

来源于张江自传文章:2003-2015记录集智

 

注:贺仲雄,男,1937年4月9日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生前为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所教授,1982年被国家科委访贤选中后从事决策科学研究,是著名的国家级软科学决策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软科学决策、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大的成就,也是中国模糊数学的早期创导人之一,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曾发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七部。

 

集智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和亚伦的理念不谋而合,张江也认为,个体虽然是平凡的,但当很多个体聚集起来,就会涌现出高等智慧,所以集智就是集合智慧的简称。

 

张江对待科研的态度传承了贺老师的精神,充满了奇招、怪招,对于经典的、成熟的领域,他从不去啃硬骨头,相反,他非常喜欢“追新潮”,甚至自己“推动潮流的前进"。


这其实也是他从摇滚中受到的启发,他在把摇滚精神带入科研,去搞离经叛道的问题,用离经叛道的方式去阐述科研。

 

这一点是不是和也喜欢追潮流的彭磊如出一撤?只不过他们追的不是全民追的潮流,而是他们自己认为的更新的潮流。

 

彭磊最终从网站公司辞职,全职在家里搞创作,并接连在2000年和2002年出了《Disco Girl》和《我们是自动的》两个专辑,

 

《Disco Girl》于2000年1月录制完成,新裤子的风格又变了,从朋克又转变成了新浪潮。整张专辑为2000 年度国内流行乐最大的制作之一,彭磊自创的黏土动画MV“我爱你”更创国内黏土动画先河。

 

这个专辑还有一个另类的赛博歌曲《计算机》,整首歌只有四句话:计算机 别伤心 有我在 一切放心

 

这首歌暗示了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十几年都会被计算机来主宰。

 

张江也写下了一个豪言壮语:给我一台计算机,我可以模拟整个宇宙。5年后,他便写出了《数字创世纪》。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1.33.png      

 

第三个专辑《她们是自动的》竟然暗示了机器人时代的来临。而那时,研究人工智能的人还在受着歧视。连贺仲雄这样的学科领袖都没多少人知道。

 

张江在这个时候仍然在到处淘盘,打口的CD就买了上千张。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

 

彭磊通过扒拉地摊上的打口盘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张江竟然也是通过在地摊上扒拉打口盘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科研方向。

 

垃圾堆里还是有金子的,张江在混乱的地摊上扒拉打口盘时,其中一张VCD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就是《Discovery的机器人时代》,其中讲到了有一批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称为“人工生命”的机器昆虫,让他感觉很新鲜。

 

张江觉得搞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都没有让他找到特别兴奋的点,而机器昆虫却让他激动。

 

正当他准备要好好研究人工生命时,结果却遭遇了非典,北交大沦为重灾区,他被软禁了,两个月不能出宿舍。

 

于是他只好在宿舍里利用网络搜索机器昆虫、人工生命的关键词。就这样,他下载到了那本影响了不止一个人不止一辈子的书——《复杂——诞生于混沌与秩序边缘的科学》。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2.08.png

本书已绝版,无法购买,可以收听此书的音频版,集智妹子在持续更新 

《复杂》这本书讲的是复杂性科学发源的圣地,美国西部圣塔菲里一群科学家的故事,书中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了这群科学家的科研经历以及他们的研究内容,文风极为优美,张江后来的写作文风也受这本书影响很大。

 

此时,张江也早已背叛原来的土木工程专业,从人工智能到复杂性科学,他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科研方向。

 

复杂性科学这个神奇的学科,把他所有感兴趣的点,人工智能、编程、仿真、机器学习、遗传算法等全部联系了起来。

 

对于早已是编程高手的他来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把《复杂》这本书上学到的东西亲自动手编出程序来了。

 

就这样,他把本书里提到的那些计算机模型一个一个全部复现了。生命游戏、蚁群算法、囚徒困境、人工股市,统统用Java把它们做了出来。 

 

他和亚伦一样的理念,认为学习需要分享与交流,知识应该流动起来,而不是成为死水。

 

在这个信念的强大感召下,他不停的在自己创建的集智俱乐部网站上输出科普文章与科研心得,将自己做的模拟也一个个放了上去。

 

然而,当他开始写科普文章时,其他的科研人员好言相劝,说一个未入门的博士生写科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你无法经受严格的同行评议,会被鄙视的。张江却一意孤行。

 

其他的科研人员确认了下眼神:“他是个傻X”,于是和他划分了界限。

 

张江却异常坚决的走向了这条不归路,他就是要用通俗的语言让大众了解科学,他让很多人知道,科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特别好玩和SEXY的事情。

 
网站上的内容慢慢的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科研爱好者。集智俱乐部网站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集智的头脑风暴论坛里从无人问津开始多了一些陌生的帐号,他们被网站上的蚂蚁、细胞、苍蝇们吸引而来,讨论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网站再也不是张江一个人的自说自话。
 
大家开始热衷于复杂系统的话题: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自我繁殖吗?经济系统如何演化?……这些主题基本构成了集智俱乐部多年讨论的主旋律。
 
在所有这些人中,有一位姓黄的杂志编辑显得格外活跃。于是,他们在网下相约见面。二人相聊甚欢。他的知识面很广,从物理到人工智能,似乎无所不知。在这次谈话最后,他送给了张江一本书:《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以下简称《GEB》)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2.43.png

 

这是一本旷世奇书。作者是侯世达,美国学者、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因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获得普立兹奖(非小说 类别) 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


注: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如果说《复杂》指引张江找到了他热爱的科研方向并开启了职业生涯,那么《GEB》就是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宗教。

 

拿到这本书后,他用一周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1000多页的厚书之后,头脑持续巅峰高潮,他觉得也许这就是比吸毒还爽的感觉,尽管他没吸过毒。

 

所以他在集智俱乐部又开了一个虚拟世界的频道,那段醉生梦死的时光与无休止的头脑风暴凝结成一篇篇文章。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3.01.png      

集智俱乐部从此似乎就有了灵魂。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GEB追到了集智俱乐部,也有人因为集智俱乐部知道了GEB。

 

科学、摇滚在那个时候都是小众,得益于互联网,让同样灵魂的人可以更快速的聚集一起来交流和分享知识。而知识得以在互联网上得到保存。

 

而网络的秩序全然不同于现实世界,为了网络世界的更美好,在国外,那些以亚伦为首的电脑极客们仍然在为了互联网上大众的的权利与传统势力做着艰苦的斗争。

 

5,互联网之子


2004年,刚刚成年的电脑天才亚伦进入了斯坦福大学。

 

尽管天才配得上名校,但是名校仍然不能提供给天才自由成长的土壤。他仍然融入不了学校的生活。他仍然和周围人格格不入。虽然他已经在很努力的想和同学搞好关系。

 

高处不胜寒,孤独已经成了他的宿命。

 

他上了一年大学就退学了,继续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互联网知识版权的斗争中。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3.41.png      

亚伦·斯沃茨与自由软件之父

 

他们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臭名昭著的电子司法卷宗公共存取系统PACER,老旧的网站,不方便搜索,也不能加标签。最令人发指的是每看一页就要10美分,没错,是每一页!而且你只能用信用卡支付这所谓的出于管理必要的费用,年能给政府带来超过100亿的收入。

 

但是很多人离不开PACER,但他们却要为此付出高昂的费用购买公开的司法卷宗记录。

 

亚伦改善了同事的程序到PACER的图书馆开始免费下载PACER的文档,并把这行径公之于众,一共670G,270万份档案,超过2000万页的文本。

 

但他却因为这件事被FBI盯上了。尽管亚伦很害怕,但亚伦仍然觉得他要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不平等。

 

亚伦热爱知识,喜欢看学术论文,然而科学家穷其一生的智慧凝结成的论文却被一些版权商用作谋利的好资源。这些宝贵的知识被封锁了起来。民众依旧需要付费下载,而版权公司则坐收鱼翁利。

 

2010年底和2011年初,亚伦利用MIT的服务器,从科学期刊出版巨头JSTOR的网站上下载了400万篇期刊文章,并上传到网站上公之于众。

 

2011年1月6日他在波士顿被捕,被控以通信诈骗,电脑诈骗及从受保护的电脑非法获取数据等罪名。如果所有罪名都成立,他将面临35年的监禁及高达100万美元的罚款。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4.02.png       

亚伦仿佛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与使命,在接受审判的这一年中,他成为了社会活动家,开始号召了数以百万的网民签署了反“禁止网络盗版法案”请愿书。

 

此刻,他已经化身普罗米修斯,坚定无惧的要把知识的火种带到人间。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4.21.png      

长达一年的审判,一个接一个的逮捕通知,因为打官司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亚伦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

 

但他仍然在战斗,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可以改变世界,他要让世界更美好。他坚持认为,他做的是对的,不是他有病,是这个国家有病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4.48.png       

尽管JSTOR申明不再追究,MIT也保持中立。但政府仍然要杀鸡儆猴,亚伦不幸成为了政府的炮灰。他们要把亚伦立为典型,执意要追究亚伦刑事责任,持续给亚伦施压。

 

2013年1月11日,不堪重负的亚伦·斯沃茨精神彻底崩溃,他在女友的的公寓中用一根皮带结束了年仅27岁的生命。

 

这个世界不配拥有他。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5.21.png       

亚伦的死在互联网掀起了滔天巨浪。他支持者中的美国公民在白宫网站上发起要求罢免亚伦一案检察官Ortiz的请愿书,三天内就获得两万七千个签名,超过法定的两万五千票要求。Ortiz团队在1月14日紧急宣布,撤销对Aaron的一切指控,并对案件不再做任何评论。

 

同时JSTOR宣布,对公众开放超过450万份文章。

 

亚伦从某种含义上讲,唤醒了我们的良知。

            

2013年2月,巴尔的摩有个14岁的孩子,进入JSTOR后通过查看论文并探索,找到了一种对胰腺癌进行早期测试的方法。然后他给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整个肿瘤科都发出了邮件,并得到了回复,这个孩子开始加入了这个项目组和研究员们一起工作。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5.40.png       

此时艾伦刚刚去世一个月。

 

“27岁俱乐部”中不再只有天才音乐人。

 

所谓“27岁俱乐部”,就是一群在27岁英年早逝的天才音乐人。这个俱乐部最早的成员包括 Jimi Hendrix、Janis Joplin、Jim Morrison、Rolling Stones 的 Brian Jones,他们是在五年的时间范围里相继去世的。1994年,Kurt Cobain 成了这一俱乐部的新成员。在他之前,Jean-Michel Basquiat 和 Minutemen 的 D. Boon 也已加入。2011年 Amy Winehouse 过世后,这一理论开始引起主流关注。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6.25.png      


因为亚伦传奇、悲剧而短暂的一生,他被媒体和他的支持者们称为“互联网之子” 。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6.51.png       

6,互联网开源的传承

 

2013年,彭磊的事业也几乎跌入谷底,虽然他们在摇滚圈有一番名气,但整个摇滚在中国还是处于边缘化,并非得到主流认可,那时还是通俗音乐一统天下的局面。拍电影也一直不顺利,后来,随着女儿的出生,他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压力。

 

而且他发现很多歌迷不喜欢新浪潮的歌。但他还是坚持写歌,出专辑,只是那时候的歌都带有悲伤的味道。《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首歌道出了他不被理解的孤独与悲凉。

这一生无解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没有我的空间

你曾热爱的那个人

这一生也不会再见面

 

还是2013年,集智wiki正式成立,由核心成员袁行远、苑明理搭建。他们在持续为集智wiki做贡献,他们成了亚伦精神在中国的传承者。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7.27.png       

张江刚刚从一场重病的生死线上恢复过来,继续全情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科研上。此时集智俱乐部已初具规模,从2007年开始举办线下活动,包括科普讲座,蓝色电影节等。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8.04.png

2009-2016集智俱乐部的部分活动


经过几年的线下活动,已经拥有了一批核心成员,称为集核,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高管,也有清华或北大的学生,还有在校的大学老师,这里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知识的探索者。

 

虽然张江十年前还在被认为写科普很危险,很民科,但他的集智俱乐部,却吸引来了一批真正喜欢做科研,真正会独立思考的那群人。

 

他们既有精通代码的极客精神,又具有严谨实证的科学精神,另外,还有那么一些文艺青年的浪漫,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特别愿意分享和交流知识。

 

他们同样又是一群在别人眼里“走偏的人”。相对于摇滚活跃于地下或酒吧,他们活跃于各个咖啡馆。

 

他们时尔做讲座分享,时尔谈一些“生命起源、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等一些别人听不懂的理论,时尔又全体静下来一起推公式。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8.32.png       

2012年集智俱乐部深度学习读书会

 

这个社区的成员经历了十年的锤炼,已经形成了一种称为“集智范儿”的社区文化。

 

他们颠覆了科研合作的模式,使得科研不再只限于实验室的同门师生合作,也不仅限于在校的科研人员。

 

他们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人类科学正在面临转型,将会变得更加开放,透明。从只分享科研发现的结果到全面分享科研探索的思路,代码,文献,公式,并进行跨学科、无疆界的合作,是科研体制的必然趋势。他们称这种未来为“开源科学”,或者“科学2.0”。

 

集智俱乐部也在这时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更多热爱科研,热爱探索的人真正成长为合格的科学家。

 

在这种模式下,曾经被讽刺为“民科聚集地”的集智俱乐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已经产出了多篇Sci,包括Nature等顶级期刊的封面文章。并帮助很多如张江当初一样迷茫的学生找到了科研的方向。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9.13.png

集智科学家吴令飞Nature发文:大团队渐进发展,小团队颠覆式创新


他们的这种开放和包容,使得他们不只产出学术论文,辞职阿里算法工程师的袁行远以无业的身份一直参加集智俱乐部的深度学习读书会,然后从中产生了灵感,并且在集智俱乐部找到了技术合伙人,共同做出了用人工智能来预测天气的产品:彩云天气。

 

这个产品一推出就震撼了气象大系统。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几乎没有利用任何关于气象学的知识,仅仅凭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就能精确地预测未来分钟级的降雨情况。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2.59.44.png       

彩云天气APP的界面

 

在刚刚面世没多久,这款界面极其简单的APP就攀登到了苹果APP Store天气类APP排行的首位。后来,彩云天气还在高徳LBS应用大赛中摘冠,获得328万大奖。而袁行远在领奖的时候,称自己是来自“集智俱乐部的极客们”。

 

随后集智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又集体写了一本书《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但那时,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有热的迹象。但这群人早就走在时代前面了。他们早就开始用事实证明,他们才是未来。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3.00.07.png      

现在的张江,已经从当时叛逆的摇滚青年变成温尔文雅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多年在咖啡厅对着各色人员办讲座的他炼就了炉火纯青的授课技巧,通俗的讲解,渊博的知识,操着一口幽默的北京话,使他成为学生最不会逃课的老师。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3.00.59.png       

张江在课堂上


2016年,随着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人工智能的浪潮在中国席卷而来,犹如全民大炼钢一样,智能制造园在全国到处开花,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层出不穷,并成为了投资人与政府的宠儿。

 

很多专门报道人工智能的媒体如量子位、机器学习、新智元全部蹭上了这波热潮做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号媒体。

 

集智俱乐部在这个全民狂欢之下却显得非常冷静。他们继续在公众号上持续产出科普文章,持续办线下讲座。内容也不只限于人工智能,而是复杂性科学的比重更大一些。

 

而此时,集智俱乐部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研究所”,被外界誉为“中国的圣塔菲”。张江也从如愿以偿成为了圣塔菲研究所的长期访问学者,终于去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圣塔菲。

 

而他在圣塔菲的合作者,正是《复杂》书中的Geoffrey West,《规模》的作者,而张江是《规模》一书的校译。影响了张江一辈子的书中的人物,以及书的作者,竟然跨越了时空,和他相遇了。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3.01.29.png

Geoffrey West :地球未来:生物体、城市和公司的生命、生长和死亡

2018年5月,《GEB》的作者侯世达也站在了集智俱乐部的讲座上。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3.01.38.png

侯世达:机器可以“翻译”但不能真正理解


尾声 


张江仍然年复一日的在学校上着课,做着科研,他的集智俱乐部也有了全职团队的运营。不管是公众号还是网站还是活动,都有很多人化身张江的分身继续完成传播复杂性科学与开源科学的使命。

 

集智俱乐部已经成了国内复杂圈子里最有影响力的社区,粉丝来了又去,集核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不变的,是张江自己,他仍然坚守着,就像一个茫茫大海上的守塔人,在点着灯为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

 

只是他很少弹吉它了,只有在集智俱乐部每年一次的年会上,才可以有幸看到教授化身摇滚青年,在台上放下斯文,边弹边摇摆着和彭磊一样妖娆的舞姿放飞自我。

   

屏幕快照 2019-12-16 下午3.02.15.png

      张江在集智俱乐部2017年圣诞晚会上


张江仍然在听着新裤子的歌,今年夏天,他疯狂的追《乐队的夏天》,为新裤子的的夺冠而激动不已,并仍然会被彭磊激情四射的台风而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七岁的女儿也成为了新裤子的粉丝,稚嫩的嗓音唱着他们的歌,学着彭磊跳舞。

 

他们终于火了,这支乐队终于从小众走向大众,摇滚终于被大众接受,不止70后,还有80后,90后,00后。。。。。

 

640.gif

台下安静内向的彭磊和台上火爆的他判若两人


截止到2019年,新裤子已经走过了23年,共发行了8张专辑。在这期间,他们被质疑,他们遭遇低谷,曾经那么多的乐队昙花一现后就再也不见,那么多的乐队还没有发光就消失,但他们一直在稳定的创作,一直在发声。

 

虽然他们被质疑风格一直在改变,但不变的是他们对原创音乐的热爱!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人:哪怕没有在27岁死去,但能将一件事做到23年,摇滚乐也可以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从没来有一支乐队像新裤子一样,可以影响了这么多代的人。

 

亚伦虽然去了“27岁俱乐部”,但他生前参与的每一个项目,都在现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继续为着互联网的开源和知识的自由流动而努力。

 

张江也让别人看到他的愿力有多强大,能把一件事坚持做16年,不管外界对他有如何干扰,不管外界的世界多浮躁,他仍然坚持内心那份纯粹,他要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科学探索中来,并且,他要为他们创造大门,铺路搭桥。

 

彭磊、亚伦、张江 ,跨越了时空缠缠绕绕,命运交叠,他们三个都是极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他们同时又不被世界理解,周围人甚至都觉得他们有病,但他们仍然坚持,他们用行动,甚至用生命来证明,他们才是未来。

 

集智俱乐部的科学家们也坚信,科学探索总有一天也可以变得很时髦。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尽管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开始被短视频,游戏占据。但是他们坚信,一定还会有这么一些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他们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探索这个宇宙。

 

因为,这才是未来,这才是我们的时代。


参考文章:

https://www.guokr.com/article/90079/开源科学,该怎么走?

https://www.sohu.com/a/163544466_108048

https://mp.weixin.qq.com/s/_jQZCgIjwJMyso-3Gw0TJQ没有围墙的研究所——第一篇媒体对集智俱乐部的报道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4199863 款用于学术出版的开源工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52040如何评价新裤子乐队?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U0ODIxMw==&mid=2649950560&idx=1&sn=6ba612fb50cc3972e7f1057c4d8333d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934844亚伦

 

http://www.vice.cn/read/new-pants-20-years除了新裤子,中国从未有一支可以影响每一代年轻人的摇滚乐队

https://www.jianshu.com/p/6001da29cf51逃不过的魔咒——27岁俱乐部

http://wiki.swarma.net/index.php/记录集智2003-2015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063808/我的复杂性探索之旅

https://www.jianshu.com/p/7474cda768d3开源科学:集智俱乐部与科学的未来

 

http://www.sohu.com/a/334238452_157450拉黑半个娱乐圈,朋友圈比精神病院还热闹?又丧又嘴欠的摇滚男孩彭磊,自由得让人羡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5630-1210247.html

上一篇:大数据揭示的五条成功定律
下一篇:让科学更美好的开源科学社区ResearchGate
收藏 IP: 123.117.45.*| 热度|

8 代恒伟 郭嘉琳 彭真明 强涛 李剑超 李春来 马耀基 杨秀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