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fycyy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xfycyyhang

博文

科技社团在学术交流中应创立"质疑"机制

已有 3321 次阅读 2009-12-8 23:5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交流, 科技, 学术, 质疑, 社团

科技社团在学术交流中应创立"质疑"机制

学术会议之所以受到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同,是因为学术交流在科学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思维创新的重要作用。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科学研究经常遇到困难,90%以上的时间都遇到思路上的困难,使科学研究难以为继。此时交流思想,可以打开思路,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所以学术交流不仅是检验科学成果的舞台、更是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最佳场所。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学术交流存在着阻碍科学自主创新的因素,即学术交流缺少争鸣与质疑的因素,使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作用大打折扣。

霍金有一名名言:“科学的本质是疑问”。爱因斯坦把怀疑和批判精神视为科学的生命、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和人类自我完善的催化剂。恩格斯认为科学上最重要的仪器是“怀疑的批判的头脑”。科学家不仅是科学知堂报告中对中华文明《易经》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影响的质疑,都引起巨大反响。科学史表明,重大科识的创新者,往往也是争鸣、质疑的大师。可以说,有条理的怀疑是“科学的内在精神”,“通过怀疑,可以使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承认。” “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可以而且应该被怀疑的,是可以证伪的”。科学家们无不重视学术交流中的质疑,他们往往在学术会议中带头质疑。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上提出“科技界存在四个不协调”问题、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去年9月在人民大会学问题的质疑往往是重大科技进步的先导。

克服目前我们学术交流中往往只宣读论文,而缺少争鸣的作法,建议中国科协、中国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建立一种基于质疑的学术交流机制,重新树立有条理的怀疑这一“科学的内在精神”,以适应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对中国科技社团、学术组织的需求。具体来说,在学术交流中要创造一种“精交流、多争鸣、存质疑”的机制。“精交流”即学术交流主要谈观点、认识、过程、结论,交流发言时间要限制。“多争鸣”即给听讲者提问题的机会,使发言者与听讲者交流互动,构筑创新思维的平台。“存质疑”即树立“科学的本质是疑问”的意识,树立“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可以而且应该被怀疑的,是可以证伪的”的意识,敢于质疑、鼓励质疑,为质疑者创造一个宽松、平和的自由环境。只要质疑者言之有理,无论是否符合“主流认识”,无论是否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会议纪要”应给以重视,尽可能地“记录在案”,以利今后科学实践的检验。”科学不是绝对真理,它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局限性;科学不可能有顶峰,它只是一个永无止境地前进的过程。”通过建立“精交流、多争鸣、存质疑”的机制,使学术交流完全释放出其“加速科学发展”的作用,使学术会议真正成为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机构。(赵红洲:《科学计量与学会工作》《学会》杂志1988年第3期第7页)

2005年7月5日

注:该论文刊载于《科技导报》2005 Vol.23 No.8 P.41《新华文摘》2005年第20期转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292-277195.html

上一篇:学术交流作用新解
下一篇:学术会议应该成为学术思想繁荣的保健医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