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为雷达配上显微镜眼睛

已有 3810 次阅读 2011-8-9 09:35 |个人分类:栏目:封面图片说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探测器, 显微镜, 无线电, 美国导弹, 防御系统

      目标探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从宏观世界的宇宙天体到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都需要借助观测设备进行分析研究,一定程度上,探测水平决定着研究水平。雷达作为最重要的探测器之一,无论是在战场监视、精确打击等军事领域,还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中交通管制、对地观测等民用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雷达起源于无线电探测与测距(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RADAR),自问世之初,主要担负远距离探测的任务,起着望远镜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及需求的提高,除能够远距离探测外,还需具备对目标的结构、尺寸、运动等细节的测量能力,即承担显微镜的作用。目前,雷达的发展趋势是作用距离越来越远、测量精度越来越高,如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最新部署的海基X波段雷达能够对3000km以外的目标实现cm量级的测距和测速,星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对地面目标观测成像的分辨率可达到分米量级。
      雷达的高精度测量水平大大拓展了其技术内涵,对目标探测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再只是探测有无目标,而是朝着目标属性识别、整体态势评估等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目标微动特性所具有的潜在科学价值引起了领域科学家的重视,因为有些微动形式与目标类型或状态紧密相关,甚至一一对应,例如,利用汽车的震动可以判断发动机的类型,利用卫星姿态的变化可以判断是正常工作还是失效,根据旋翼的片数和转速可以判断直升机型号等等。近10年来,国内外在雷达目标微动特性获取与识别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机构有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Linclon Laboratory of MIT),加拿大的国防研究发展中心(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ada)和中国的国防科技大学。
      《科技导报》2011年第22期刊登了国防科技大学刘永祥等的文章“雷达目标微动特性研究”,针对雷达获取目标微动特征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介绍了微动目标对雷达回波调制效应、微动特征提取、微动目标雷达成像、微动特性测量及雷达波形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期封面图片由刘永祥提供,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代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473316.html

上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7-21至2011-07-31)
下一篇:现代人起源之争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