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Ag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tAging

博文

如何避免跟踪式科研? 精选

已有 12541 次阅读 2020-9-3 08:0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与生物医学学生讨论,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原创的观点、理论。

      不出意外,很多学生都说,我会大量读文献、专业书籍,然后看看还有什么没做的领域,就是原创的课题。

       这个流行的策略真的有效吗?

       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以下为常见的支持大量看文献的观点。

       1. 我不看前人的文献和观点,怎么了解这个领域?

       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努力下功夫就一定能原创。

       3. 牛顿也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取得了成果,似乎也是类似的策略。

       4. 只要能发现别人没做过的方向,就是原创。

       5. 还有人会讲,别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学习都费劲,还要原创,达不到。

       以上的观点或者思维方式,容易掉入me-too陷阱,为原创者做嫁衣。也就是不断积累数据,证明原创者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原创者就能收割无数“粉丝”,名利双收,还能轻松压制跟踪者的原创能力。其实我们看牛顿的三大定律和微积分理论,显然不是简单的跟踪式科研,而是伟大的原创性贡献。

       那么,如何摆脱已有成果的“洗脑”效应?

       在有好的思路、理论、观点之前,不要大量读文献。开题前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需要找有长远眼光、经验丰富、思维灵活开放、鼓励原创的科学家指导。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后,才能开始有策略地看文献。

       看文献也得注意,不能像上学时,背乘法口诀一样,“一一得一”式地全盘接受。看之前需要明确,任何文献都有局限,甚至有时文章题目、作者名字都不正确。因此,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原则的哲学,客观看待科研进展。

       看文献是为了检测自己的策略是不是真的是原创,以避免人云亦云,也是为了熟悉这个领域,更好地推动科研进展。因此本文并不反对看文献,而是反对盲目看文献。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原创理论、技术突破,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我们需要从“学生式”科研转变为“老师型”科研,即“Teach the world”,建立领先的科研体系、理论、标准,引领科技发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2392-1249056.html

上一篇:从安倍辞职说起
下一篇:吃糖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
收藏 IP: 45.29.85.*| 热度|

35 梁发云 王兴 郑永军 武夷山 王安良 王德华 孙冰 毛善成 杜占池 许培扬 张永刚 胡大伟 王秉 晏成和 周阿洋 朱豫才 曹俊兴 单坚开 徐耀 曾荣昌 姚伟 黄永义 胡新露 冷成彪 曾杰 刘博 陈兴峰 孟利军 王崇臣 孙学军 徐黎 舒红 彭真明 蔡宁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