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长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atsothus 力所能及,至微至远,无可替代,至善至美。让学习成为一生成长的快乐习惯!爱我的不要停,恨我的请继续...

博文

重整化之意向生态说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其可以被理解谈科学与艺术的分异融合

已有 1052 次阅读 2020-5-29 07: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引子    层次  专业  智慧    卓越   分  异   界   道   度  模   化   序   仿   生  真   安   善   全   美 

看到   发现和 发明    科学的目标和任务是造福人类,科学追求的终极目的是真善美,真理、发现,就是要真实, 科学并能最后非常美妙的呈现 。 辽阔的宇宙是最美的图画,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公式,将辽阔宇宙的规律都包含在神奇而简洁的符号里。数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思维和探索的绝妙工具。现在数学的发展一方面展现日益增强的专门化程度,同时也导致了数学的统一和纯粹,并避免和消除与应用数学之间的人为割裂。


       艺术家追求美,能更美更好描绘未来的图景,即是善,也是求真。艺术家以形象思维思考,科学家是用逻辑思维思考, 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科学创造可借助艺术的美,艺术也可在更好地理解科学基础上,得到科学的支持,通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会创造出科学和艺术灿烂的未来。

       科学不仅是为了积攒科学知识,更是为了提高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提高我们对这个世界发问的能力。而 艺术是为了提高审美能力,铸造精神品位。  真善美也是艺术的初衷。 真正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时代是“天才的世纪”,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去审美它。如果足够有智慧、思路足够开阔,可以把自然界当成交响,可以把太空当成更大范围的交响,也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小小的细胞当成一个人自己的交响,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科学和艺术相当于硬币的两面,它们永远相连,但是又有差别,这个面的图案跟那个面的图案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在一个硬币的两边,它们永远在这个世界上纠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会伴生着产生更多的、更美的、更好的,对人类更有意义的成果。

        世界的神奇在于其分异的复杂多样,而世界的实质本质则在于其融通万变而不离其宗,在于可被理解的整体性,系统性。理解其开于加减,经过不断的重整化,合于无界自然,这种无穷势意向变化于一体,形成了可理解性的两个要点,分异与融合,生态而盎然。

        艺术使科学的表现形式更形象。 在科学研究里面,也有很多艺术的想象,更好的支持科学概念的成立。前沿领域超出人们的常识范围,做出模型来,那是很艺术,但又真实反映科学的,这种融合发展,最后开出来的花朵具有科学和艺术的精髓。精神意识与现实的相融,使得世界是可理解的。更重要的是,会理解以及欣赏科学和艺术的融通思考对于人类和世界的贡献,这对净化自己的灵魂大有好处。 美化自己的生活,也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很多科学成果的展现,对自然界、宇宙的分析,简直太美了、太神秘,有点像在创作音乐之前给你带来的冲动和期待,或者说一个非常抽象的音乐带来的想象的那种状态。音乐文化一直都与自然科学和天文有关,类似律的产生,其实和自然界的时间变化是相应的,科学与艺术和而不同,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的智慧却可以滋养现代人。

格致窃道,论之高精尖,和者寡, 曲高传而不授,尊重者大家观。

诘问:大师的才学识能偷得来么,既得天时地利,关键特质缺先,稀者道也,至简于大,至微至远,至善至美,真弗行。


小记   数学三大基石


空间艺术-绘画-几何

时间艺术-音乐-代数

综合艺术-电影-分析


分异加减   维元相联    层度轮转变换    生息暗反   空间空间,应是道通无边


后记    分异融合谈创新

全球科学格局变化,跨学科研究凸显重要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

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学科布局   既要涵盖不同层次的知识,也要将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国家各领域重大需求相融通,解决学科相互隔离等阻碍创新的问题。

科学研究范式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


好奇心驱动    科学前沿    安全发展所需      应对重大挑战        跨学科   跨领域    

思维范式

分异   思想   灵感   自由      中心    确界    原创    首创     首发    孵化

临界   热点   难点   新兴      开创    引领    前沿    探索     牵引    导向    发展     安全    驱动

通道   独辟   蹊径   方向      幅度    关键    开拓 

尺度   匹配   需求   问题      目标    融通    瓶颈    核心     应用

规模   共性   体系   突破

层次   交叉   跨界   拓展   点极  贴附  拼接   生长  重构  深化

智能化支撑    定量    模型   思想   感知  测度    方法   技术   观测   探测   监测   测量  检测   算法   认知  语义  构造   仿生    仿真  

评议   责任    质量   贡献   挑战     大数据基础、专家知识系统、精准匹配 

信用   偏见    冲突     交流   

非完备性    重整化    自相似    自组织     规模尺度   数理物化生地史   全息度    大师   大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78564-1234946.html

上一篇:全息仿生仿真论空间构造学之网络适应赋格与量子界化切换聊规则判定法则分维定限谈加减律话构物致知
下一篇:平行世界构造性说意识层次也谈猜想假说与技术探索聊约束自由重组(重整组合)之人择原理评述致密有序无穷势与混沌叠加论全息本质
收藏 IP: 58.23.2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