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holt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lmholtz 沟通、交流、合作。

博文

中风带来的开悟:吉儿.泰勒的作品《奇迹》

已有 11914 次阅读 2012-3-19 15:39 |个人分类:综合性资料|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泰勒, 恢复, 奇迹, 中风, 吉儿

《奇蹟》 英文:My Stroke of Insight-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作者: 吉儿.泰勒,Jill Bolte Taylor

一位哈佛医学院的一流美国神经科学家在经历自己的左脑中风后,通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全面恢复后写下的关于左脑、右脑的功能差异,以及作为过来人而提出的对中风者自我恢复的忠告。

此书已经由台湾学者杨玉龄译成中文繁体版并在台湾出版,淘宝网上有售。这是第一本由罹患嚴重腦溢血、竟然完全康復的腦科學家,所寫的書,可供神经科学家以及中风病人及病人家属学习。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8035

奇蹟My Stroke of Insight-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                            譯者:楊玉齡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90227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2842

·                            裝訂:平裝

本書作者,吉兒.泰勒說:
我以屬於右腦的心靈意識,
全心相信《奇蹟》將會從你們的手中,
流傳到其他能因此受益的人手中。

十年前,我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
並指導年輕醫生有關人腦的知識。
但是在19961210日,我給自己上了一堂生死課。

那天早晨,我經歷了一種罕見的左腦中風……
在那短短四小時內,我透過腦科學家好奇的雙眼,
看到我的腦袋如何一點一滴的喪失處理資訊的能力。
兩三個小時後,我已經不能行走、說話、閱讀、寫字,
甚至連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來……

我堅持寫這本書,是為了我們社會裡
即將在今年經歷中風的七十萬人(以及他們的家人)。
這是第一本由罹患嚴重腦溢血、竟然完全康復的腦科學家,所寫的書。
我在想,只要有一個人是因為讀了〈中風那天早晨〉那一章,
而認出中風徵兆,並向外求救,那麼我在過去十年來的努力就值得了。

如果你認識罹患過中風、或其他腦部創傷的人,
那麼本書中關於復健的篇章,或許就更格外值得一讀。

最終,我也將帶你進行一趟非比尋常的旅程……
這是我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
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
漂浮到一個令我覺得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終於了解,我們如何能經歷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
……
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
我期望各位都能享受這趟旅程!

1996年的冬晨,哈佛大學的腦科學家吉兒.泰勒
左腦血管突然爆裂,她嚴重中風了,當時她才37歲。
但是泰勒沒有被擊潰,她憑藉著自己對大腦的了解,
用右腦解救了左腦。
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復原,
而且還開發出右腦的潛能,達到安詳平和的涅槃境界!
這真是人生最不可思議的奇蹟!

作者簡介

吉兒.泰勒 Jill Bolte Taylor

  美國神經解剖學家,任職於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

  身兼哈佛大學腦組織資源中心(簡稱「哈佛腦庫」)的代言人,以及中西部質子放射治療研究所的神經解剖學顧問。

 自1993年起,積極參與美國精神疾病聯盟的各項事務,曾任該組織的全國董事。

  2008年,獲選美國Time雜誌全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

  目前定居於印第安納州的布魯明頓。

譯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榮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大自然的獵人》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推薦獎、《雁鵝與勞倫茲》榮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從來不知道「開悟」、「極樂」也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一種失去左腦功能下的副作用。《奇蹟》讓我們一窺「中風病患」腦中的奇幻世界,書中清楚描述右腦救左腦的過程,可說是發生在一個人體內最奇蹟的奮鬥史!
——
李欣頻  身心靈作家

  大腦無可限量的可塑性使中風後的復健過程雖然艱辛,但只要有恆心、毅力和目標,卻充滿著希望。這本書提供中風患者及家屬一盞明燈。
——
柯德鑫  奇美醫院中風中心主任

  知名的神經解剖學家分享其罹患腦中風與康復過程中難得的第一手經驗,提供面對中風所需的態度、耐心及方法。本書不僅可一窺大腦的可塑性與運作的奧妙,並可帶來勇氣與希望,醫者、患者、與關心腦中風的人都值得一讀。
——
胡漢華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教授、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台灣腦中風學會創會理事長

  作為一位從事中風防治與研究三十年的醫師,吉兒.泰勒博士的《奇蹟》是個人所讀過最具震憾性的中風書籍。一直以為照顧中風的病人,已經具備專業,並且熱心竭誠地盡到專科醫師的職責。但是有此榮幸先讀《奇蹟》,才知道自己對待中風病人,仍有許多須要改進的地方。很汗顏的是,雖然如同吉兒.泰勒博士一樣也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家,也一樣瞭解大腦複雜的功能,以及左半腦與右半腦互通與分功的神奇關係,但是從來沒有像泰勒博士一樣深入地去思考中風病人在失去部分左半腦或右半腦功能之後,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掙扎奮鬥的身心痛楚。讀了《奇蹟》之後,相信未來會是一位更盡責任、也更具同理心的中風醫師。

  這是一本從事治療與照護中風病人的醫療專業人員必讀的書,醫師要讀,護士、復健師、社工師、藥師、營養師……都要讀。如果照顧中風的醫護人員都走過泰勒博士奮力尋求復原非常艱辛的心路歷程,我們面對每一位中風病人,一定能夠更加熱忱積極地幫忙病人克服困難,去從事腦功能重建工作,也一定會在專業的照護之外,更要在心理上提供最佳的鼓舞,並成為病人精神上最可以信賴的支柱。

  《奇蹟》也是每一位中風病人(如果仍然保有閱讀能力)與家?必讀的一本書,雖然中風之病因與病情因人而異,所喪失的腦功能也不盡相同,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會瞭解腦在受到傷害之後,常有「奇蹟」式的復原的能力,正向與樂觀積極的態度與堅強的意志力,以面對一再的挫折與失敗,仍不氣餒勇往直前地努力復健,絕對有必要。

  久病無孝子,父親或母親如果中風,絕對是對子女的最大考驗,這也是為什麼統一集團的千禧之愛基金會所選來的孝子孝女,以對中風父母盡孝者為多。人生很少有比照護中風子女更沉重的負擔,《奇蹟》是照護中風患者的父母或子女的一座燈塔,辛苦中能看到復原的希望,一步一腳印,幫助因中風失去腦功能的親人,將一件一件的小功能學回來或找回來,也會很有成就感。泰勒博士的感恩心懷,不為已失去的腦功能懊喪,而為仍然保有的腦功欣喜慶幸,以及將任何進步不論多少皆是當作值得激勵的成就,感到驕傲,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祝福所有經歷或正面臨中風困境的病友與親屬,都能像泰勒博士一樣以創造「奇蹟」的精神,身體力行來讓生命更充實。
——
許重義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總執行長、前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前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中風中心主任

  這是一個腦部科學家本身經歷腦中風,在接受開刀及復健治療後,又能重回工作崗位的真實故事,希望能對腦中風病人產生鼓勵的效果。
——
連立明  新光醫院神經科加護病房主任

  此書作者吉兒.泰勒是一位神經解剖學專家,她在37歲時因血管瘤破裂而發生出血性左腦中風,經過八年的復健後,充分恢復。因而有此難得的機會,以一般讀者能瞭解的文字?述自己中風來臨那一時刻的感受,以及她不輕易放棄,靠著信心、毅力、母愛的扶持,終於克服了失能的經過。

  此書不但對中風的病人帶來希望,更是一本提升醫療人員對病人病痛的敏感度的好書。
——
黃達夫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基金會創辦人

  兩年前我在國外便看過此書,當時就十分欣賞本書在優美的辭藻中,卻又能以科學的語言勾勒出專業的醫學知識。本書完全不同於坊間任何相似主題的書,泰勒博士在37歲得到中風,這正是最忙碌於事業與研究的年紀。難得的是,由於泰勒博士是腦神經專家,分享的不僅是對抗病魔的親身經驗,並能點點滴滴地描述中風康復的過程,使得本書深具醫學與科學的參考價值。

  由於泰勒博士所經歷的是左腦中風,這影響了她左腦的正常運作,但她卻因此更精準地描述出右腦的功能。右腦所關聯的並不是理性的邏輯思考能力,而是與「當下」、「超越」或「喜樂」等感性的心靈層面相關。本書分享了許多珍貴的個人體驗——這與少數修行者透過靜坐或種種修行所獲得的相同。

  在發病至康復的過程中,泰勒博士印證了各文化所描繪的「意識超越」或其他相關體驗。從左腦的境界轉到右腦,甚至更深沉、更完整的境界。透過心與腦的轉變,泰勒博士領悟了全新的生命價值,同時也理解了何謂「慈悲」、「放下」與「希望」。

  泰勒博士不僅完全接受中風所帶來的危機,還視為人生所獲得最珍貴的禮物,這也是她傳達給讀者朋友最重要的一堂功課。泰勒博士的體悟,也是我們常常與大眾朋友所分享的,就是這世界的一切,其實都是個人所造出來的。不論我們是以正面美好的角度看待世界,或正為種種負面念頭所煩惱,這都是自己造出來的。同時我們相信讀者朋友會發現,其實任何境界、甚至包括泰勒博士所描述的右腦所帶來的神奇轉變,也只不過是一種……境界。了解了這一點,也就解答了所有生命所帶來的矛盾,甚至可以親自體會什麼叫做「無常」、甚至「空」。

  讀者朋友們也可以親自體會泰勒博士的描述,不論身體的代謝或其他生理功能,都會隨著自己的念頭轉變。而當一個人充滿了慈悲與希望的念頭,不僅能夠轉變自己,還能影響週遭的人事物。當然,人生的嶄新開始未必非得體驗危險的中風或其他嚴重疾病,只需要一個徹底轉變的念頭,就能幫助我們脫胎換骨、轉變人生。
——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長庚大學董事長

  《奇蹟》這本書給我不少感觸,讓我大開眼界。這顆腦袋,跟了我幾十年,我發現自己竟然不太了解它!
——
楊玉齡,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金籤獎得主

  大腦,是所有器官中最令人費解的區塊,因為大腦,每個人遂有不同的生命面貌,每個部位所呈現的種種思維及情緒乃至功能展現,所以欲探究大腦功能也成為人類最渴望的一件事。

  有意思的是,近幾世紀來對於不同部位腦部功能的了解,竟是來自腦部疾病,局部腦部的病變引起的症狀,使我們了解這一區的腦部是掌控什麼樣的功能。因腦中風我們了解了許多腦部功能,腦中風多為腦部的某一條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梗塞,引發局部腦部功能受損,譬如左大腦額葉部受損,常導致右側肢體無力麻木與語言無法表達(有口難言),左顳葉部受損,則理解能力受阻(有聽沒有懂,鴨子聽雷),而枕葉部則掌管視覺整合。

  本書作者泰勒博士是受過嚴謹訓練的神經解剖學家,自是比一般人更了解腦部的各司其職,然而突發的腦出血帶給她生活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與後續的嚴酷考驗及復健,令她不斷地探究腦功能並一再反思,整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作者花了八年的時間使腦部功能漸漸復元。泰勒博士嚴肅、正面、樂觀的面對,對大眾是很好的啟發,特別是對於有腦部疾病的病患不應放棄進步的可能性。

  臨床上我也遇到許多年輕的中風患者,雖然每一個患者的病因與症狀的嚴重程度不盡相同,但共通處是,中風後的個人強烈要好起來的毅力,常比藥物的效果還大,加上完整的醫療團隊協助、持續有效的復健訓練、與家人的扶持,是中風發生後能明顯進步的主要動力。越是年輕,受傷腦部的恢復與可塑性越大,更不應該輕言放棄,如同泰勒博士因腦部動靜脈畸型引起的腦出血,雖然急性期症狀嚴重,經由加護照顧、手術與不懈的復健訓練,得以恢復良好。然而,中風的成因不同、病變的位置不同、腦受損的範圍大小都會導致功能預後很大的差異,以作者所得到的腦部動靜脈畸型,腦出血量若不是太大,經過適當的治療多可以恢復得不錯。但某些型態中風的後遺症常很顯著,在我診治的年輕中風患者中,有因左頸動脈剝離導致右側偏癱與失語,經長時間復健右手仍完全癱瘓,但經由訓練可以溝通與改以左手寫字。

  本書不只是作者抒發中風後身心恢復的里程與省思,文中也介紹了基本的神經解剖知識,然而就如同作者所述中風帶給她「心靈的探索」是獨特且迷人的,而這部分也是神經科學最不易探究的,本書值得推薦給對此方面有興趣的讀者。
——
鄭建興  台大醫院神經部暨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

  一般人都很排斥「病」這件事,這本書不只用很科學的文字來談所謂的「涅槃」狀態,也讓我們從內在重新看待「病」,知道「病」背後的道理,「病」一點都不可怕……這是很棒的禮物。
——
賴佩霞  作家

  她的用心使奇蹟譜出生命的另一篇樂章,絕對是命運的交響曲。震撼的是,她對於生命的重新體認,身為專家、同為病人如何看待生病後的自己。有人用一生祈求一個奇蹟,有人卻用奇蹟創造出不同的一生。
——
關皚麗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

前言  敞開心房,打開腦門
第一章  吉兒中風前
第二章  中風那天早晨
第三章  展開求救行動
第四章  靜下來,堅持下去
第五章  回歸混沌的嬰兒狀態
第六章  神經科加護病房 
第七章  第二天:次日早晨
第八章  第三天:吉吉進城了
第九章  回家休養,準備動手術
第十章  立體定位顱骨切開術
第十一章  我最需要的
第十二章  康復里程碑
第十三章  中風帶給我的洞察
第十四章  我的左腦與右腦
第十五章  掌握自己的主權
第十六章  感謝細胞,尊重多維迴路
第十七章  尋求內心的平靜,達到涅槃
第十八章  照顧心靈園地

附錄
簡單的科學
左右半腦不對稱
中風復原建議
附錄十項評估問題
附錄四十件我最需要的事情
哈佛腦庫歌:1-800-腦庫!

前言 (泰勒)

   敞開心房,打開腦門

  每顆腦袋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我的。

  十年前,我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並指導年輕醫生有關人腦的知識。但是,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日,我給自己上了一課。

  那天早晨,我經歷了一種罕見的左腦中風。因為我腦裡有一個之前沒有檢查出來的天生血管畸形,那天血管突然破裂,導致大出血。在那短短四小時內,我透過腦解剖學家(神經解剖學家)好奇的雙眼,看到我的腦袋如何一點一滴的喪失處理資訊的能力。

  那天早晨接近尾聲時,我已經不能行走、說話、閱讀、寫字,甚至連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來。我像胎兒般捲曲身子,了無精力,一心等死,而當時的我,當然萬萬想不到日後我還有機會和他人分享這次經驗。

  《奇蹟》這本書,是我在那沉寂的心智迷宮裡的旅途日誌,在那兒,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之中。這本書,是我的學術訓練與個人經歷及洞見編織而成。就我所知,這是第一本由罹患嚴重腦溢血之後、完全康復的神經解剖學家的記事文。我很興奮,這些字句終於進入人世間,有機會對這個世界做出貢獻。

  最重要的是,我深深感謝,我能活下來,並保有腦力直到今天。

  剛開始,我是因為許多無條件付出的好人,而去忍耐復健過程的痛苦。這些年來,我一直嚴格遵守復健計畫,為的是一名與我聯絡的年輕女子,她迫切的想了解她那因中風而過世的母親為何在發病時沒有打一一九求救。為的是一名年長男士,他擔憂愛妻在死前的昏迷狀態中可能受了活罪。我一直被栓在電腦前(膝上有我的忠狗妮雅相伴),為的是那許許多多照顧病人的人,他們打電話進來要求指點迷津,以及尋求希望。

  我堅持寫這本書,是為了我們社會裡即將在今年經歷中風的七十萬人(以及他們的家人)。我在想,只要有一個人是因為讀了〈中風那天早晨〉那一章,而認出中風徵兆,並向外求救(要及早求救,不然就太遲了),那麼我在過去十年來的努力就更值得了。

  這本書可以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吉兒中風前的生活」將為你介紹腦袋關機之前的我。描述為何我從小就想當腦科專家,內容包含一些我的學術訓練、我的主張,以及我個人的探索。

  我以前的人生還算滿成功的。我是哈佛大學的腦科專家,在美國精神疾病聯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服務,常常巡迴全美,化身為「走唱科學家」。

  我另外加了一點簡單的科學知識(中文版放在書末的附錄裡),希望能幫助你們了解,我的腦袋在我中風那天早晨,經歷了哪些生理狀況。

  如果你很好奇,中風的感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麼第2章〈中風那天早晨〉可以滿足你。在這裡,我將帶你進行一趟非比尋常的旅程,讓你透過科學家的眼睛,去體會我的認知能力如何一步一步的惡化。

  隨著我腦袋裡的出血愈來愈大量,我把我在認知上的缺陷,與我腦裡正在進行的、看不見的生物學變化,連結在一起。身為神經解剖學家,我得說,我因為這次中風而得到的關於我的腦袋以及它如何運作的知識,不亞於我長年在學術領域所學到的。

  在那天早晨接近尾聲時,我的意識已經漂浮到一個彷彿天人合一的境界。從那次以後,我終於了解,如何才能經歷到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就我們的腦部結構而言。

  如果你認識罹患過中風或其他腦部創傷的人,那麼本書中的復健篇章或許就更值得一讀了。在這些篇章中,我要分享我的復健日誌,包括四十個小撇步,關於我需要(或不需要)的事物,以便能完全康復。我把「中風復原建議」條列在書末,方便各位查詢。我衷心期盼你們能把這些資料分享給需要的人。

  最後,《奇蹟》剖析了這次中風讓我學到的腦部知識。讀到這裡,你應該會發現,本書並不真的是在談中風。更正確的說,中風只是一個創傷事件,透過它,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本書談的是我們人腦的美麗與彈性,因為它天生就有能力不斷去適應變動與恢復功能。

  基本上,這是我的腦袋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

  我恢復了左腦的意識,為的是要幫助其他人達到祥和的境界——當然,是在沒有中風的情況下!

  但願各位都能享受這趟旅程。

一些网上信息资料的链接:

中风的人生顿悟

http://blog.udn.com/yiter1968/6008660

念佛与大脑医学

http://mypaper.pchome.com.tw/tony168324/post/1321669446

淘宝上的台北购书价70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152065601


(转发:心得) MY STROKE OF INSIGHT 腦神經科學家病癒後經驗談

http://militaryethics.666forum.tw/t36-topic

西元一九八一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得主羅傑史貝尼教授將左右腦的功能差異歸類整理如下:

左腦(意識腦) 
知性知識理解思考 判斷推理語言抑制五感 ( 視、聽、嗅、觸、 味覺) 

右腦(本能腦潛意識腦) 
1.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 、想像力) 

2.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 、念力、透視力、直覺力、 靈感、夢境等) 

3.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 數學) 

4.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 )


看完這段演講,我的左右腦也有話要說:
我的左腦認為,這位講者只是純粹描述個人感受,這樣的做法實在不太科學,再者,她花了八年的時間才完全康復,誰能保證八年前的記憶不會在這段期間內被加油添醋,使之無法完好如初呢?

However,

我的右腦可不這麼想,所謂科學與不科學的定義,其實也是人類定出來的,人類憑藉經驗與文化,去定義各種事物的概念,去建構所謂人類世界中的「真實」,但他們怎麼知道哪些概念才是宇宙的終極奧義?又哪些才是宇宙中的「真理」?

我認為這位講者所描述的概念,有點類似道家的「禪修」。老子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也有點類似佛教的"打坐的境界",也就是從「散亂心」到「集中心」,再到「統一心」,最後進入明心見性的「無心」,統一心指的就是「身心統一」、「內外統一」,這時候不再有「我的體內、我的體外」的分別,也不再有「人與我」的分別,在這個境界,體驗到的世界是合而為一的。

「佛在經上為我們所說的,完全是現量境界,跟世間人的推算不一樣。世間人是根據理論、數學,都是屬於「比量」。「現量」則是由甚深的禪定。以禪定的功夫突破了空間,所以能見到過去、未來,是親眼所見的。」(摘自淨空法師之學佛答問)

此時我又聯想到「超能力」,英文是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縮寫為ESP,意指「超感覺」,當中已包含了心靈感應、透視、遙控和預知力等,而在內地,則統稱為特異功能。有專家認為超能力相等於是「右腦的第五感」,是少數人才擁有的神奇力量,其實可能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的能力,只不過因為受潛意識所壓抑而不能展露出來。

講到這裡,我的左腦不禁又想跳出來說:天啊!你到底在說什麼?

但此時右腦馬上又聯想到:其實「氣功」的概念也跟這個很像,練氣功首先要能感受到周圍能量的流動,這與講者的經驗頗類似。而這使我突然想起世清老師開設的一門易經新解,或許這就是為何古人能推演出易理,而現代人難以接受的原因。畢竟,最早的那批先民,他們的思想並未受到「前人經驗」的束縛,右腦可以自由感受世界不受左腦控制;然而隨著科學史的發展,現代人被所謂的"知識"(或者說是"經驗")制約住了。導致無法接受缺乏合理解釋的事物,因為沒有經驗、沒有看見,所以不相信。

或許哪天當大家都關閉左腦,完全用右腦思考時,就是改寫科學史的時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0892-549395.html

上一篇:台湾研究神异现象的灵魂学研究者张开基
下一篇:“面对能源格局的变革,现急需储能装备”
收藏 IP: 114.245.182.*| 热度|

4 蔣勁松 刘洋 杨正瓴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