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smo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osmos

博文

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再研究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已有 2087 次阅读 2021-1-18 00:47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再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


近2年我国遭遇的科技阻击和封锁毫无疑问表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近二、三十年来,尽管我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成就斐然的科技进步,但是必须要看到我们的科技发展一直是跟随在西方的后面在前进,科研创新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手中,我们并没有实现超越。之所以科研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手中,据笔者的观察,有2个关键点。第一、西方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现代科技发展的各种理论基础,如,电磁场理论,量子理论,信息论,乃至各种近代数学理论等等,都源自于西方。也就是说框架是西方制定的,我们只能在这个框架内跳舞。对于大学而言,许多教师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基础理论,现有教材大多也是泛泛地描述,没有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何谈理解呢。第二、基础理论是其它应用创新的根基,西方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产学研的效率非常高。

反观我国,注重实用主义,拿来主义,对基础理论的研究重视不够是导致我们一直没能掌握科研话语权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些经典理论,我们的许多科研人员从他们的学生时代起就没有清晰的理解,当他们走上科研岗位后,只是知道这个理论告诉我怎么用,我就怎么用,并未深究理论的发展历程,更没有自己亲自尝试着去推导一下。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拥有大量的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缺少重大原创性的基础理论创新的原因。再者,我们的研究过于重视形式上的成果,如论文发表,而忽视了将研究成果及时的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为什么我国成为论文产出第一大国,但科技实力仍落后于美国的根本原因。(当然最近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如破五唯等措施)

针对于这种情况,为改变科研创新话语权上我国较被动的局面,笔者有一点建议:

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再研究过程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教师本身首先应对本领域的一些基础理论形成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光是看懂还不行,必须应当一步一步地亲自推导,批判性地认识其发展历程和思想。若自己一个人力所不及,可以组织若干专业相近教师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

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基础理论太高深,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还不够,但恰恰相反,许多基础理论的数学理论基础并不复杂,大二,大三的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就够了。并且,要发现和培养好的科研苗子,大二、大三阶段正恰逢其时。因此教师除了本身要对基础理论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或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批判性认识本领域的基础理论,这样形成一种长期政策,一届一届学生进行下去,教师的科研能力会得到升华,学生今后走上科研岗位才能具有过硬的创新素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120-1267690.html

上一篇:世界是虚拟的吗?
下一篇:论科学家的哲学修养
收藏 IP: 27.17.142.*| 热度|

6 徐勇刚 晏成和 张学文 周忠浩 黄河宁 叶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