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杭州钱江纵火案 精选

已有 32960 次阅读 2017-6-24 22:43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消防, 火灾, 逃生, 校园科普

说说杭州钱江纵火案

无论按照哪国标准,定居杭州的福建人朱小贞都是幸福的少妇,拥有关心自己的事业有成的丈夫,5000万的豪宅,3个儿女,家务不必亲自操劳。然而在622日清晨5点的一把大火,让一切幸福变成破碎,让家庭爱人天人两隔。虽然我们说天堂里的人不会悲伤,然而逃生过程的巨大失误,发生在如此幸福的少妇身上,不能不说这是巨大的遗憾。我们应当反思,是什么样的局面会导致这种悲剧的发生?

图1. 灾前豪门家庭的幸福人生。

从现有公布的信息来看,三位儿童的母亲犯了逃生过程的决策失误。本来火灾只蔓延60平米,相当于全家面积的1/6,随便关上哪一道门,都可以把浓烟挡在门外,坐等救援的到来。然而当事人没有做到这一点,听凭烟气进入最后的房间,导致了烟气中毒的悲剧,实在是常识不足造成的错误,这里我用火场行为学的常识来认识一下其中的关键失误。

火场行为学告诉我们,一旦火场发生,父母寻找子女,一同离开火场是逃生过程最大的不可避免的麻烦。所以,航空公司在布置座位时,原则上尽量避免父母距离未成年子女太远。否则,一旦发生事故,父母的逆流而行,会让所有逃生人流无法动弹,(父)母性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所以,火场伤亡往往是父母与子女在一起,这一次母亲与三名子女一同死亡,就是典型的家庭在火场的响应模式。

前几天,海峡两岸的消防专家为逃生原则而争论不休。到底是否可以进厕所逃生?到底是否要用湿毛巾?对于这一类争论我向来不参与,因为我学过《火场毒性学》,知道每一种火场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关键是避免烟气的吸入,至于在哪里逃生和如何逃生,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坚持到消防队员来救的那一点时间。这一次火场的伤亡结果,显然如果进厕所逃生可以避免中毒,前提是关门避烟。因此,这一次事故的结果,对那些主张不得进厕所逃生的人,是一次打脸。只要你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到哪里不是一样?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到哪里都是中毒和死亡,杭州的这次大火就是一次明证。

说起进厕所逃生,不能不提一下克拉玛依大火中进厕所的那一位逃生者。关门防烟是逃生的常识,可是这种常识就让她被判刑三年。理由是,她关门不让其他人进去,相当于间接杀人。这是胡扯的理由,因为不久之后的一则新闻事故报道中明确说了,当时女厕所还有一位火场幸存者,她的名字叫杨柳。所以,当我们用道德来绑架逃生的时候,人人都是该救人(也就是该死)的人,那还要逃生干什么?中国火场伤亡率高,与有关方面鼓励火场救人有关。美国的道德比较简单,救人是专业工作者的事,当事人逃出来就好。如此,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救人怪论,在我们专业工作者看来,就是“你该救人(该死),他该救人(该死),只有我该被救”。这种观念,是我们的主流舆论认识。

图2. 从火场布局认识逃生的困境与决策的失误。

为什么这位母亲会忘了关上大门?因为恐慌。恐慌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概念,从词源上说,恐慌的英文来自于潘神,潘神没有武器,所以潘神从来不会杀人;但是潘神会吓人,被吓到的人往往无力思考,成为其他灾害的牺牲品。所以,那位母亲没有关上门,是因为在过程中恐慌,忘了关门,以至于再也无法关门。很多人小看烟气的作用,火场逃生原则有一条,在开门之前摸一摸把手,如果把手很热,就是对面有火,不能开门。一旦开门,火烟一进,就再也无法关上了。显然,这位母亲就是被这一点常识给控制了,等烟气进入,她们(包括子女)已经无力去关门了。

为什么她会陷入恐慌?这就是湿毛巾的作用了。很多人,包括那些专家,对湿毛巾的作用都是似是而非的。湿毛巾无法挡住一氧化碳(这是火场的最重要杀手),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氢氰酸(HCN)微溶于水,因此对于致死气体(Narcotic),湿毛巾都不管用。但是,湿毛巾对刺激性气体有过滤作用,因此可以延迟人体因为吸入刺激性气体而丧失认路能力。也就是说,湿毛巾可以避免人体过早陷入恐慌状态。一旦进入恐慌或昏迷状态,当事人再也无法逃生了。所以,湿毛巾的最大作用是保持当事人的认路状态,不会因为吸入刺激性气体而放弃逃生的努力,这正是豪门少妇的致死要因。因为吸入刺激性气体而导致的恐慌状态,她们过早放弃了逃生的努力(卧倒也是逃生)。

此外,这一家还有一个错误,发生在入住阶段。把所有的入口都汇聚到一点,导致这一点失火,全部逃生通道都被切断,这是错误的家庭逃生布局(违背冗余的原则)。当事人可能没有这个觉悟发现逃生的隐患,但是社会应当传达这种逃生的觉悟。为什么没有做到提前发现隐患?这又是我国非职业化消防的最大弊端。在非职业化消防制度之下,任何有经验和技能的人都留不下来,整个队伍都缺乏能够胜任校园科普的专业性人才。当代消防工作者口中的消防常识在专家看来是极其落伍的,一个完全没有群体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逃生运动学、逃生设计学、火场行为学基础的逃生教育者,有热情,缺专业,还不如不教。让他们宣传错误的(其实是不合时宜的)逃生常识,不如没有。这就是我国非职业化消防制度的最大问题,拥有错误的逃生常识,却不得不深入校园科普,这种局面,就是导致豪门少妇无法冷静对付逃生问题,无法逃生的关键因素了。

中国实行非职业化消防制度的一个后果,是消防专业知识的廉价。我自认自己上课讲的都是最新的消防知识,来自于最新的外国文献,学生不愿意学,只有10%的人愿意深入学习火灾的相关知识。因为消防工作被非职业化队伍垄断了,我的学生学再多的消防理论都没有用,这或许是国内消防工作不受重视的重要制度背景。你上层都不重视消防,派不出懂得消防知识的专业队伍,怎么期望老百姓关心消防,懂得逃生常识呢?这种"小火亡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关键是面对复杂的火情,缺乏逃生常识的社会发展趋势,豪门一家不过是消防制度非职业化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1062768.html

上一篇:说说伦敦高层建筑大火
下一篇:说说纵火案
收藏 IP: 58.247.135.*| 热度|

33 邵鹏 彭海杰 魏焱明 武夷山 许培扬 彭雷 侯沉 蔡宁 蒋大和 应行仁 李毅伟 何宏 孙友甫 王凯 周健 史晓雷 周明明 文克玲 李健 毕鹏翔 范丁丁 陈敬朴 icgwang liyou1983 gaoshannankai Global001 wqhwqh333 ericmapes bridgeneer aliala xiyouxiyou kokococo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