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microlett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突破全固态电池正极载量限制:3D打印高取向离子传导网络
2024-3-12 09:21
研究背景 提高室温下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的长周期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由于固体-固体界面接触损失和离子传输缓慢等问题。本文使用3D打印技术开发了具有独立控制结构因素的三维(3D)结构设计的复合固体电解质。合理设计和开发了具有垂直排列微柱(p-3DSE)和螺旋(s-3DSE)结构的多类型电解质膜, ...
22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佘远斌院士等:应力诱导表面界面双极化构建高密度活性位点,提升光催化CO₂还原能力
2024-3-11 09:00
研究背景 基于绿色植物仿生模拟,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应对全球环境恶化和可再生能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在众多光催化中,氧卤铋材料因其晶体可调性和对组成结构高度依赖的光催化特性而展现潜力。然而,氧卤铋中有限的活性位点和较低的电荷分离效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尽管可以通过构建异质结构加强电荷 ...
27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NML2024.4封面文章:仿生多功能自感知驱动的梯度水凝胶用于软硬机器人的远程交互
2024-3-10 13:00
研究背景 大自然为软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灵感。许多生物,如人类的舌头、水母的触手和含羞草的叶子,不仅可以在大范围内灵活形变,而且具有自我感知能力。为了模拟这些自然系统,研究人员通过结合软致动器和柔性传感器来开发仿生软机器人。然而,一个普遍的限制是大多数软致动器虽然能够形成复杂的形状,但缺乏感 ...
30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湘潭大学王钢&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赖伟鸿等:快速锂离子通道聚合物人工SEI层,长循环稳定锂金属负极
2024-3-9 11:48
研究背景 锂金属在循环过程中不受控制的锂枝晶生长引起的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商业化。本文提出了一种由PVDF-HFP和LiNO₃组成的锂金属负极复合人工SEI,极性PHL层不仅可以捕获其表面的锂离子,形成快速锂离子通道,还可以作为储蓄层不断释放锂离子,从而降低局部锂离子通量,实现锂离子均匀沉 ...
32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广东工业大学黄少铭/张伟等:构筑网格化纳米纤维高效锚定多碲化物中间相实现超长寿命钾离子储存
2024-3-8 10:47
研究背景 金属碲化物( MTe )由于其高比容量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钾离子电池(PIBs)负极材料。然而,目前已报道的MTe负极材料往往面临着导电性差、体积变化大以及中间相(多碲化物,K-pTe x )易溶解穿梭、容量快速衰减以及储能机制不明确等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工程策略,将超细CoTe₂纳米点限 ...
36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华北电力大学吕玮等:生物质碳集成策略发掘水系Zn-MnO₂电池正极生物相容性
2024-3-7 11:28
研究背景 环保、高安全性的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MnO₂由于结构多样、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作AZIBs的正极材料,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结构变形、副反应及Jahn-Teller效应等问题。绿色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对于低成本、高安全规模储能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质碳材 ...
33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航张校刚等:含氟表面活性剂助力高性能锂离子热电化学电池
2024-3-6 12:00
研究背景 作为一种新型能量转换器件,离子型热电池(i-TE)能够将低品质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电解液作为 i -TE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的离子会在一定温差下发生热扩散,并在冷、热两端形成离子浓度差,从而产生输出电压。在已报道的用于 i- TE的电解液中,水系电解液因其具有快速的离子扩散和良好的氧化-还原对兼容性 ...
38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黄小萧/车仁超等:微量铁注入对石墨烯介电与吸波性能的调控机制
热度 1 2024-3-5 10:41
研究背景 随着微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吸波材料作为对抗电磁干扰的主要屏障,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石墨烯凭借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固有的金属导电性,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阻抗匹配和高吸收强度之间的矛盾,纯的石墨烯并没有表现出理想的电 ...
334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宁波材料所向超宇:质子促进配体交换实现高效的CsPbI₃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2024-3-4 11:56
研究背景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体( NCs )具有荧光量子产率(PLQY)高、带隙可连续调节、色纯度高、可溶液处理等优点,被认为是发光二极管(LEDs)的下一代材料。CsPbI₃钙钛矿NCs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理想的带隙(~1.7 eV),广泛应用于红色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 SCs )。尺寸控制的小尺寸CsPbI₃ ...
32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西北工大冯晴亮等:全共价有机框架纳米薄膜解决锂离子电容器电荷存储动力学不平衡问题
2024-3-3 09:37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容器(LIC)由锂离子电池电池型负极和超级电容器电容型正极组成,因此结合了二者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的优势。从能量储存角度来看,LIC内部Li⁺在阳极嵌入和脱嵌,而阴离子在阴极吸附和脱附,两个电极在不同的电位范围内以不同的机制工作,因此LIC可以结合两种不同储能机理的优势 ...
34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