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sir199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osir1991

博文

连载:博士论文致谢(一)

已有 5580 次阅读 2017-11-7 10:4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年这个时候,课题无头绪,人生很迷茫,有时甚至怀疑自己选择去读个博士是否真是脑子进了水银,但都会被自己的三字箴言劝回去:我选的,我活该,会好的。去年这个时候,投了小论文,正加班加点跟审稿人博弈,5天写了20页回复,感觉可以吹一年,但依旧担心悲剧,常常夜不能寐,凌晨惊坐起刷邮件成了常态。今年现在感觉毕业有戏后心态放宽了点,连睡眠也好了点。此时此刻,周末的阳光午后,我应该是有点无聊,那应该给自己找点硬事情来做,想到以后此部分被草草了事就太可惜了。本科到现在八年,不自觉低头自我审视,除了发际线上移了,眼睛也有点近视了,颈椎也有问题了以外,其他都还不错,包括抗压能力强了,心理素质好了,明白了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失落时师弟们会送来“人到中年,知足常乐”的安慰,获奖时也会送上请客付钱式的拍马屁,很庆幸有他们,不然一个人的实验室得多冷清。故事总是惊人的相似,我所走过的路,有的人正准备踏入,有的人正在路上,有的人刚刚走完擦鞋,但无论居庙堂之高,亦或处江湖之远,都是暂时的,有时我真需要给自己来碗鸡汤,因为人都有很虚很怯弱的时候,特别是Ph.D.Permanent head Damage),我把它叫做信心。

人一开始回忆就说明他已经老了,并且总爱想起以前的光辉,很少提及凄凉。其实真正让人成长强大的恰好是谷底的凄凉,那少量的光辉只是走出后的附属品罢了。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我是极度幸运的,认识了两位,本科杨老师和硕博毛老师,他们都在恰好的时机把我拉入了坑并明确指引了方向,让我把坑挖大到现在,一群同门师兄弟跳进来成了一个团队,很好的结果。对此,只言片语无以言表谢意和荣幸。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让我知道怎样才是高效的学习,如何去做漂亮一件事,最重要的还是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未知的挑战。弥足珍贵,受益终身。

   毛老师是我的硕博期间的导师,比我大十三岁,也是这里首先要感谢的人。我是大二认识他的,当时他还很年轻帅气,现在他参加运动会都只能被安排在中老年组,真是岁月不饶人。毛老师是做工程出身,具有非凡创造力,我们一起做项目熬夜时,我有见过他喝咖啡后超强的执行力和严谨求实的办事风格,后来我才知道他的梦想是改变世界。我跟他相处时间很多,几乎每天饭后陪他散个步,师生之谊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基础之上的,特别是性格。人相处久了,足以见其灵魂,如果非要加个修饰,那应该是叫有趣,有品味。作为教授导师,我觉得平易近人,谦和从容应该是标配,至于非要用学富五车无所不能,那应该是有点浮夸。人固有不足,毛老师对自己具有很强认知,这也是我硕博期间少有在导师们身上看到的品性,我很佩服。我们时常讨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问题,反思如何去做好一名导师,如何带好团队,如何继承。他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篇论文,题为《How to Pick a Graduate Advisor》,斯坦福一大牛亲笔。精读后,我总结为知己知彼,合作共赢。亦师亦友,很多导师以忙为由而放弃了思考这个机会,从而放弃了本该一辈子的师生情。我们每周三晚上开例会,他定的,因为他那天限号。饭后买点水果然后回办公室,就像茶话会,汇报和安排,尽兴则两三小时过了。石墨烯是在“You can you up”中发现的,我经常鼓励师弟们把这个精神传承下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新灵感,因为连导师都无思路的话,你少量的资历谈何容易,至于那些导师都没入门的课题就更难了,毛老师说他也需要与学生一起成长。同为博士,明白学生的清苦,所以他定期带我们出山觅食,体验生活,这足以窥见导师是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出差回来,他一般会给我们带点东西,或多或少,一箱库尔勒香梨,一个香瓜,一包瓜子,有时出去旅游也不空手。每年他会组织出去爬几次成都周边的山,并且对路线了如指掌,一群人几个车开几个小时,上山下山,高谈阔论,吃当地特色餐馆。我有时都好奇他是如何知道这些又远又偏的小店的。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难怪他最爱听民谣。之前有个本科生过来面试,我给她讲了我们当前的状况,并且欢迎她加入,她斜着眼睛看我好像传销,最后居然还拒绝了,这种不自信的放弃我们为她感到痛心惋惜。他说,为人做事低调,守规则会帮你少犯错,尤其对我。虽然他说自己中年了会很油腻,但我知道那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劝他少吃火锅,不过我们每次都会叫上他,并且吃完后会安慰道:我们买了枸杞,你的保温杯呢。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叫“遇到一个合适的导师有多难?”,很多回答,有个人说,看到这个题目,内心都有温馨的感觉,我想她应该是说的很多年后。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22362-1084130.html


下一篇:连载:博士论文致谢(二)
收藏 IP: 171.210.148.*| 热度|

6 彭真明 武夷山 王德华 杨金波 吴斌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