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bor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eborn

博文

参加十八届生态学会有感

已有 2565 次阅读 2019-12-4 09:35 |个人分类:所看所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态学会

    至此生态学会建会四十周年之际,中国第十八届生态学会有生态学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在美丽的春城昆明隆重召开,看着好多本领域专家学者组织的分论坛,虽然最近比较忙,还是踏上了参会的行程(2019年11月28号-12月1号)。

    这次的规模,包括分论坛数,参与人数等等都是很大的相比之前在南京举办的第十七届生态学会,可见其重视程度。有幸聆听各位学术大咖的报告,对自己的思维也是一种冲击,醍醐灌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康乐院士的报告,虽然康老师讲的是昆虫背色的机制研究,而我做的是土壤微生态,但康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亲切的谈吐将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发现新问题,揭秘答案整个过程讲得生动有趣,恰恰就是科学观和方法论的最好体现,让我们这些外行人也听得津津有味,也能明白老师基于什么样的问题做了什么样的研究,怎样一步步揭开蝗虫背部颜色变化的机制,受益良多,在这里祝康老师身体健康。同时也意识到宏观生态学之所以让人扑朔迷离是因为变量太多了,即使我们采用培养试验,控制变量,也很难去研究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因为大多数的生态过程都不是单线程的,这也是科学研究的魅力吧,不断地改变才是唯一的不变。这一次自己厚着脸皮在自己感兴趣的会场提了好几个问题,所幸问题被老师认可了,这也是给自己的一种鼓励。有时候世界确实很小,无意间听到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以前给我上过课的王老师,由于多种原因王老师去了其他学校发展,仍旧感觉很亲切,虽然老师可能并不记得我是谁,因为那是个专题课,王老师只负责其中几次课,但王老师开阔思维,温和的谈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学术做的也是非常好,年纪轻轻如今也已是教授,在这里祝福王老师工作科研顺利,阖家欢乐。还有遇到北京生态环境中心的朱老师,杭州师范的夏老师,南京林业大学的李老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邓老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牛老师等等都留下深刻印象,学习很多,被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踏实的科学研究所折服。

    由于过去的时候就已经感冒加上咳嗽和嗓子发炎,所以整体生活体验并不是很友好,云贵川整体都是偏辣一点的菜系,不过味道其实还不错,只是自己不适合吃,翠湖的海鸥挺不错,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海,总算见了一次海鸥,也算跟进了一步。最后在回来的路上自己又想到了两点

  1. 中国生态学的发展迅速,领域内涌现出许多大牛,各个专项做的也是有声有色,如今是否能力去创建“生物圈3号”进一步推进生态过程研究?

  2. 农业栽培上发表论文有一个潜在的要求就是至少应该是两年的数据,当然也不全是,我也是大概了解,我在想如果没有毕业的压力,导师的催促,学校的强制要求等等,能否也鼓励生态学的研究论文有一个时效的周期,我们都知道“孤证不立”,同样的单个季节或者单点的研究是不是也是孤证?

思绪有点乱,想法也不太成熟,说的不当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祝生态学会越办越好,祝各位生态学者们在生态学的研究上更上一层楼,论文基金顺利,身体健康,工作顺心,阖家欢乐,期待下一次盛会。

                                                                                                                              

                                                                                                                                2019年12月4号  记

(上一篇时间写错了,在此修改,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60103-1208734.html

上一篇:全球土壤微生物组采样标准化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写完博士毕业论文的的一些想法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4 孙颉 李万春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