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m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lman

博文

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已有 4559 次阅读 2021-2-1 11:19 |个人分类: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举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种创新型网络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创新资源,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集群所在地区的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近年来,中国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已基本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于注塑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下文介绍一些赛迪智库公布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本现状

伴随我国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具有联动效应的产业已经实现了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基本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制造等领域,涵盖了《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主要先进制造业集群

0.png

资料来源:根据赛迪研究院《2019 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整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集群起步晚发展快,典型代表有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和武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原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快速转型升级,并形成集群发展的优势。主要代表有西安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先进材料是决定高端制造及国防安全的关键因素。我国新材料前沿领域创新发展持续加快,集群优势明显。目前,中国该领域主要有宁波石化产业集群、苏州纳米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在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成像技术等多个领域均有突破。目前,该领域主要有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武汉东湖和深圳的集群。

 

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布及特征

根据赛迪研究院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我国已形成以“一带三核两支撑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总体格局。其中“一带”指的是沿海经济带,“三核”是指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核心区,“两支撑”包括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圈。从发展形势来看,先进制造业在东部沿海一带产业基础雄厚,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未来中西部地区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

1.png

 

资料来源:赛迪研究院《2019 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

环渤海核心地区主要包含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以先进制造业高科技研发为主,天津以航天航空业为主,山东主要以智能制造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为主,辽宁则以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为主;长三角核心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主要在航空制造、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较突岀,形成较完整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链;珠三角核心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和江门等地,集群以特种船、轨道交通、航空制造、数控系统技术及机器人为主。中部支撑地区主要由湖南、山西、江西和湖北组成,其航空装备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力较为突出;西部支撑地区以川陕为中心,主要由陕西、四川和重庆组成,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存在问题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中仍存在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集群产业同构性强等问题。

 

1、产业集群长期处于低度化发展状态

产业发展一般会经历集中-集聚-集群三个阶段,产业集群低度化是指产业集群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级的过程比较慢,导致现有产业集群仍以与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加工制造等价值链低端环节为主,集群内企业拥有价值链高端环节及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少,这类集群的本质还是一些集聚区。现有多数产业集群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产品档次多数不高,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知识要素资源成为现代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较高的知识要素资源能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产品成本,不断升级产业集群。由于我国知识要素的缺乏导致产业集群长期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层次发展状态,产业集群的低度化将直接导致集群发展后劲不足,影响我国产业集群未来发展。

 

2、产业关联度小,集而不群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是企业能够共融共生、形成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产业集群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而不群。首先,跟风仿效者多,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如光伏产业受国家政策导向作用,大批政府、民间、境外的资本和资源涌向光伏行业,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目前我国很多产业集群在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招商时并没有注重产业之间的联系,即使企业数量达到一定数目,但因企业间的关联度较小,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技术和信息等资源无法共享,造成了集而不群的现象。

 

3、产业结构同构性强

地方政府普遍以“大而全”思想指导本地区经济发展,加上政府对本地经济保护,导致各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产业关联性较弱、产业结构同构性强。如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投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服务型制造业等,并将原有的加工制造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出去。而我国有些西部地区忽视自身比较优势,不满足于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也同步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生长环境,不但导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没有成长起来,也影响了劳动密集型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4、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不少产业集群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水平仍较低,创新能力及竞争力不强。首先,集群对自身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原创性较差,主要靠吸引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入园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次,不少集群一味争夺项目、追求产值,忽视培育包括专利、知识产权在内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企业对外技术依赖性较强,集群发展后劲不足。第三,产学研用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成为集群创新的重要外溢来源和科技创新始发性资源。

 

5、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产业集群缺乏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一是政府的作用有待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不仅仅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还应促进市场更为有效。在“条块分割”的体制下,由于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政策经验不足,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导致集群发展中普遍存在用地浪费、产业缺乏特色、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氛围等问题。其次,我国中介组织的运行环境有待改善,不少集群缺少在经济技术、法律、信息、管理、产品推广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支撑,也缺乏为其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完整的培训体系,阻碍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第三,集群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较少关注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

结合现状,我们认为集群发展必将走过的路径或方向如下:

(1)集群智造是集群发展的高级目标甚至终极目标;

(2)集群内的企业一定会推行智能制造;

(3)集群发展一定需要依托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4)新型数字化的产业园区和制造业特色小镇会真正支撑起集群发展;

(5)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企业间分工协作水平将直接反映集群发展的质量。

(6)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需要新型产学研用共同体来解决。

 

上述主要内容节选自赛迪智库《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信息可以查看『见仁见智』畅想注塑产业集群发展的未来之路。

 

 添加作者微信,了解更多信息

个人二维码.jpg

活动信息.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8870-1270020.html

上一篇:『警钟长鸣』浅谈工业互联网安全及工业数据安全
下一篇:悉尼大学研究人员改进了碳纤维的回收工艺
收藏 IP: 183.156.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