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博文

和著名科学家袁亚湘和戴鹏程的一面之缘 精选

已有 9826 次阅读 2021-4-15 07:02 |个人分类:拾穗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比一般人聪明的地方是:从小就知道自己比较笨,敏感而早熟、口拙却尖刻。与此相伴,就是对具有天赋异禀的人或者其文章,也很敏感。非常偶然,袁亚湘和戴鹏程各自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见过他们二位,都只匆匆一面。近40年过去,恍然眼前。这其实是人类英雄情结的一种体现,具有这种情结的人很适合当老师。

v2-9bcf7f22b7658e4550c32ec52a24b8f8_720w.jpg

在北大数院,成为一个普通人”(张炜铖)有一段歌颂天才的文字如下:“整个数院2016级的人都绕不开李琦玮。他可以满足你对天才的一切想象。王川说。李琦玮在进入大学前就预习完了本科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他睡在上铺,习惯在床上学习。来问他问题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站在床下,仰着头,等待他的解答。他的外号里有个字是神,同学们提起他,用的形容词是平易近人。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会说:我们属于第二梯队,第一梯队只有李琦玮一个人。

1982年春夏时节,去湘潭大学找朋友去玩。朋友带我去找另外一位老乡,数学系的刘建国。当时,袁亚湘、刘建国、还有另外一位同学他们三人在昏暗而潮湿的学生宿舍里,对一本书或者一张纸,正在激烈地争论一件什么事情! 旁若无人。这种专注很像杨振宁描述的他和黄昆张守廉在讨论量子力学难题。至于我当年的朋友,现在隔壁大学任教授,目前也是科学网的网友,大名张少雄。

"我的朋友黄昆"(杨振宁):“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的题目是关于根据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解释来理解测量的含义, 那是一个极奥妙的问题。我们的争论从茶馆喝茶开始, 一直持续到昆华中学我们的房间里, 虽然熄灯后我们都上了床,但争论还没停止。。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那天晚上我们争论的究竟是什么,也记不清谁站在哪一边,可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们三个人最后都从床上爬起来,点亮蜡烛,逐句查阅海森堡在《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一书中的几段话来解决我们之间的争端。

1986年春节期间,我在郑州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宿舍借住,大概和研究生复习考试有关。当时,戴鹏程通过了杨柄麟先生在河南省组织的小cuspea考试,即将去美国留学,是学生中的名人。我跑去和他讨论量子力学问题。具体内容,早已忘记。不过清晰地记得戴鹏程告诉我,他印象深刻的一道量子力学习题是一个对称三分子转子的转动谱。一边说,一遍伸出三个指头来回转动。

——————————

戴鹏程,男,1963年10月生于郑州,1984年于郑州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3-1996年为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博士后,1996-2001年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Staff Scientist,2001-2006为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副教授,2001年至今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Joint faculty,2006-2008 为田纳西大学教授,2008年至2013为田纳西大学先进材料联合研究所讲座教授(JIAM chair Professor),2013年至今为Rice University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

yy-at-math-bridge.jpg

PengCheng-Dai_300.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7-1282026.html

上一篇:湖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下一篇:高考理科状元如何读书? 抄!
收藏 IP: 222.244.139.*| 热度|

17 马德义 程少堂 宁利中 武夷山 晏丽红 王安良 杨正瓴 史晓雷 李学宽 郑强 周忠浩 唐凌峰 孙颉 杨金波 张江敏 李毅伟 袁贤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